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網信》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清朗網路空間建設紀實》

2022-05-06 09:01:00
來源:中國網信雜誌
字號

  彩雲長在有新天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清朗網路空間建設紀實

  歷史潮流奔涌向前,資訊時代飛速到來。從網際網路誕生之初被視為一種技術,到逐步呈現出媒體屬性、社交屬性、意識形態屬性,網路空間已經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匯聚正能量的新場域、打贏輿論鬥爭的新陣地。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掌舵領航,把建設清朗網路空間擺在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重大論斷,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網路空間發生歷史性、全局性、根本性變革。

  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讓黨的聲音成為網路空間最強音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廣泛普及,並得到創造性應用。同時,網際網路發展早期的匿名性、虛擬性,也讓一些雜音噪音進入網路空間,甚至還有很多虛假資訊誤導群眾、混淆視聽。一次偶然事件可能在網上引起“民意沸騰”,一條網帖評論就能引發“輿論狂歡”。更有西方反華勢力妄圖利用網際網路“扳倒中國”,個別西方政要甚至公然叫囂,“有了網際網路,對付中國就有了辦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出發,打贏網路意識形態領域一系列重大鬥爭,根本扭轉了過去網上亂象叢生、陣地淪陷、被動挨打的狀況,網上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網之道。

  新時代十年變遷,網路空間因何“日月換新天”?

  “砥柱人間是此峰。”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北京,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從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高度深刻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針對資訊化飛速發展這一大趨勢,總書記明確指出:“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極端重要”“重中之重” 總書記的講話字字千鈞,意味深長。

  彼時,移動網際網路方興未艾,各種資訊加速在網上激流涌動。資訊洪流,是大勢,是潮流,但也泥沙俱下。

  在網際網路這個新空間,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讓黨的聲音成為網路空間最強音,需要清醒認知、前瞻佈局和有效治理。

  2014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20週年。20年來,網際網路已經深度嵌入人們的生産生活,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暗藏著諸多風險。

  這一年的2月27日,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首次亮相,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果敢作答資訊時代命題,前瞻擘畫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藍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的戰略目標首次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開始實施,網路強國戰略藍圖徐徐展開。

  在這次會議上,總書記要求創新改進網上宣傳,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天朗氣清、風正人和,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開啟了清朗網路空間建設的嶄新篇章,旗幟鮮明地指出了網路空間建設的路徑和目標。

  清流如許,為有源頭活水。從魚龍混雜到正氣清風,巨變正在發生。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3家中央新聞單位實地調研並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強調“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要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所有從事新聞資訊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傳播平臺都要納入管理範圍,所有新聞資訊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準入管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總書記深刻闡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歷史地位、重大作用、職責使命、目標任務和原則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總書記指出:“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總書記明確要求,加強網路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面對洶湧而至的資訊浪潮,有的黨員幹部一時難以適應,甚至有的幹部愛惜羽毛,認為網上的事情事不關己,不敢作為、不會作為 針對這些問題,在2018年4月20日召開的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指出,“有的人反應遲鈍,資訊發佈跟不上,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天下”,“有的黨員幹部對大是大非問題還是繞著走,在網上仍然是‘吃瓜群眾’”,“有的時候網上討論得熱火朝天,各種誤讀已經傳播甚廣,但有關部門的回應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甚至千呼萬喚不出來,不是半遮面而是全遮面”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精闢深刻、切中要害,讓在場所有黨員幹部的內心受到強烈震撼。

  當億萬網民的聲音通過網際網路迅速傳達,當億萬網民的期盼通過留言板及時反映——這一根根細細的網線,牽連匯聚著億萬網民的真切心聲。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如何讓網路空間成為我們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新空間,是對我們黨的全新考驗,是對廣大領導幹部學網、懂網、用網能力的時代要求。

  總書記明確提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讓網際網路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群眾路線的重大創新發展,是對網際網路時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一永恒課題的深入思考和科學回答。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萬山磅薄看主峰,神州一片中國紅。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動人旋律傳遍網路空間,一系列網上主題宣傳突出展示共和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建黨百年,全國主流媒體推出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網上重磅報道,從不同維度呈現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引發億萬中華兒女的強烈共鳴;北京冬奧,世界通過網際網路這個窗口再次認識生機勃勃的中國,中國與世界同行,傳統與現代激蕩,科技與文化融合,網路傳播盡顯中國風采,也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擔當;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系列網上主題宣傳和重要活動宣傳深入開展,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路精品徵集評選展播活動精彩紛呈,生動揭示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讓黨的創新理論通過網際網路“飛入尋常百姓家”,有力營造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良好氛圍。

  堅持管得住是硬道理,讓網路空間更加清朗

  網際網路日益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社會動員功能日益增強,國際上一些勢力通過操縱網路輿情、炮製謠言、裹挾民意,就可以讓一個國家政局動蕩、政權更疊,甚至戰亂頻仍,人民流離失所。

  習近平總書記敏銳把握網際網路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強調“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堅持黨管網際網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網際網路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要敢於擔當、敢於亮劍,敢於站在風口浪尖上進行鬥爭,決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退避三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堅守輿論陣地、切實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網上鬥爭形勢一度嚴峻複雜,各路角色粉墨登場。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以所謂“重新評價歷史”為名,歪曲黨史、國史、軍史。有人借侮辱邱少雲烈士進行惡意炒作,有賬號發佈侮辱抗美援朝志願軍英烈言論,甚至有青少年穿著侵華日軍服裝擺拍作秀,歷史虛無主義陰魂不散,一次又一次刺痛國人的心,觸碰中華民族精神的底線。

  歷史不容背叛,更不容褻瀆。從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實施,從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再到“清朗整治網上歷史虛無主義”專項行動,侮辱英烈、褻瀆歷史的惡行依法得到嚴懲,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氛圍日漸濃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日漸成為網民的自覺行為。

  樹欲靜而風不止。敵對勢力見不得中國的良好發展態勢,大肆製造謠言,在涉疆、涉藏、涉港、涉臺、涉疫情溯源等問題上妄圖抹黑中國。針對這些攻擊抹黑,主流媒體和正能量網路名人等積極發聲,以充分的事實依據、豐富的表現形式、精準的傳播路徑,有理有利有節激濁揚清,不斷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當前,我國網民規模超過10.32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73%。在由網路大國邁向網路強國的進程中,網際網路治理規模之巨、難度之高、任務之重前所未有,需要網上網下齊用力,方方面面齊動手,共同構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加強網際網路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提高網路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會議指出,要逐步建立起涵蓋領導管理、正能量傳播、內容管控、社會協同、網路法治、技術治網等各方面的網路綜合治理體系。

  守土有方、履責有力,才能走出一條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新路。

  網信系統進一步理順網際網路管理領導體制機制,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會同各有關部門推動形成“一張網”“一盤棋”工作格局,深入治理、重拳打擊網上亂象,整治網路環境。

  網際網路行業協會積極推進行業自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進網路誠信建設,倡導網路文明。

  網信企業不斷壓實主體責任,積極守好網路治理的第一道關口和第一道防線,嚴格落實法律法規要求,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努力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網路生態,廣泛傳播正能量,自覺抵制網路謠言,網路素養進一步提升,對網路虛假資訊、錯誤行為的鑒別和鬥爭能力有效增強。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網路綜合治理的效能正日益彰顯。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必須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快速推進,網際網路內容建設與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健全。《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相繼出臺,《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資訊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式規定》《網路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相繼發佈實施,為強化網路執法明確了法律依據,為營造清朗網路空間提供了制度準繩。

  “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成效顯著,開展數十項專項治理,深入清理負面有害資訊、違法違規賬號與移動應用程式,贏得了網民的積極支援和充分肯定;持續推進“凈網”“劍網”“護苗”等一系列專項整治,促進網路直播、微信公眾號、電商購物、搜索引擎、社交互動等不同形式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健康規範發展;堅決遏制演算法濫用、“飯圈”亂象、文娛及熱點排行亂象等網上違法違規行為和突出問題;防範資本無序擴張,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網路空間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堅持用得好是真本事,讓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2015年12月25日,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前往解放軍報社視察。視察期間,總書記親切看望了解放軍報新媒體的工作人員,還坐到工位前,敲擊鍵盤,發出了一條新媒體資訊,瞬間引發全民矚目和熱烈反響。這一舉動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一個信號——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當時,我國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高達90.1%,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資訊傳播主渠道。從“紙與筆”“鉛與火”,到“光與電”“數與網”,誰能把握機遇、應對挑戰,誰就能在歷史大勢中勇立潮頭。

  青少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未來,他們上了網,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也要放在網上。在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建設好青少年聚集的網路平臺,創作更多青少年喜愛的網路文化産品,把要講的道理、情理、事實用青少年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方式呈現出來”,“要重視技術創新,在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上做文章,用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使正面宣傳的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用戶黏性不斷增強”。

  “Z世代”這個詞在網路上悄然流行,通常是指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年輕人。作為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一代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受網路資訊影響。總書記明確要求,“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學習併發表重要講話。圖/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把“課堂”設在了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線——人民日報社,圍繞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的主題進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要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並且明確提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的目標要求。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這是重要而緊迫的時代命題。破題、解題,關鍵在於謀篇佈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要求推進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為媒體融合發展作出整體規劃

  守正開新,氣象萬千。隨著各大主流媒體在內容、渠道、手段、運營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融合質變的新生態正在形成:人民日報社實行“融媒體工作室”機制,組建“學習小組”“俠客島”等融媒體工作室,創意活力涌現,精品內容頻出;新華社深化構建以主流演算法為引領的智慧化技術體系,推進智慧化工具全流程應用,進一步探索打造智慧化編輯部新模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設融合發展中心、新聞新媒體中心、視聽新媒體中心,重點打通三台資源,集中力量支撐融媒體建設

  網信技術為媒體融合創新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推動正能量贏得大流量、好聲音成為最強音:人民網智慧黨建系列産品採用3D成像與智慧化視頻講解技術,讓網友沉浸式體悟長征精神;新華媒體創意工場運用XR擴展現實拍攝、VR繪畫等技術,生動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使用“時間切片”技術將滑雪大跳臺運動員從起飛到落地的過程完整呈現于一幀畫面

  一批縣級融媒體中心實踐成績亮眼:江蘇邳州,借銀杏之鄉的特色打造“銀杏融媒”品牌,為縣級融媒發展提交了一份“邳州答卷”;甘肅玉門,成立“祁連雲”數據融合中心,內容供給和政務服務雙管齊下;山東章丘,將媒體服務、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商務服務整合打包,化身人民群眾的融媒管家 一處處創新實踐,在基層一線生動寫好媒體融合發展的大文章,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為便捷、更加優質的資訊服務。

  伴隨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網路文明日益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部署,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2021年11月19日,首屆中國網路文明大會在北京開幕。圖/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2021年11月19日,首屆中國網路文明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網路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路強國的重要領域”,要求“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路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的意見》,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網路文明夥伴行動等一系列網路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佔據網上主流,人民群眾愛黨愛國熱情高漲,在網路空間廣泛匯聚起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從2012年到2022年,整整十年過去,網路空間被動局面從根本上得到扭轉。中國通過網際網路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世界通過網際網路讀懂了一個新時代的中國。

  這是極不平凡的十年——

  網路空間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滋養網路空間,網路生態惠風和暢、天朗氣清。

  這是履機乘變的十年——

  防範和化解一系列重大風險隱患,打贏了一系列網上重大鬥爭,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數日益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這是日新月異的十年——

  網路空間涌動著資訊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血液,創新産品迭出、成果豐碩,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不斷造福人民群眾。

  回首過往,旌旗獵獵奔騰急。

  這些重大決策和部署,無不體現百年大黨在資訊時代不變的執政為民的性質和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網信戰線切實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網路空間日漸清朗,網際網路成為我們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新陣地,廣泛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力量。

  極目遠望,彩雲長在有新天。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全國網信戰線將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守正創新、奮楫爭先,全力守護網上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網信力量。

  《中國網信》雜誌由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路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於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