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求是網評論員: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2022-04-25 22:0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增強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鮮明強調要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求是》雜誌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總結歷史、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從多個方面對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社會保障工作的重點任務作出部署:

  ——“推進社會保障法治化”。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並對相關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一是加強社會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訂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方面的相關法律,依法落實各級政府和用人單位、個人、社會的社會保障權利、義務、責任。二是依法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防範化解基金運作風險,維護基金安全。三是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或挪用貪佔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的違法行為。

  ——“加強社會保障精細化管理”。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關乎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精細化管理是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從中央到省、市、縣、鄉鎮(街道)的五級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和服務網路,在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準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會保障治理效能”,並提出三方面的明確要求:一是適應人口大規模流動、就業快速變動的趨勢,完善社會保險關係登記和轉移接續的措施,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對象精準認定機制,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二是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深入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三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智慧化服務創新並行,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社會保障服務。

  ——“發揮好社會保障在應對疫情影響方面的積極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採取空前力度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將相關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及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大幅度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及時對因疫情遇困群眾給予救助等舉措,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20年,全國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免、減、緩、降等政策合計減費1.54萬億元,職工醫保階段性減徵1650億元。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總結社會保障工作在應對疫情影響方面的做法經驗,強調“要發揮好社會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穩定經濟社會發展秩序中的作用”,“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針對突發重大風險的應急響應機制,既能抵禦可以預見的生老病死等各種常規風險,又能應對難以預料的非常規風險”。

  ——“堅持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之初,鼓勵各地大膽創新、不斷探索,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但也存在城鄉、區域、群體之間待遇差異不盡合理,制度之間轉移銜接不夠通暢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增強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強調,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堅持國家頂層設計,做到全國一盤棋”,明確要求:要增強制度的剛性約束,加強對制度運作的管理監督。各地區務必樹立大局意識,嚴肅落實制度改革要求,“不得違規出臺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許一定時期記憶體在區域間社會保障水準上的差異,“但不能動搖統一制度的目標,不能自行其是、搞變通”。總書記還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抓好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深化對社會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握規律,統籌協調,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各項改革方案的貫徹落實,在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時代新征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就一定能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