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套“常”與“長”的服務機制──天津創建“向群眾彙報”機制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米”

2022-05-17 00:46:00
來源:天津日報
字號

  “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

  黨的十九大以來,天津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心用力用情念好“人民大學”,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建“向群眾彙報”機制,引導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群眾、紮根基層,聽民聲、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做好全天候的“服務員”、黨和群眾的“連心橋”,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強大的治理效能和深厚的群眾基礎。

  “向群眾彙報”機制催生一系列創新實踐:從繁華市區的“和平夜話”到遍佈全城的“海河夜話”,從南開區“紮根網格、血脈相融”到河北區“來家坐坐、向您彙報”,從北辰區“五常五送”到紅橋區“十個一”工作模式……各區互鑒互學,各單位、各部門創先爭優,廣大黨員和各級幹部深化了宗旨意識,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創新了工作方法,變“坐等到府”為“主動下沉”;錘鍊了過硬作風,始終同人民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津沽大地匯聚起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澎湃力量。

  海河夜話 “8小時之外”的服務“不打烊”

  “面對來訪群眾,我認真傾聽,主動向他們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舉措,贏得了支援和理解。”2019年10月,市委領導同志深入社區指導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位幹部在座談中説。

  來自基層的智慧,得到了市委領導同志充分肯定。幹部“向群眾彙報”,而不是“通知”,更不是上級對下級的“通報”,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的恭敬之心。

  “向群眾彙報”──如何彙報?彙報什麼?在哪彙報?讓幹部當好公僕,要有為民初心、赤子情懷,也需要“應用場景”,呼喚“實踐創新”。

  天津借鑒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幹部下沉社區的經驗,市、區、街道各級幹部以包聯的社區、服務領域、服務對象為重點,主動入列基層,通過串門聊天、聯繫商戶、參加活動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

  “海河夜話”是群眾的“主場”──

  “入山問樵、入水問漁。”

  2020年,初夏傍晚,涼風送爽,和平區的黨員幹部來到社區居民身邊,坐在小板凳上,嘮家常、聽意見、加微信、交朋友,拉開了“和平夜話”的序幕。

  永豐裏社區津中裏小區是和平區的老舊小區。這裡設施老化、道路坑洼不平、車輛亂停亂放,小區居民多有抱怨。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靜敲門入戶,躬身問計。

  “小區廢棄的電線桿早該拆了,車輛經過特別不方便。”

  “小花園可別荒廢了,這次得好好利用起來。”

  以往,群眾有事上機關,有的事不難辦但難説清,幹部想辦事,又不了解實情,問題沉澱在基層。如今,幹部找到府來,聊天聊地,掏心掏肺。“夜話”改變了溝通模式,變“窗口辦件”為“促膝談心”、變“被動解答”為“主動問需”,幹部敞開心扉、群眾暢所欲言,聊清了社區痛點,聊透了問題癥結,也聊出了解題思路。如今,津中裏小區拆除了廢棄建築,綠化後的花園面積擴大到557平方米,花園中新建了圓形涼亭,鋪設了塑膠跑道,居民們暢享愜意時光。

  一個小板凳,“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從“和平夜話”到“海河夜話”,群眾在哪,“夜話”到哪,群眾始終是主人,百姓永遠在“C位”。

  “海河夜話”是百姓的大實話──

  “老人冬天在家洗澡有困難,出門洗澡怕摔倒,咋辦?”

  “我們小區供熱設施老化,坐家裏看電視還得穿棉襖,咋辦?”

  “家裏老人80多歲,長期需要人護理,我們倆是雙職工,條件有限請不起護工,能給想想辦法不?”

  不問不知道,群眾反映的問題還真不少。別看都是“雞毛蒜皮”“家長裏短”,對於老百姓來説,這些都是影響生活、生計的大事。平時除了抱怨兩句也不知道該咋辦,現在黨員幹部到身邊來了,閒談中脫口而出,事情還真的就列入了政府工作日程。

  “不要害怕嘮叨聲,嘮叨聲裏有期待。”在拉近彼此距離的同時,黨員幹部準確把脈社情民意,也吸取了群眾智慧,發現了工作短板,特別是便於發現苗頭性的、共性的問題,可以及早化解,或從政策機制上整體解決。

  “海河夜話”是基層“吹哨聲”──

  “嘮叨聲”是基層“吹哨聲”,也是黨員幹部“集結號”。

  關鍵“小事”解決更快。和平區勸業場街兆豐路社區居民郭大娘反映,自己家門無法正常關閉,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社區幹部視頻連線“吹哨”,房管站現場勘查、修門裝鎖一氣呵成,僅用了1個小時,解決了原本兩天才能解決的問題。

  久拖“難事”解決更順。和平區南市街、區住建委等部門“提鍋上灶”,走訪了同方花園全部452戶購買車位的居民,用2個月時間解決了困擾居民10餘年的小區地下車庫揚塵問題,實現了徵求群眾意見和群眾滿意度兩個100%。

  便民實事惠及更廣。今年初,天津發生新一輪疫情,和平區黨員幹部迅速下沉社區,逐人逐戶走訪,開展60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攻堅行動,對全區近10萬戶,30余萬居民開展敲門排查,為疫情大篩、群防群控奠定堅實的基礎。

  海河夜話,用的是“8小時之外”的時間,體現的是“不打烊”的為民情懷。不到兩年時間,僅和平區就開展活動35萬餘次,解決百姓實際困難8.2萬餘個,一大批涉及養老、醫療、教育、兜底保障等領域的民生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和平夜話’實踐活動是我們鞏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一次生動實踐,是對全區近年來服務群眾好經驗、好做法的繼承和昇華。”和平區委副書記李斌説。

  “海河夜話”打破了時空限制,拓展了幹群交流交心交朋友的渠道,也拓展了惠民便民的內容。天津各區針對自身特點,相繼推出了法律夜話、文化夜話、民生夜話、紅色夜校等,“海河夜話”已經成為品牌項目,讓津門夜色充滿溫情,“愈夜愈美麗”。

  紮根網格 溫暖城市的“神經末梢”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深入研究治理體制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在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

  2019年,天津市委將“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作為“一號改革創新工程”,構建“區、街鎮、社區(村)、網格”貫通聯動機制,確保黨建引領“一根鋼釬插到底”。全市2萬多個網格快速響應,成為連接城市“神經末梢”的一線“指揮部”。

  一本工作手冊,牽連“萬家燈火”──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難事不出區、矛盾不上交。

  2020年7月8日,南開區啟動“紮根網格、血脈相融”實踐活動,全區2900余名黨員幹部入列12個街道、175個社區的1464個網格,構築為民服務擔當奉獻的新平臺。

  1名社區網格員,2名機關黨員幹部和街道幹部,“N”個在職黨員、樓門長、轄區單位黨員、社區志願者等網格服務骨幹──“1+2+N”紅色網格服務隊活躍在南開區社區里弄、小巷深處。

  區委統戰部幹部魏萌手裏,有一本興南街紅色網格服務隊工作手冊。手冊裏,綠色代表常住戶,橘色代表租戶,黃色代表黨員,棕色代表企業,特殊群體像殘疾人低保戶用紫色代表,獨居者用藍色,孤老戶用紅色……按色檢索,轄區內情況一目了然。

  “這是我們在疫情防控中探索的‘6+1’分色管理法經驗,通過編制網格分色管理圖,可以讓下沉幹部儘快熟悉了解、進入角色,順利開展走訪,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南開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海河夜話,敲開了百姓的“門”。

  紮根網格,紮下了幹部的“根”。

  一張“明白紙”,成了“履職清單”──

  2020年夏,河北區鐵東路街道寧灣家園黨群服務中心,一張大大的圓形桌旁,圍坐著來自社區11個樓門的居民代表。

  “最近咱這樓道裏可又有堆破爛兒的啦,紙盒子、破瓶子,既不衛生又影響通行,會過日子是好事兒,可是咱這大高層的防火通道要是堵上了,可是安全隱患。”7號樓代表呂世成説。

  “咱這自來水一打開就有股味兒,還挺渾濁。尤其是早上,用它刷牙都嗆得慌,咱這水箱是不是得查查?”業主代表李志反映。

  “來家坐坐,首先得有地方坐。我們將會議室改建成圓桌大廳,購置了直徑2.5米的超大圓桌,邀請居民常來坐坐。”寧灣家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森坦言,大家看到“圓桌會”不只是擺設,問題解決了,歸屬感增強了,黨群服務中心離居民的心更近了。

  河北區專門製作了一張“來家坐坐,向您彙報”的活動示意圖,也就是幹群聯繫“明白紙”,全區10個街道118個社區及各相關部門的7000多名黨政機關幹部人手一份。

  示意圖上,除了務實惠民的活動,還畫出了“問題處理流程圖”,列出了問題收集機制、協商議事機制、分級處置機制、反饋評價機制等四個保障機制,形成“問題收集、梳理匯總、工作分派、交辦承辦、會辦協商、督辦落實、結果反饋、回訪評價”的完整閉環。

  “有了這張‘明白紙’,居民有問題該找誰,幹部到基層幹什麼怎麼幹,各個部門之間如何配合協作,都一目了然。”基層街道幹部表示,拿著這張“紙”,遇事心不慌。

  群眾的“願望清單”,成為黨員幹部的“履職清單”。

  融入日常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視察時殷殷叮囑:“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全面做細、做實、做好群眾工作,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政貴有恒,治須有常。社會治理面大工作細,難在千頭萬緒、巨細無遺,需要下足“繡花功夫”,需要耐心恒心、大仁大愛,需要融入日常、做在經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一套工作法,做居民離不開的“貼心人”──

  常敲空巢老人門、噓寒問暖送貼心,常串困難群眾門、排憂解難送愛心,常叩重點人群門、溝通疏導送舒心,常守居民小區門、打防管控送安心,常開休閒文明門、和諧追夢送歡心──“五常五送”工作法首創于北辰區。

  林則銀,北辰區瑞景街道寶翠花都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作為社區的“管家”,曾經因為工作忙碌,錯過了給一位103歲的獨居老奶奶送玫瑰花,林則銀淚流滿面。她説,服務群眾,要像孝敬父母一樣,需趁早,不能等。

  敲門、串門、守門,“早看窗簾晚看燈”。在林則銀的帶動下,寶翠花都社區與周邊高校聯手成立“織夢橋”服務隊,為大學生們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志願服務空巢老人、困難家庭;建立了護寶、護老等6個“婦女微家”,幫助“4050”失業女工和單身母親就業;實行“網格員+黨員”的“二對一”幫扶,提供送菜到府、免費洗衣、情緒疏導……

  “五常”體現聯繫群眾的密度,“五送”體現服務群眾的溫度,“五常五送”在北辰區全面鋪開,也在全市街道社區落地生根。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説,“五常五送”工作法,好就好在把黨員幹部的心和群眾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始終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一部“直通車”,“我為群眾辦實事”制度化──

  2021年,黨的百年華誕。天津嚴格落實中央要求,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既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為民服務“直通車”直抵民心。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覆蓋全體黨員。天津120多萬黨員,就是120多萬面旗幟,直插基層一線,聚焦群眾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制約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長期未能解決的民生歷史遺留問題,制定辦實事清單和群眾訴求清單,確保清單項目條條落實、件件落地、事事見效。

  “孩子終於可以上學了!”好消息讓庫爾班艾散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

  庫爾班在河北區經營燒烤生意,由於自己語言交流有困難,不了解天津小學招生政策,女兒錯過了前一年上學的機會。眼看著新一年小學招生工作開始了,庫爾班遇到了下沉社區的公安河北分局民警。

  “雖然在語言交流上有點兒困難,但從説話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急迫的心情。”民警一刻沒有耽誤,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清單,主動幫著跑手續、到相關部門開具證明。通往校園大門的路從遙不可及到近在咫尺,庫爾班感激不盡:“我要教育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天津人的熱心,要把天津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河西區以民情民意工作室、社區問政面對面、“十百千”為民項目、下沉社區入列輪值“四輪驅動”,傾力打造“民意直通車”工作品牌,著力打通為群眾辦實事的“最後一米”。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改變訴求“一轉了之”,通過聽、談、查、訪、析等方式,從群眾反映到渠道受理,從網格匯總分流到部門解決,從反饋群眾到督查考核,一套工作閉環保障長效機制。

  聯繫群眾、服務群眾不搞一陣風,不能“雨過地皮濕”,而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今年1月6日,天津召開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會議。會議重申,要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建立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長效制度機制,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兜牢民生底線,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惠民“直通車”永不停歇。

  一場“民考官”,壓實百姓問政的“責任閉環”──

  幹得好不好,群眾説的算。

  2018年2月26日,一檔電視欄目《百姓問政》首次推出,政府職能部門“一把手”與“市民考官”面對面,即席提問,當場回應,“向群眾彙報”成了直觀具象的“民考官”。

  “棚戶區的改造如何進度更快”“建議學校圖書館對外開放”“嘉陵道地區排水不暢”……節目中,市民代表單刀直入、辛辣提問,“考生”有紅臉出汗、有坦言不足,但不講空話、不講套話,直面問題、鄭重承諾。

  市民參與、市民評説、市民監督。《百姓問政》突出高站位、督履職、促發展、惠民生,就交通出行、教育醫療、食品安全、文化惠民、環境整治、社會管理等民生議題,現場督促“一把手考生”彙報工作進展、承諾解決方案。“百姓問政”問出了“政民零距離”,節目配合便民服務熱線12345、熱線電話23602222、“津雲”客戶端、北方網等渠道,受理基層群眾的訴求,推動有關部門將治庸問責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成為連接政府與百姓的“直通橋”“知心橋”“連心橋”。

  2021年年末,由市政府辦公廳、市網信辦、海河傳媒中心聯合推出的《公僕走進直播間》欄目中,來自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走進直播間,面向全市百姓回答年終“考卷”。

  天津連續6年延長供暖,讓更多群眾身暖心暖。對於溫度不達標的群眾反映,市城市管理委把上一個採暖期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前“施治”,入戶解決12483戶供熱問題,老舊管網改造115公里,“訪民問暖”滿意率99.8%。

  市民政局堅持“民”所指,“政”所向,進入社區走訪慰問特殊困難群眾9萬多人,解決個案問題2167個;將15202名困難群眾納入常規保障範圍,發放臨時救助金15684萬元。

  蘿蔔白菜,哪兒挑哪兒買?市商務局彙報,2021年新建改造提升菜市場達到16個,累計建成標準化菜市場322個,智慧菜市場17個,讓更多群眾放心買、舒心挑……

  向群眾彙報,讓人民滿意。天津黨員幹部走好走實黨的群眾路線,體現在解難題、辦實事的實踐中,彰顯在招法務實、效果紮實的行動中,融匯在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的制度裏,形成了“風在地上刮、氣在地中起、根在土里長、熱血與熱血相融、心和心貼得更近”的強大正能量,推動天津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邁向更高水準。

  服務是最好的治理。如今,“海河夜話”的柔柔燈光溫暖著津城百姓,“早看窗簾晚看燈”的細細溫情浸潤著千家萬戶,“向群眾彙報”的拳拳赤誠匯聚了黨心民心……這一切都讓這座城市更有質感、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