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藍廳觀察丨美國拉東盟開峰會 挑動對立不得人心

2022-05-22 15:3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為期兩天的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5月13日在華盛頓落下帷幕。儘管美方高調宣傳峰會具有所謂“歷史性意義”,但實際上,成果十分有限。美方企圖借峰會拉攏東盟,繼續推銷其“印太戰略”,挑起地區國家間的對立。

  美方頻頻將手伸向亞洲,究竟有著怎樣的盤算?作為重要地區組織的東盟,需要的又是什麼樣的合作?一起來看本週的《藍廳觀察》↓↓↓

  峰會:一波三折

  這次峰會的開局就很不順利。美國方面多次無視東盟提議,時間表一改再改,引發東盟國家不滿,峰會從3月推遲到5月。

  好不容易舉行的峰會,還沒有實現“大團圓”。東盟十國中,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以即將卸任為由缺席峰會,緬甸因美方只願邀請非政治代表而拒絕出席。

  東盟國家領導人千里迢迢赴美,美方卻以“太忙”為由,沒有安排拜登與東盟各國的雙邊會談。

  一波三折的峰會,會讓美國與東盟的關係更近嗎?美方宣稱峰會所取得的成果,成色究竟如何?

  承諾:別有用心

  美國當作重要成果宣傳的是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的計劃;而就在最近,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了向烏克蘭追加約400億美元的援助法案。

  1.5億和400億,呈現出鮮明的對比。而就在這1.5億美元裏,美方還夾帶了不少私貨:

  1.5億美元中的40%,也就是6000萬美元,用於拓展海上合作。這其中許多合作倡議都涉及美國海岸警衛隊,包括增派海岸警衛隊人員和艦艇到印太地區等。

  這樣的所謂承諾,也就無怪是被國際輿論“吐槽”最多的一項了。

  亞太國際關係政策專家蘇來布古普塔認為該承諾顯示出美國對東盟缺乏誠意

  這正顯示出美國對於東盟的承諾缺乏誠意。涉及軍事援助時能拿出400億美元,而對於非軍事援助,涉及基礎設施、社會發展等援助,就只有1.5億美元。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也是直接進入到安全事務的籃子,而非發展或者基礎設施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則指出,美國其實是在不斷炒作安全議題,抓緊推進“印太戰略”,這跟東盟本身的訴求是完全相悖的:

  美方給出了各種承諾,但實質上怎麼兌現這些承諾、具體的計劃、方案非常寥寥,感覺頗有給東盟國家“畫餅”的意味。

  而峰會達成的所謂的合作計劃,雖然好像涉及領域不少,但其實是有明顯偏向性的。安全議題多,經濟議題非常少。美國其實是在不斷炒作安全議題,讓自己有更多的介入空間。這個時候推動所謂的美國-東盟峰會,是頗有要時不我待地抓緊推進“印太戰略”的圖謀。美國想要通過各種方式在這個地區獲得所謂的霸權持久,通過安全議題不斷攪亂地區安全局勢,攪亂這個地區實現繁榮穩定發展的基礎,來實現自己的一種存在,這跟東盟本身的訴求是完全相悖的。

  此外,美方宣稱峰會的另一項成果是,美國和東盟致力於在今年11月舉行的美國-東盟峰會上,將雙方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企圖:註定失敗

  美國加強印太佈局,企圖拉攏東盟,攪局地區局勢,恐怕結局只能是如意算盤一場空。

  關於此次峰會,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

  希望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停止在亞洲挑動陣營對立的錯誤做法,以健康的心態和建設性的做法為亞太區域合作多做實事。

  而誰在做實事,其實東盟看得清清楚楚。

  幾天前,東盟秘書長林玉輝發表視頻講話,盛讚東盟和中國關係:

  東盟和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強勁和緊密。為了應對後疫情時期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東盟和中國正在打造具有前瞻性的新夥伴關係。此外,雙方將尋求升級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

  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1年來,給11國20多億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2009年起,中國連續13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

  正如中方多次強調的,亞太地區不是大國博弈的“棋盤”,東盟國家也不是地緣爭奪的“棋子”,而是促進地區發展繁榮的重要“棋手”。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證明了:只有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才是真正受歡迎、謀發展的合作。

  繼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之後,美國總統拜登目前又展開了亞洲行,訪問韓國、日本。

  美方在亞太地區動作頻頻,引發各方關注。

  不過,正如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指出的,東盟能夠明辨是非、堅守正道,不會輕易被忽悠、被帶節奏:

  美方的突出特徵就是製造緊張、煽動對抗,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破壞地區穩定、維持單極獨霸。

  中國樂見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為亞太地區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但是我們不接受任何損害中國正當利益、破壞地區和平、干擾地區合作的行徑。不久前召開的東盟美國特別峰會上,廣大東盟國家的共同呼聲也是要和平、要合作,不要選邊站隊,不要分裂對抗。這説明,東盟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地區組織,能夠明辨是非、堅守正道,不會輕易被忽悠、帶節奏。就連美國一些人也不得不承認,以競爭為目標設計的倡議在亞洲看來吃不開。

  如果有人一意孤行,執意在本地區玩弄地緣博弈的把戲、蓄意把本地區帶入混亂動蕩,只會失道寡助,只會以失敗告終。

  (總臺央視記者 孫岩峰 趙晶 趙超逸 劉剛 李志貴 劉旭 劉雪松)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