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進老區看新貌】寧夏鹽池:科技賦能 小羊撬動大産業

2022-05-02 16:1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在寧夏有一種産業特別出名,那就是寧夏的鹽池灘羊。灘羊羊毛是紡毛線、織毛布、製作毛氈毛毯的重要原料,曾為陜甘寧邊區提供了重要的戰略物資保障。當時邊區政府還號召群眾多養鹽池灘羊增加收入。

  時過境遷,現在當地通過對灘羊産業轉型升級,灘羊肉、灘羊製品已成為當地一張亮麗的名片,而且也是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主要産業。

  總臺記者:現在我來到了陜甘寧老區的鹽池縣。説到鹽池,很多人想到當地美味的灘羊。目前,鹽池縣正在推廣灘羊的智慧化養殖。什麼是智慧化養殖模式呢?秘密藏在這個小小的晶片當中。

  牧場工作人員:耳標號相當於就是這只羊的一個身份證號。(這只羊)當天的運動量已經達到了三萬多步,還能看到實時羊只的溫度(體溫)、GPS定位,然後還有一個就是它的出生日期、入場重量。

  目前,鹽池縣有100家標準化生態牧場、91個標準化養殖示範村,並設置羊散步跑道、原生態草料配置,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養殖方法。2021年,鹽池縣羊只飼養量達到了322萬隻,羊肉為主的産業鏈産值達64.5億元,農民增收80%以上都來自灘羊産業。

  羊毛、羊皮曾經是老區人民重要的生産資料,伴隨著新技術研發,羊産業不斷延伸,傳統的羊産業也越來越“洋氣”。目前,鹽池和周邊的同心縣、靈武市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羊絨集散地。

  總臺記者:現在我們來到了靈武市紡織園區的一家實驗室,這個實驗室裏邊所有的設備都是研究羊毛,羊絨化學、物理特性的。其實一件小小的毛衣它是充滿科技感的,下面我們先通過這個顯微鏡來看一下羊毛是什麼樣子的。

  寧夏靈武市生態紡織園區實驗室工作人員 王海霞:羊毛纖維大家看到了,它邊上有這個翹角,貼身穿的話會有刺癢感。那我們現在有一個技術,就是把我們羊毛那個翹出來的角剝掉一點點。(一點點有多少?)0.2個微米,約等於我們頭髮(直徑)的三百分之一。

  在靈武市從原料收儲、分梳、染色、紡紗形成了完整的羊絨毛産業鏈,而且每道工序裏也都有著自己的亮點。

  寧夏靈武市生態紡織園區技術員 趙蓮慧:它是專門調色配方用的(設備),代替了之前我們手工操作過程。通過它,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八大色系,接近4萬多個顏色數據庫,這4萬個顏色數據庫相當於現在已經投放到市場上,它(穿)在每個老百姓的身上,我每當我想起這個,我自己覺得心裏是非常自豪的。

  寧夏靈武市生態紡織園區研發技術員 白亞斌:現在儲存的一個數據庫有6000個數據庫,相當於織毛衣有6000個不同的織法。

  羊絨毛産業不但要多彩,更重要的是要環保綠色。靈武市紡織園區作為“國家首批綠色産業示範基地”,在染色工藝上採取著國際先進技術。

  寧夏靈武市生態紡織園區技術員 達來:(污水)COD(化學需氧量)和氨氮要下降60%左右,總氮要下降30%左右。同時,它是在滿足我們染色品質需求的前提下,節水可以節50%左右。

  羊絨産業作為靈武市重要民生産業,高峰期産值達到了160多億元,可以給當地帶來2萬多個就業崗位,産品遠銷世界各地。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