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前行 沿著光輝的足跡

2022-05-03 09:1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週年。

  精神的力量總是能夠跨越時空的阻隔。在河北唐山,大釗路交會富強街;在湖南婁底,蔡和森大道連著復興街;在安徽合肥,延喬路通往繁華大道……這些奮進的路標穿越歷史,輝映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回望百年征程,多少槍林彈雨,多少壯懷激烈,多少堅定前行,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下,無數先烈懷著必勝的信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沿著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新時代的追夢人必將繪就更加壯闊的奮進畫卷。

  ——編 者

  奔向繁華大道

  本報記者 徐 靖

  臨近五四青年節,在安徽省合肥市經營花店的王女士接到了幾個特殊的訂單:這些鮮花,都要求送到同一個地方——延喬路。

  延喬路位於合肥市肥西縣,南北走向,全長約1200米,這是合肥市眾多道路當中普通的一條,又是極為特殊的一條,它是為紀念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而命名的道路。延喬路于2013年合肥市第四批道路命名規劃中正式公佈,與之相毗鄰的道路名為集賢路,于2007年命名,引自安慶市集賢關之名,是兄弟倆的父親陳獨秀所葬之地。

  隨著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陳獨秀父子尤其是延年、喬年兄弟的英雄事跡為更多人熟知,延喬路成為大家緬懷先烈的地標,每到重要節日,延喬路上都是鮮花與紅旗的海洋。人們不僅感動於革命先輩“舍小家、為大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慷慨壯舉,也感佩於今日“繁華大道”的來之不易。

  “于亂世探索真理,在至暗時刻尋找光明,雖千萬人吾往矣!”陳延年、陳喬年在1919年底赴法勤工儉學時,就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拳拳服膺直至犧牲一刻。

  1927年,上海發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7月4日晚,陳延年被國民黨反動軍警殘忍殺害,年僅29歲。面對敵人屠刀,陳延年回答:“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

  1928年2月16日,中共江蘇省委機關遭到上海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陳喬年被捕,後被殺害,年僅26歲。面對獄中酷刑,陳喬年説:“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1955年,安徽省會合肥定下“以省內地名適當對應方位命名城市道路名”的規則,因合肥居皖之中,東南西北方位對應皖東、皖西、皖南、皖北命名。而後,隨著合肥進一步發展,城市範圍進一步擴大,至上世紀90年代末,全省市縣名、河湖山川名甚至主要集鎮名基本用罄。

  據合肥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處長萬曉源介紹,本著尊重歷史、兼顧習俗、體現規劃和好找好記的原則,在合肥市道路皖西地區命名片區,新建的道路按命名規則徵詢地處安徽西南的安慶市意見。安慶則提供了一組烈士和英模名字,如陳延年、陳喬年、王步文、鄧稼先等。

  萬曉源説,考慮到陳延年、陳喬年兩位烈士在長期的革命工作中,兄弟情深,不忍分開。最終,以陳延年、陳喬年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為“延喬路”。

  “這盛世,如你們所願,我們會是你們的雙眼,替你們看遍。”不久前,肥西縣延喬路小學舉辦“延喬路小學説延喬”主題教育,全校2000余名師生參加學習。六年級學生李若桐説:“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先烈精神,長大報效祖國。”

  致敬革命先烈,就是傳承紅色基因。目前合肥市以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事跡以及相關聯的資訊命名的道路約有60條,例如以革命烈士王步文命名的王步文路、以“兩彈元勳”鄧稼先命名的鄧稼先路等。為了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弘揚紅色精神,今年2月16日,合肥市對延喬路重新規劃、封閉施工、提升改造,以延喬路主路串聯兩側,打造紅色文化街區,預計不久即將完工。

  延喬路、集賢路都通向一個終點:繁華大道。時光交錯,意氣風發的回眸與青春洋溢的笑容交織,從容就義的步伐與昂揚奮進的鼓點應和;回望來路,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

  傳承紅色基因

  本報記者 張藝開

  在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區一曼街隨口一問,市民們都還記得,這裡是抗日英雄趙一曼戰鬥過的地方。

  1935年11月22日,趙一曼已率隊同日偽軍激戰數日,身負重傷,被敵人包圍。

  “趙一曼簡直是塊鐵。”被捕進當時的偽滿哈爾濱警察廳,敵人上烙鐵、刺傷口、灌辣椒水,趙一曼一次次昏死過去,醒來時卻始終守口如瓶。

  絕望的敵人決定處死趙一曼,臨刑前,31歲的趙一曼最為牽掛的是年幼的兒子。她提筆寫下遺書:“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趙一曼對孩子的叮囑,穿過80多年的漫漫歲月,直擊人心。在位於一曼街241號的東北烈士紀念館內,記者看到了這封信的複製品。“這條街原本叫作石山街,1946年更名為一曼街,而這座紀念館正是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舊址。”紀念館館長劉強敏説。如今,一曼街已是城市主幹道,車水馬龍。

  一曼街3公里開外,便是道外區的靖宇街,百年老街商鋪林立,不少招牌,直接以“靖宇”二字命名。

  1932年,楊靖宇被派往南滿後,便開始組建東北地區的紅軍武裝和抗日武裝,創建遊擊根據地,與敵人開始了7年之久的週旋,被譽為“東北第一個執行遊擊戰術的人”。1940年2月,楊靖宇歷經多次激烈戰鬥,在重重包圍下戰至孤身一人。

  “不會對投降者殺頭的。”有人上前勸降。楊靖宇卻説:“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2月23日,生命的最後20分鐘裏,楊靖宇仍在戰鬥,直到打盡最後一顆子彈,壯烈犧牲,時年35歲。

  常年爬冰臥雪,喝雪水、吃樹皮,東北抗聯的將士們14年間苦戰白山黑水,消滅18萬日偽軍,牽制70多萬日本關東軍。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參加東北抗聯的5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120多位師以上幹部為國捐軀。

  “九一八”的硝煙早已散去,歷史依然值得銘記。在哈爾濱,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學校、公園、地標遍佈大街小巷——全市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縣城1個、街道(路)15條、公園9個、學校21所、紀念場館廣場20余個。如今,全市紅色展館和遺跡已達99處,構建起“紅色風景處處見、紅色課堂時時學”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矩陣。

  “我喜歡給大家講趙一曼‘母親’的故事。”在哈爾濱市一曼小學,革命烈士趙一曼紀念館就矗立在教學樓旁,在這裡,少先隊講解員于斯一定期為同學們講述抗聯英雄事跡。在靖宇街上,地鐵環線施工正忙,南側的中華巴洛克商業街施工正酣,翻修後的楊靖宇烈士紀念館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館內,楊靖宇紅軍小學少年志願講解員藤嘉芮正為參觀者講解,“楊靖宇將軍領導抗日武裝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犧牲時胃裏全是枯草、樹皮、棉絮,沒有一粒糧食……”在東北烈士紀念館,還有這樣一支流動展覽小分隊,從1977年成立至今,他們歷經四代隊員的接力,在全國各地堅持宣講東北抗聯精神40多年。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為主要內容,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為特徵,以心繫群眾、植根群眾為初衷,這是東北抗聯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進入“十四五”,東北三省均將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帶來的新動能正聚集蓄勢。

  行走在一曼街、靖宇街、尚志大街、兆麟街連線成環構成的“紅色文旅主題環道”,真理與理想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風雲激蕩,歲月崢嶸,一個結論分外鮮明: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山水迢迢。“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生前在《濱江述懷》一詩中的願望,如今已成為現實並將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扛起我們的責任

  本報記者 王 者

  紅潤的陽光灑向大地,河南省信陽市商城高級中學的高二學生李宇途經趙崇德大道騎車上學,每經於此,他難免心生感慨,“多希望年輕的他可以親眼看看現在的商城,可惜他永遠留在了23歲。”

  趙崇德,1914年出生在商城縣伏山鄉七里山村新塘塆。1929年商城起義後加入區少年先鋒隊,1930年秋參加紅軍,1932年10月跟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陜,193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排長、指導員、營長。

  1937年10月初,時任129師385旅769團三營營長趙崇德率部配合忻口會戰,日軍飛機輪番轟炸,對我軍造成極大衝擊。偵探敵情後,經過縝密研判,部隊決定炸掉日軍設在代縣陽明堡的飛機場,趙崇德帶領三營領命出戰。10月29日夜,在戰友的掩護下,趙崇德率突擊隊突入機場,破壞敵方飛機。近1小時激戰,共炸毀敵機24架,殲敵100余人。撤出戰鬥時,戰友深陷敵人包圍,趙崇德奮不顧身上前掩護隊友,不幸中彈,壯烈犧牲。23歲的他將自己的青春永遠留在了太行山脈。

  彭德懷元帥曾給予趙崇德“忠肝赤膽,與日月爭光”的高度評價。至今,太行山區的群眾還傳唱著“出征抗日第一仗,功在韆鞦趙崇德”的歌謠。

  2015年,時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商城縣民政局正式命名商城縣文峰橋至桂花世界園博園路口路段為趙崇德大道,在路口立起路牌,豎起趙崇德生平簡介,將趙崇德大道定位為黨建文化宣傳街,紀念趙崇德烈士的英雄事跡。

  今年伊始,商城縣啟動了趙崇德大道的升級改造工程,趙崇德大道起點延長到了黃柏山路,道路全長1591.765米,路幅全寬30米,道路寬闊明亮,兩側綠樹成蔭。翻新後的趙崇德大道與商城高中隔河相望,是許多學生上學放學必經之路。“我們心中都對趙崇德烈士充滿無限緬懷與崇敬之情,也時刻自醒,要像他一樣扛起屬於我們自己這代人的責任。”李宇一直將趙崇德視為榜樣。

  新塘塆後向陽坡上,趙崇德烈士的遺骨安葬於此,慕名而來瞻仰緬懷英雄的人絡繹不絕。2020年6月底,趙崇德從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區歸葬故里,78歲的伏山鄉七里山村村民吳忠英主動請纓為趙崇德烈士守墓。兩年來,她默默堅守,每天都來清掃衛生、清理雜草,協助社會上的祭掃活動,“有時候我也會去趙崇德大道上走走,看見道路兩旁鮮花開遍,英雄的名字,就銘刻在我們身邊……”

  1926年9月28日,《我們的生活》創刊號出版,陳延年撰寫發刊詞

  積極工作 繼續奮鬥

  我們的黨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中生出來的,更不是從海外飛來的;而是從長期不斷的革命鬥爭中,從困苦艱難的革命鬥爭中長出來的,強大起來的……我們已經不是開始工作,而是繼續奮鬥。要有更大的力量與更正確的策略,我們才能繼續奮鬥。我們不但要更加聰明,不但要更加積極工作;我們更要在黨的正確的政策下面,很堅固的團結起來。我們要做到:黨的政策就是同志們從鬥爭中得來的實際經驗之總和,每個同志的行動就是黨的政策之實際的運用,自動的積極的自己批評自己的錯誤,使黨不斷的進步。

  (摘自《我們的生活》發刊詞《告同志》)

  1924年冬,由於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周恩來就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1925年2月又參與領導軍校學生軍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軍務相當繁忙。因而中共廣東區委報經中央同意,改由陳延年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1925年1月四大後,各區的“委員長”改稱為“書記”),保證了廣東區委書記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專致于黨務工作。

  為了交流黨內工作經驗,1926年,廣東區委出版不定期的內部刊物《我們的生活》,陳延年親任主編,他在發刊詞中明確地指出,印行這本小冊子,是“為推進黨的教育與訓練”。中共廣東區委還翻印黨中央的機關刊物《嚮導》,通過區委的發行機構國光書店,發給黨團員閱讀,使黨員、團員及時了解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得到教育。

  楊靖宇少年時代的作文

  學問之道 理深義廣

  夫學問之道,理深義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人數十寒暑之光陰,而欲悉數瀏覽,洞瞭胸中,憂憂乎難矣哉。或曰:口不絕吟,手不失(釋)卷,朝夕誦讀,兀兀窮年,理雖精奧,罔不獲之;或曰:閉戶潛修,外事莫顧,專心致志,念茲在茲,義雖難解,靡不釋之。余以二者之言,非折衷之道也。若朝夕誦讀,而不加詳細考察,將恐流於學而不思則罔之弊。若閉戶潛修,謹(僅)目力達到之地,能一一貫澈(徹),亦恐未免流為思而不學則殆之誚。……事有未達,必詳細參考,勿妄以臆度。……如是,朝於是,夕於是,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則理無不獲,事罔不達。

  (摘自《與友人論修學方法書》)

  在開封求學期間楊靖宇學習努力、刻苦,惜時如金,與同學團結友愛。他在作文《與友人論修學方法書》中,把虛心向別人學習作為修學重要方法。這篇文章説理透徹,很有見地。老師對此篇作文的批語是:“格局完整,詞旨穩練,爐火純青候也。”1948年東北烈士紀念館徵集該作文,後入館收藏展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3日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