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觀平:發揮各類貨幣政策工具效能

2022-05-03 12:1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在提到貨幣政策時強調,“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

  當前,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尤為重要。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實現平穩開局,但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面對這樣的國內外形勢,既要堅定信心,也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貨幣政策應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援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為此,要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近期,金融管理部門迅速出手,“金融23條”、降準等舉措接連出臺,既有總量上的資金支援,又有針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政策安排,更有針對當前疫情下行業企業“痛點”的紓困措施。政策出臺快、力度強,接下來更需要金融系統凝聚共識,需要各地加緊細化,需要金融機構積極用好用足各項政策,齊心協力將政策迅速落到實處。

  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空間足,增量宏觀政策工具儲備“籃子”豐富,有信心、有能力支撐宏觀經濟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近期,在降準釋放的5300億元低成本資金落地後,人民銀行創設科技創新再貸款,這2000億元再貸款額度將為企業創新發展撐腰鼓勁。接下來,貨幣政策應更好發揮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在確保總量合理增長的前提下,繼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實施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和直達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讓更多信貸資源流向更有需求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需要看到的是,當前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這對宏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須保持前瞻性,提前佈局,並適時調整。就貨幣政策而言,我國貨幣政策將堅持以我為主,但仍須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保持物價總體穩定;仍須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兼顧內外平衡。正如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的,要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這就要求貨幣政策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在穩增長、防風險與促改革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靠前發力,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不減。接下來,隨著更多增量政策落地生效,將為更多企業紓困解難,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提供有力支撐。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