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觀平:基礎設施超前建設要把握好度

2022-05-24 12:5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指出,要適度超前,佈局有利於引領産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同時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整體水準實現跨越式提升。但我國每人平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而且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既有利於擴大國內需求,應對下行壓力,又有利於優化供給結構,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推動高品質發展。

  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提出,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既統籌了發展和安全,考慮了穩增長和防風險,也充分照顧了短期穩定增長和長期結構調整的需要。

  無論是傳統基礎設施投資,還是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都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會帶來大於項目投資額數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適度超前建設基礎設施,可以更好地為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等各類要素賦能,更好地承載和引領産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投資的效率和效益。特別是適度超前佈局和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可以確保在國際競爭中佔據更有利位置,使新基建帶來的資訊技術更新、産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革新的效能充分釋放,塑造高品質發展新的比較優勢,助推現代産業體系建設。

  也要看到,凡事有度,過猶不及。超前建設基礎設施必須把握好度。基礎設施需要較長的投資建設週期,如不超前部署,可能導致一些基礎設施項目跟不上發展需要,建成即落後,來回“翻燒餅”,造成資源極大浪費。但是,如果基礎設施建設過度超前,必然會人為抬高用戶成本,也容易形成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的可持續性。

  把握好基礎設施超前建設的度,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要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圍繞重大國家戰略作出前瞻性安排;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要著眼于未來人口等要素流動方向,充分考慮産業佈局和發展需要,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不貪大求全、不好大喜功,避免缺乏章法、脫離實際搞基礎設施建設,造成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

  此外,還要注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量比較大,必須在保持政府債務杠桿適度的前提下,探索融資方式和運營方式創新,避免超前建設帶來新的債務風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相關部門及地方應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制度保障,建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領域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提升督促檢查力度,開展跟蹤問效,狠抓落實成效,推動基礎設施高品質發展。(金觀平)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