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內蒙古“全國最美家庭”:為家鄉添彩 為“綠色”賦能

2022-05-24 17: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內蒙古“全國最美家庭”:為家鄉添彩為“綠色”賦能

  圖為盧學雙夫婦。 趙勇強 攝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阿拉善5月23日電 題:內蒙古“全國最美家庭”:為家鄉添彩 為“綠色”賦能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額濟納旗位於內蒙古最西端,隸屬阿拉善盟,面積11.46萬平方公里,僅有3萬餘人。

  圖為盧學雙一家。 趙勇強 攝

  早期的額濟納是水美草肥、胡楊成林的綠洲,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的破壞,這裡的生態逐漸惡化。

  在額濟納旗,有這樣一戶家庭,他們7年來堅持灌溉嘎查(嘎查,蒙古語,意為村)的一草一木,用雙手守護自己的家鄉。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裡以前風沙大,莊稼也長不好。”盧學雙早年在甘肅省金塔縣的一所農村小學擔任代課老師,後舉家搬遷至額濟納旗珠斯冷陶來嘎查(現額很查幹嘎查)。

  2003年,盧學雙開始擔任嘎查達(相當於村主任),2013年退休。

  10年的嘎查達經歷,讓盧學雙親身感受到好的生態環境,對於一方百姓的生活和一個地區的發展有著多麼大的影響。

  阿拉善盟自然條件惡劣,年蒸發量是降雨量的近百倍,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之一,也是內蒙古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嚴重的地區。

  近些年,通過集中調水、分區輪灌、退耕還林還草、圍封禁牧、全面實施草畜平衡、草原生態獎補、人工造林等一系列措施,額濟納旗的環境越來越好,綠色也越來越多。盧學雙一家所在的額很查幹嘎查毗鄰額濟納旗黨政機關舊址、東風航太城等紅色教育基地。近年來,來此的遊客越來越多,這讓當地農牧民看到了商機,依託紅色革命基地,爭先發展農家樂、牧家遊。

  圖為盧學雙夫婦。 趙勇強 攝

  然而,嘎查的綠植雖然越來越多,但當地氣候乾旱少雨,澆水灌溉成了問題。

  “道路兩邊和嘎查活動室前面都種了好多樹,但如果不及時澆水或者修枝,這些樹木不僅長不好,甚至還會死掉。”盧學雙説。

  為此,盧學雙夫婦倆主動承擔任務,負責嘎查集中區綠化帶的管護與澆灌。與此同時,盧學雙還潛心研究鹽鹼地區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找到適合當地生長的樹木和花草。

  盧學雙坦言,想管好這些樹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天氣炎熱的時候。“不能在高溫情況下澆水,如果澆水過量,樹就會被悶死,要管好這些樹,調劑好溫度再澆水很關鍵。”

  由於時常要穿著水靴在水溝裏開展工作,2020年6月,盧學雙的雙腿膝蓋開始劇烈疼痛,膝蓋受損嚴重,不得不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

  妻子余金梅陪著丈夫輾轉就醫,雖然靠藥物和熱烤理療等方式暫時減輕了疼痛,但盧學雙的膝蓋還是落下了終身病根。

  “從不後悔,人這一輩子很短暫,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吧。”盧學雙説。

  圖為與日漸綠的額很查幹嘎查。 趙勇強 攝

  在盧學雙夫婦的言傳身教下,如今大女兒盧熙娜義無反顧地返鄉,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走上改善生態環境之路。

  “從小到大受到父母影響,對家鄉發展自豪的同時,我也想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盧熙娜説。

  在盧學雙夫婦的帶動下,嘎查周邊的農牧民也加入到農居環境整治和嘎查綠化中。多年來,他們共澆灌樹木1.3萬棵,綠化面積達340畝,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到處洋溢著和諧、祥和、歡樂的氛圍。

  “只有鄉村美了,産業才能興旺,農牧民才能富裕。”盧學雙説,現如今,政府、社會團體以及無數個像自己一樣的人,用一點一滴的努力匯聚出點點綠色生機,有如星星之火般,蔓延在蒼茫額濟納廣袤的大地上。

  一週前,全國婦聯表彰997戶全國五好家庭,200個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198名全國家庭工作先進個人,揭曉997戶全國最美家庭。在全國最美家庭名單中,盧學雙家庭位列其中。(完)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