•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求是網評論員:大力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

2022-05-24 20:17: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回信中,希望他們大力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自覺追求,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上爭做表率。總書記的重要回信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戰略下,我們黨對廣大留學歸國人員的關心愛護和殷切期望。

  近代以來,我國大批留學人員負笈求學的足跡,記錄著中華兒女追尋民族復興的夢想,伴隨著我國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後到富強的偉大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百餘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鬥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回國服務,大批歸國人員投身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畫卷中寫下了極為動人和精彩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當時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困難局面,錢學森、錢三強、郭永懷、鄧稼先等一大批留學人員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為新中國各項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兩彈一星”等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錢學森同志曾説:“我為什麼要走回歸祖國這條道路?道理很簡單。鴉片戰爭近百年來,國人強國夢不息,抗爭不斷。革命先烈為興邦,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血沃中華熱土。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員,只能追隨先烈的足跡,在千萬般艱險中,探索追求,不顧及其他。”拳拳報國之情,溢於言表。郭永懷同志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他衝破重重阻力回到國內,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直到因飛機失事犧牲時,首先想到的還是保護好科研資料。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作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戰略決策,推動形成了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領域最多、範圍最廣的留學潮和歸國熱。廣大留學人員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我國同其他國家各領域交流合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中國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越來越多的優秀留學歸國人員展現出時代擔當,在祖國提供的廣闊平臺中努力拼搏,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成為各行業的領軍人才和中堅力量。黃大年同志就是其中的楷模之一,他不計個人得失,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豐厚的待遇、舒適的生活環境,回到母校從零開始,為了祖國的地球探測科學傾盡全力,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幾度昏迷還心繫科研,在朋友圈裏留下“走多遠算多遠,倒下就地掩埋”的感人壯語。

  在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心中,祖國是難以割捨的情感,祖國是至高無上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生逢偉大時代是人生之幸。新時代的中國,正進行著史詩般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總書記指出,“在億萬中國人民前行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留學人員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廣大留學歸國人員要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努力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