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總書記心繫獨龍族

2022-05-08 23:26:00
來源:《瞭望》
字號

  ◆ 一次批示、一次會見、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賀詞再次提到獨龍族群眾……跨越千山萬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獨龍族群眾的生産生活,關心著遙遠的獨龍江鄉發展

  ◆ 如今的獨龍江鄉,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灰頂黃墻的獨龍民居、整潔的街道,在高山深峽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畫卷

  ◆ 被獨龍族鄉親們稱為“金果果”的草果,林下種植達7萬畝,每人平均16畝、戶均收入達2萬元

  ◆ 這幾年,“到山外面闖一闖”成了獨龍族山村的熱議話題。“外出務工不僅增加了收入,更增長了見識,回鄉後更有幹勁了。”

  ◆ 獨龍江峽谷已走出3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網購微商、移動支付成為年輕一代獨龍族群眾的生活日常

  ◆ “我首先是一名共産黨員,其次才是一名獨龍族幹部!獨龍江鄉地塊不大,卻是祖國版圖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獨龍族人口不多,也是民族大家庭裏不能少的一員。獨龍族人民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 獨龍江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實踐與經驗,是雲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培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朝陽初升,遠望雪山皚皚,眼前青山蔥郁。碧玉一般的江水奔流而去,山嵐伴炊煙在峽谷間升騰。

  這裡,是西南邊陲的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全國獨龍族約7000人口中,有4200多人聚居於此。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直過民族之一。

  這裡自然條件惡劣,曾是雲南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長期不為公眾所熟悉。但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並不陌生,因為有書信往來。”

  2014年元旦前夕,貢山縣幹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彙報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況。收到信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

  2015年1月20日,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抽出時間,親切會見了貢山縣幹部群眾代表,勉勵他們立足自身優勢,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努力實現新的發展。

  2018年底,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鄉黨委班子一起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喜訊。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次批示、一次會見、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賀詞再次提到獨龍族群眾……跨越千山萬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著獨龍族群眾的生産生活,關心著遙遠的獨龍江鄉發展。

  紙短情長,深情殷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近年來獨龍族幹部群眾接續奮鬥,在實現整族脫貧的基礎上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完善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種養殖産業,美化提升人居環境,加強脫貧戶防返貧監測。如今的獨龍江鄉,家家有美麗庭院,戶戶有增收産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蓬勃發展的縮影。

  放眼雲嶺大地,圍繞“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三大定位,雲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一心謀發展,昂首闊步在新征程上,凝心聚力譜寫高品質跨越發展的新畫卷。

  上圖 :獨龍族群眾通過藤篾橋,這樣的橋一直沿用到獨龍江索改橋和公路橋通行以後(資料照片);下圖:獨龍江鄉2020年10月中旬建成通車的白來感恩大橋 胡超攝 / 本刊

  整族脫貧“一步千年”

  “你是縣長?你是鄉長?”指著來自獨龍族的縣長馬正山和鄉長李永祥,習近平總書記説,“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獨龍族兄弟姐妹自身能力也要增強,縣長、鄉長就屬於獨龍族自身培養的人才,我們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2015年1月20日,是時任貢山縣縣長馬正山終生難忘的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對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關心關愛,讓我感受到人民領袖博大的為民情懷、深切的愛民之心。”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馬正山至今仍心潮澎湃。

  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還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1952年,周恩來總理為這個原本沒有族名的民族正式命名為“獨龍族”。

  獨龍江鄉是名副其實的脫貧攻堅“硬骨頭”。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獨龍江鄉仍沒有一寸公路,獨龍族群眾過著“過江靠溜索,出門走天路”的艱辛生活。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大雪封山,獨龍江鄉就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

  黨的十八大以來,獨龍江鄉的基礎設施逐步改善。2014年,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獨龍族告別了千百年來被大山束縛的歷史。

  “獨龍族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的生産生活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在就這一公路隧道即將貫通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寫道。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下,雲南省啟動實施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程以及獨龍江鄉“率先脫貧全面小康”提升行動。獨龍族由此實現了“一步千年”的歷史跨越。

  高位推動省級統籌。雲南省32個省級部門和承擔對口幫扶責任的上海市,在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方面合力攻堅。雲南省級層面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省級職能部門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將扶貧責任落實到省級部門,由貢山縣、獨龍江鄉兩級政府負責具體實施。

  “六大工程”綜合扶貧。重點實施的安居溫飽、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特色産業培育、素質提升和生態環保“六大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3.15億余元,全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整鄉推進整族脫貧。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行統一規劃,把其他獨龍族聚居區一併納入規劃整體扶貧,既注重解決獨龍江鄉區域性貧困問題,又兼顧獨龍族整族深度貧困問題。

  拓寬路徑對口幫扶。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推動下,上海市幫扶資金約佔項目總投入的6%。獨龍江鄉80%的旅遊文化特色村、3%的集中安置點、21%的安居房資金,都來自上海。

  特色産業持續造血。被獨龍族鄉親們稱為“金果果”的草果,林下種植達7萬畝,每人平均16畝、戶均收入達2萬元。重樓、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雞、羊肚菌等其他特色産業初具規模,群眾不斷增收。

  2018年底,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率先實現整族脫貧。如今的獨龍江鄉,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灰頂黃墻的獨龍民居、整潔的街道,在高山深峽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畫卷。

  雲南省委書記王寧説,獨龍族群眾生産生活和獨龍江鄉發展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掌舵領航、親切關懷幫助的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各族幹部群眾要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拼搏奮鬥,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把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整體脫貧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頭等大事。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的回信中説。

  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是鼓舞更是鞭策。獨龍江鄉所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監測、包保、暗訪、調度”四項機制,選派283支駐村(點)工作隊、1321名工作隊員,在全州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返貧致貧風險動態監測。獨龍江鄉黨委鄉政府結合發展實際,不斷探索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並重的發展路徑。

  “五級書記”有效銜接。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五級書記”的政治責任。在雲南省委的指導下,怒江州委州政府現場會推動,貢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辦公帶著幹,由鄉黨委鄉政府、村“兩委”、駐村工作隊44名成員組建的6支村級“幹部規劃家鄉行動”隊,下沉到獨龍江鄉村振興一線。

  這幾年,“到山外面闖一闖”成了獨龍族山村的熱議話題。獨龍江鄉成立務工宣傳隊,到村民家裏動員參加電焊工、架子工、電工等職業技能培訓,一對一、一對多推送企業招聘資訊,引導更多勞動力外出就業。僅2021年,獨龍江鄉就開展就業培訓400多人次,轉移外出務工1314人。

  “外出務工不僅增加了收入,更增長了見識,回鄉後更有幹勁了。”巴坡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王金雲説。

  健全動態監測幫扶。46歲的龍元村村民懂春梅,去年丈夫因病去世,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家裏只剩下她一個勞動力。村“兩委”召集村民開會,研究決定將她家低保由C類提高為B類,通過申請緊急救助、就近務工、技能培訓、加入合作社等措施保證她收入穩定,同時通過家庭醫生持續跟蹤其健康狀況,避免其因病返貧。

  獨龍江鄉鄉長木小龍説,監測機制已對農村人口實現全覆蓋,同時引導有困難的群眾通過政府救助平臺自主申報。截至目前,全鄉在雲南省政府救助平臺申請困難問題35件,辦結率100%。線上監測與線下核查相結合,暢通了困難群眾救助渠道,做到“遇困即扶”、動態清零。

  生態致富群眾增收。刀耕火種、燒柴取暖,曾是獨龍族世代沿襲的生産生活方式。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援下,獨龍江鄉形成了林下立體生態致富産業,鄉親們像愛護眼睛一般保護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93.10%。

  暮春時節,當記者見到70多歲的文面女李文仕時,老人正坐在院子裏編織著像彩虹一樣鮮艷的獨龍毯。屋旁栽種的櫻花淡然盛開,對面的山峰鬱鬱蔥蔥。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昆明會見獨龍族群眾代表時,這位老人曾用獨龍語為總書記唱了一曲感恩歌謠。“獨龍江這麼偏遠的地方,總書記都掛念著。”她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李文仕手裏的傳統手工製品獨龍毯,是當地群眾的新産業。獨龍毯結實耐磨、使用方便,晝可為衣、夜可做被,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物品。下雨天,獨龍族婦女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織毯。“賣給遊客能賣六七百塊錢!”迪政當村村民李玉花説。

  思想觀念煥然一新。“農閒時,我就做一些定制的實用傢具。去年其他村的也來買,賣了2萬多元。”龍元村村民龍學祥指著一排快完工的傢具自豪地説,現在村民衛生習慣逐漸養成,木碗櫃最熱銷。

  龍學祥是村裏致富“領頭雁”中的一員。在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中掌握木工技術後,他在自家後院建起木工坊,量尺、手鋸等工具一應俱全,單是鉋子就有五六種。

  “群眾的思想逐步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轉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貢山縣委常委、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和文寶説,群眾深知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現在幾乎天一亮就到地裏幹活去了。

  如今,獨龍江峽谷已走出了3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網購微商、移動支付已成年輕一代獨龍族群眾的生活日常。跑運輸、開挖機、辦農家樂的技術能人、致富達人不斷涌現。

  2021年,獨龍江鄉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5萬元;鄉信用社存款達5528萬元,較年初新增1926萬元,增幅53.48%,戶均存款超過4萬元;貸款2347.89萬元,較年初新增406萬元,增幅20.88%。全鄉機動車988輛,85%以上家庭擁有了機動車。值得一提的是,全鄉駕駛員875人,其中女駕駛員就有67人。

  上圖:曾經的獨龍江鄉中心學校(資料照片);下圖:嶄新的獨龍江中心學校教學樓(2020年10月28日攝) 胡超攝 / 本刊

  太陽照進獨龍江

  “太陽照到獨龍江,金鹿走出老密林;太陽就是共産黨,千年古樹發了芽……”歌曲《太陽照到獨龍江》,表達了獨龍族群眾對中國共産黨的感恩之情。“自從獨龍江鄉1952年成立第一個黨支部,獨龍族便有了主心骨,世世代代跟黨走。”和文寶説。

  挂村包組振興鄉村。在半年大雪封山的高黎貢山深處搭建信號基站,危險系數難以想像,維護難度更大。“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一家商業公司做這種毫無性價比的事,只有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才有這樣的決心!”土生土長的獨龍族漢子、中國移動雲南公司怒江貢山分公司副總經理馬春海説。

  在高品質抓好組織振興這個“第一工程”的同時,獨龍江鄉黨委班子成員推行的挂村包組制度,還針對獨龍族群眾長期封閉落後的問題,從洗衣、疊被等小事做起,引導獨龍族群眾改變習慣、提升素質、培育新風,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黨員帶動群眾致富。現在,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學歷年齡“一升一降”,每個村班子都有大學生。“我們這裡種羊肚菌、重樓,養殖獨龍牛、中華蜜蜂,都是黨員帶頭。”和文寶説,獨龍江鄉把每個黨支部都建設成堅強戰鬥堡壘,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更多優秀獨龍族青年發展為黨員。

  “我家種了40多畝草果,去年收入9萬多元。2015年起,我邀請了拉王奪村民小組2個脫貧群眾王志剛和丁榮一起管理草果地,三家人每年一起分享售賣草果的錢。”巴坡村黨員、草果種植大戶王世榮告訴記者。如今,巴坡村家家都有草果地,去年種植面積約2.5萬畝,收入達640萬元,戶均2.5萬元,收入最高的超過了10萬元。

  一任接著一任幹。發生巨變的是獨龍族群眾的生産生活,不變的是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支敢於爬雪山、過藤條、蹚河流的幹部隊伍,帶領全鄉黨員幹部群眾一任接著一任幹。獲得“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退而不休,繼續奔忙在峽谷山水間。

  “我首先是一名共産黨員,其次才是一名獨龍族幹部!獨龍江鄉地塊不大,卻是祖國版圖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獨龍族人口不多,也是民族大家庭裏不能少的一員。獨龍族人民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高德榮説。

  在巴坡村黨建工作室裏,一封封入黨申請書字跡工整。巴坡村黨總支副書記馬春龍説,巴坡村全村249戶942人中共有99名黨員。和文寶告訴記者,2021年獨龍江鄉有120人遞交入黨申請書。目前黨員佔人口比超過10%,力爭到2030年每戶至少有1名黨員,佔比達30%以上。

  2020年10月27日,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孔當村,獨龍族“文面女”李文仕在窗邊休息 胡超攝 / 本刊

  “雲南示範”民族團結進步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國共産黨關心各民族的發展建設,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共同奔向全面小康。”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字字鏗鏘有力。

  “這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關心少數民族群眾冷暖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把各族群眾平等放在心上,無論民族大小都一律平等對待。”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説。

  獨龍江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實踐與經驗,是雲南省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培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眼雲嶺大地,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和雲南突出特點作出的重要部署。

  王寧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既是對雲南民族工作成績的肯定,也是對雲南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我們要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行動,推動雲南民族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示範引領。

  近年來,雲南省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目前已有11個市(州)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州),33個縣(市、區)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區),51個單位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鼓勵各族群眾在城鎮和鄉村雙向流動,健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推動建立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雲南還積極實施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建設工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項目1036個,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項目252個,建設85個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打造了《幸福花山》《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文藝精品,推動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大力實施特色村鎮建設項目,共建設了30個特色鄉鎮、780個特色村寨,其中247個特色村寨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居全國第二。

  同時,雲南不斷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規規章體系,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依法穩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廣泛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雲南省民宗委主任拉瑪興高説,面向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光榮任務,雲南將系統謀劃統籌實施好“石榴紅”交往交流交融工程、“幹壯枝繁”中華文化發展工程、“格桑花”邊疆團結穩定工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工程等,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刊于《瞭望》2022年第19期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王長山 吉哲鵬 趙珮然 王安浩維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