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2022-04-25 16:0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學術筆談】

  202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厚植廉潔奉公文化基礎,用革命文化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厚植廉潔奉公文化基礎的三個根本路徑。為此,本刊特約請相關領域三位專家,圍繞上述三個路徑的深刻意涵予以探討解讀,以期引發學界共鳴。

  作者:朱輝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

  勇於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産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建設廉潔政治是黨自我革命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厚植廉潔奉公文化基礎,守住黨員幹部為政之本,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鍛造了革命文化。這一文化形態以革命史實為基礎,是中國共産黨克難制勝的重要精神法寶,能夠為廉潔文化建設提供深厚力量,為淬煉共産黨人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提供文化支撐。

   傳承革命基因,將黨性與德性有機結合,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革命文化傳承紅色革命基因,體現了堅持黨性和德性的有機統一。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應汲取革命文化中強調黨性要求的寶貴經驗,在制度保障和思想提升的基礎上,引領黨員幹部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不斷淬煉高尚的廉政品格。

  立足黨性高度,把握公私問題。建設廉潔政治、培育廉潔品格,首要的問題是引導黨員幹部正確認識和處理公私問題,這既是道德要求,更是黨性使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是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而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弘揚革命文化,就要傳承中國共産黨人克己奉公、埋頭苦幹、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紅色基因,幫助黨員在不斷修養德性和錘鍊黨性的基礎上,鍛造廉潔的高尚品格。

  嚴守公私之分,堅持公私分明。嚴守公私之間的界限,準確把握個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關係,始終堅持公私分明,是形成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的前提與基礎。革命文化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歷程為脈絡,以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為基礎,蘊含豐富動人的先進事跡。例如,毛澤東同志嚴守公私之分,曾為自己定下“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的規矩。弘揚革命文化,要用革命史實和真實事件教育人,用革命榜樣和先進模範引領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提升其道德分析和判斷能力,辨明公私之分,嚴守公私之別。

  明確公私之序,做到先公後私。明確公私之間的排序,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衝突,自覺堅持先公後私,是形成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的關鍵與重心。自黨的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開始,在黨員義務一條中就明確規定:“把黨的、國家的、也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個人的利益之上;在兩種利益發生抵觸的時候,堅決地服從黨的、國家的、也就是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共産黨人,當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衝突時,必須毫不猶豫地以人民利益為重,這是德性和黨性的雙重要求。

  倡導克己奉公,踐行公而忘私。在嚴守公私之分,明確公私之序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廣大黨員幹部追求克己奉公、大公無私的道德境界,從而在道德實踐中鍛造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産黨員的修養》中指出:“黨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我們黨員的思想和行動的最高原則。”事實上,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取得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成就,正是因為有無數共産黨員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犧牲自我、無私奉獻。弘揚革命文化,必須傳承革命前輩講黨性、尊德性的優良傳統,將公而忘私視為當然之選,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黨性、砥礪品格。

   鉤沉革命史實,將學史與崇德緊密結合,塑造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革命文化以真實鮮活的革命歷史為基礎,包含眾多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的歷史事件和模範人物。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應充分挖掘和闡發革命文化中的革命史實,推動黨員幹部將學史與崇德緊密結合,引導黨員幹部傳承紅色基因、涵養廉政品質。

  學習革命歷史,堅持對黨忠誠的大德,淬煉廉潔品格。革命歷史反覆證明,黨員幹部只有對黨忠誠,才能在實踐中真正做到大公無私、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焦裕祿同志為消除蘭考縣嚴重的內澇、風沙、鹽鹼“三害”,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無私奉獻,最終積勞成疾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能夠做到大公無私、甘於奉獻,與其始終堅守對黨忠誠的大德息息相關。鋻於此,弘揚革命文化、學習革命歷史,必須倡導對黨忠誠的大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必須“對黨忠誠老實、與黨中央同心同德,聽黨指揮、為黨盡責”。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道德要求,亦是淬煉高尚廉政品格的前提和基礎。

  學習革命歷史,堅持人民至上的公德,塑造廉潔品格。黨的百年奮鬥史中涌現出眾多無私無畏、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其共同特點就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併為之努力奮鬥、鞠躬盡瘁。例如,雷鋒同志在22年的短暫生命中,以平凡的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體現了艱苦奮鬥、大公無私、一心利人的精神,其核心即為人民服務、堅持人民至上。當前,我們弘揚革命文化,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必須確立人民至上的立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際工作中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學習革命歷史,堅持嚴於律己的私德,永葆廉潔品格。黨的優良傳統表明,黨員幹部形成公正廉潔、大公無私的道德品質,有賴於嚴守私德的自我修養和嚴於律己的道德實踐。在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革命政權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不斷壯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黨為政清廉,絕大多數黨員幹部秉公用權、先公後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很重要的是有一大批品德高尚、無私無畏的黨員幹部默默奉獻。新時代條件下,我們弘揚革命文化、學習革命歷史,理所當然應繼承這一優良傳統,養成慎始、慎獨、慎微的意識,走好人生每一步。事實上,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存養正氣、嚴守私德,正是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的題中應有之義。

  弘揚革命精神,將內化與外化辯證結合,提升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革命文化是黨在偉大實踐中積澱、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一系列偉大而獨特的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精神特質和高尚風骨。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應大力弘揚革命精神,推動黨員幹部將道德要求內化於心、外化于行,自覺鍛造廉潔品格。

  傳承革命精神,將公而忘私的道德要求內化於心。黨的百年奮鬥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産黨,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係。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凸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品質,高揚大公無私、克己奉公的價值追求,推動黨員幹部形成廉潔奉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知識逐步轉化為個人內心的道德信念,是形成廉潔品質的必要前提和關鍵環節。值得注意的是,道德知識的內化過程,並不是簡單的“灌輸—接受”過程,必將伴隨著不同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的衝突和選擇,是包含道德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的自覺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革命文化的獨特作用,宣傳先進模範、凝聚榜樣力量、高揚革命精神、構建神聖場域,幫助黨員幹部將謹慎用權、廉潔奉公、公而忘私的道德要求內化為主體的道德信念。若此,黨員幹部就能主動對照廉潔自律的道德要求,自覺進行道德自我控制,主動履行廉潔道德義務,涵養公而忘私的道德境界。

  發揚革命精神,將公而忘私的道德要求外化于行。革命文化中蘊含的諸多革命精神,有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中國共産黨人在拼搏奮鬥、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塑造大公無私的道德品格同樣如此,必須將道德要求外化于行,落實于為民服務、廉潔奉公的道德行為,固化為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道德習慣。黨員幹部在社會實踐中做出的道德行為、表現出的道德習慣是構成道德品格的重要成分,亦是評判主體道德品格高低的重要依據。發揚革命精神,應將“德行”與“德性”相結合,全面提升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激發道德自覺,將廉潔奉公的道德意識外化為道德行為,形成道德習慣,進而在實踐中淬煉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