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2022-04-29 08: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夕陽西垂,斜暉映照。

  甘肅蘭州,一家“虛擬養老院”的養老餐廳,70多歲的鄧惟賢進門、打卡、出票,熟練完成操作,粉條、魚塊、馬鈴薯絲、油麥菜、番茄炒蛋外加一份白米飯,他只需付8元錢。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裡,詳細了解虛擬養老院的運作情況。“飯量夠不夠?”“衛生不衛生?”“全市有多少這樣的餐廳?”他一一問來,還端起一盤熱氣騰騰的飯菜,送給就餐的老人,向老人們拜年,祝願他們新春愉快、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9年過去了,這份關愛,仍似一汪甘泉,潤澤人心,溫暖如昨。

  時常回想起同總書記見面點滴的,還有年近八旬的老人劉進文。她的床頭,放著一張珍貴合影。

  2014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四季青敬老院看望老人們。一位老人提出想同總書記合個影,習近平欣然同意,親切地招呼老人們過來,並特意把坐輪椅的老人安排在自己前面。合影后,總書記叮囑工作人員把照片送到參加合影的每一位老人手上。

  “總書記的到來讓我感到特別溫暖。”那之後不久,劉進文組織了老年模特隊,時常在院裏表演。

  最新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7億,預計2025年前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孝老愛親的美德,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裏。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以身作則。

  推著輪椅上的父親,牽著母親的手——習近平和父母在一起的兩張照片,撥動無數人的心弦。

  2001年,在給父親的信中,他寫道:“自我呱呱落地以來,已隨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對父母的認知也和對父母的感情一樣,久而彌深”。

  31歲,履新河北正定縣委書記一年,習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為《中青年幹部要“尊老”》。他把縣裏第一輛小臥車讓給老幹部用,還特地設立了老幹部活動室。

  5年後,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到下黨鄉調研,酷暑時節,翻山越嶺。鄉親們拿出全村僅有的一瓶罐頭給他。他把罐頭倒在碗裏,送給會場的一位老婆婆,自己用空瓶子裝涼茶喝。

  小孝孝于家,大孝忠於國。人們評價,習近平對老人的敬和愛,是發自內心的,數十年未曾改變。

  這樣的場景歷歷在目: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為行動不便的老英雄、老模範佩戴獎章;走進鄉村、社區、養老機構,叮囑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考察基層衛生室、衛生院,關切地詢問老年人看病就醫情況……

  老有所養,是許多家庭關切的“家事”,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掛念的“國事”。應對“銀發潮”,總書記深謀遠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規劃部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佈。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國養老服務床位總量達到900萬張以上,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

  當年習近平總書記探訪過的蘭州養老餐廳,如今已是集托養、照料、康養、文娛為一體的全方位養老服務基地。

  春天裏,劉進文和她的“老姐妹們”,歌唱得更響了,舞跳得更歡了,模特步走得更穩了。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執政者奮進的步伐。4月18日起,新華社開設“近鏡頭 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溫暖故事。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