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留抵退稅幫企業渡難關

2022-05-17 15:0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抓緊把已確定的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舉措落實到位,確保6月30日前全部退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存量留抵稅額,符合條件的中型企業退稅也要提前到這一時限完成。

  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今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性舉措。目前各地政策實施情況如何?發揮出什麼效應?還存在哪些堵點難點?

  助企紓困效應顯現

  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約1.5萬億元。4月1日政策實施以來,截至5月10日,已有9138億元留抵退稅款退至149.5萬戶納稅人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戶數佔比99.3%,退稅金額佔比72.7%,再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此前出臺的留抵退稅老政策退稅1233億元,1月1日至5月10日,共有10371億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為企業紓困解難、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實施的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其安排與前期政策相比,可以用‘兩聚焦、三加力’來概括。”國家稅務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道樹表示,所謂“兩聚焦”,就是聚焦小微企業和重點行業,精準錨定國民經濟運作和産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充分體現助力穩增長、保就業、惠民生鮮明政策導向,發揮助實體、擴投資、促創新的積極作用。

  所謂“三加力”,一是在擴大範圍上加力。進一步退還存量留抵稅額,對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六個行業,不僅允許其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而且允許其退還存量留抵稅額。二是在提高比例上加力。將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六個行業增量留抵稅額退還比例由60%提高到100%,和先進製造業保持一致。三是在加快頻次上加力。對所有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六個行業納稅每人平均按月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比照先進製造業,取消“連續6個月增量留抵稅額均大於零,且第6個月增量留抵稅額不低於50萬元”的限制條件。

  “相對於減稅和增加政府投資,留抵退稅政策效果更直接、更及時,有助於提升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消費投資,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表示。

  在留抵退稅“真金白銀”的幫助下,企業渡難關、複元氣,高品質發展得到賦能添力。“政策出臺後,公司線上申請了增值稅留抵退稅,金額為106萬元。”北京天元四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計劃用這筆資金開發一款發動機維修用試車臺,爭取儘快推向全球市場,既形成出口能力,又填補國內空白,“留抵退稅政策讓我們有了更多資金投入研發,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和發展動力”。

  多方合力推動政策落地

  為確保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實落地,經報國務院批准,財政部、稅務總局、人民銀行成立三部門會商機制。三部門通力協作,多措並舉推動政策加速落地,確保政策落準落穩。

  “為保障財政支出強度,支援稅務部門加快辦理留抵退稅,人民銀行靠前發力,根據退稅進度,加快向中央財政上繳利潤的節奏。”人民銀行國庫局局長董化傑介紹,2022年以來,央行已累計上繳結存利潤8000億元,全年上繳利潤超1.1萬億元,為退稅資金保障打下堅實基礎,直接增強財政可用財力,進一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央行上繳利潤將通過財政支出下沉基層、直達市場主體,預計上繳超萬億元結存利潤將拉動全年廣義貨幣(M_2)增速約0.5個百分點,很好體現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表示,今年以來,財政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地方特別是基層財力支援。一方面,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近年結存利潤,安排支援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1.2萬億元;另一方面,積極籌集資金,加大對地方財政庫款調度支援,保障退稅資金需要。

  “為確保退稅資金及時撥付,各級財政部門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庫款調撥力度。財政部根據資金調撥和庫款情況,以及稅務部門留抵退稅辦理進度等,滾動開展增值稅留抵退稅資金監測,及時進行資金調度。”王建凡表示。

  各地財政部門也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及時將資金撥付到市縣,確保基層退稅需要。例如,四川為資金分配開通“綠色通道”,將資金分配下達時間縮短至普通資金的三分之二;陜西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省以下分擔機制,省級財政統一墊付留抵退稅地方分擔50%部分,確保及時足額退付。

  “退稅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稅務機關與財政、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密切協作,緊緊依託政府牽頭建立的協調機制,加強資訊共用、強化資金保障,有序辦理退稅,有助於確保退稅紅利快速直達納稅人,解決市場主體燃眉之急,化解由於經濟下行所帶來的企業資金壓力,助力宏觀經濟穩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

  精準滴灌提升獲得感

  從各地情況看,今年以來,多地主動靠前服務、精準滴灌,積極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快享,讓企業和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例如,遼寧通過大數據雲平臺精準篩選企業類別及納稅需求,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保障市場主體盡享、易享政策紅利;山西積極推廣網上申請辦理方式,通過“自動提醒”“智慧填報”等功能,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

  “稅務部門及時為我們辦理近240萬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大大緩解了公司資金壓力,研發進度有望加快。”河南通用智慧裝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靜靜説,公司是一家專門研發生産半導體切割設備的企業,今年以來加快研發進程,資金壓力增大。鄭州市稅務部門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企業留抵稅額較大,及時為其量身制定了個性化幫扶措施,幫助企業完成退稅申請,緩解了企業資金難題。

  “留抵退稅政策對於企業解決資金困難,保住市場主體而言是積極有效的。越早釋放政策紅利,越能保住市場主體,對於保障宏觀經濟穩定更為有利。”李旭紅表示,當前留抵退稅在落地落實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首先,存在騙取留抵退稅風險。留抵退稅涉及“真金白銀”的直接利益,與減稅、免稅等其他政策相比,環節更少、鏈條更短,對不法分子的利益誘惑更大。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騙取留抵退稅的打擊和曝光力度,做到“露頭就打、打早打小”,對惡意騙取留抵退稅的企業,要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形成強大震懾,全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法治環境。

  此外,還存在地方不當干預風險。各地年初確定的稅收收入預期目標普遍沒有考慮新出臺的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特別是對一些財力比較薄弱的區縣來説,可能存在地方將退稅企業減少的收入從其他企業身上找回來的情況。對此,李旭紅建議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客觀分析測算退稅對本地區稅收收入減收影響,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全年稅收收入預期目標,並加強留抵退稅資金的地方財政配套保障力度,避免征收“過頭稅費”。

  對於接下來政策實施重點,王道樹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加快已定助企紓困等政策實施進度,按照“精細服務、直達快享、科技防範、狠打騙退、快準穩好”的工作要求,既統籌加快留抵退稅政策落實進度,又切實加大風險防控力度,確保全年政策上半年大頭落地,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