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續寫春天的故事|烏蘭牧騎續新篇

2022-04-25 15:2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茫茫草原,滿眼青翠,生機盎然。遠道而來的烏蘭牧騎隊員們一落腳就先幫著牧民幹活,待和牧民一起忙完,簡單吃上一口就開始為牧民表演。藍天為幕布,大地為舞臺,還有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以及悠揚的馬頭琴聲……這些都是留在馬香花孩時記憶中的無限美好。

  馬香花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達茂旗”)達爾汗蘇木牧民,今年60歲的她説到烏蘭牧騎總是豎起大拇指。“這些年烏蘭牧騎演出的設施設備變好了,交通工具也改進了,但是他們深入農村牧區、服務農牧民群眾的傳統一直沒變。我們農牧民跟烏蘭牧騎之間深厚的感情一直沒變。”馬香花説,自家的外甥現在就在烏蘭牧騎工作,“我們一家都為這孩子感到驕傲。”

  從9人到3500多人

  烏蘭牧騎,蒙古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1957年,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支烏蘭牧騎在蘇尼特右旗誕生,當時僅有9名隊員。老烏蘭牧騎隊員回憶,過去的農牧民多居住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走幾十里地才碰到一兩個蒙古包是常事,農牧民文化生活相當貧乏。正是這樣的地域和人口特徵,催生了烏蘭牧騎。

  60多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和黨的文藝思想指引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內蒙古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也贏得“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的崇高榮譽。截至目前,自治區共有75支烏蘭牧騎隊伍,隊員3500多名。

  2017年11月21日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高光時刻。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繼續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給了我們極大鼓舞,更為我們的工作指明瞭方向。”作為當時給總書記寫信的16名烏蘭牧騎隊員之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扎那現在説起這段經歷都還十分激動。

  扎那介紹,聽老一輩的烏蘭牧騎隊員説,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剛成立的時候,物資非常缺乏。紅旗、馬車和幾件樂器是隊員下鄉時的主要裝備。沒有服裝演員們就借用牧民的衣服鞋帽來演出,沒有口紅就用紅紙染唇,沒有眉筆就用燒過的火柴棍描眉……即便如此,大家依然樂此不疲地工作,因為他們的演出給農牧民帶來了歡樂。

  “這些年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扎那説,過去烏蘭牧騎隊員都是騎馬、騎駱駝下鄉演出,遇到沙窩子裏沒有路,他們就背上道具和樂器步行去給農牧民演出,“現在很多硬體條件都改善了,但是烏蘭牧騎‘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初心一直沒有變。”

  扎那認為,烏蘭牧騎之所以受到歡迎,接地氣是關鍵。“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了解當地農牧民的需求,想要什麼樣的作品,想看什麼樣的節目。只有農牧民喜歡了,才能傳得開、留得下。”扎那表示,目前隊里正在創作關於當地駐村第一書記的作品,希望通過作品讓人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更直觀的了解,從而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綿薄之力。

  哪需要到哪

  4月14日,達茂旗查幹哈達蘇木哈登哈少嘎查人頭攢動,一片熱鬧景象,原來是達茂旗烏蘭牧騎前來開展“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

  “我們烏蘭牧騎哪有需要就到哪,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達茂旗烏蘭牧騎隊長恩和説,烏蘭牧騎隊伍短小精悍、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烏蘭牧騎的隊員大多來自農牧區,對農牧區比較熟悉。嘎查村、放牧點、田間地頭等都可以是他們的舞臺。在各地的演出活動中,隊員們往往身兼數職。有的既是報幕員又是歌手,既是舞蹈演員又是器樂演奏員。在演出前後,他們還幫農牧民做一些剪羊毛、修理農機之類的農活。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開展基層服務活動,作為烏蘭牧騎隊員就應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獻給這份事業。”達茂旗烏蘭牧騎隊員邢麗娜説。

  在演出和服務上,全區烏蘭牧騎著重滿足農牧民群眾多樣性、多層次的綜合需求。“草原文藝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每年演出服務7000場以上;“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以“烏蘭牧騎+”的方式,為廣大農牧民群眾送去溫暖貼心的服務,贏得了廣泛讚譽。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強化政策支援,出臺烏蘭牧騎系列法規制度,保障烏蘭牧騎事業發展投入,有效推進了全區烏蘭牧騎事業發展。尤其是2019年9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直接推動烏蘭牧騎走進法治化發展新階段。

  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鎮巴潤寶拉格嘎查牧民呼格吉勒圖是烏蘭牧騎忠實的粉絲。今年55歲的他不僅喜歡看烏蘭牧騎的演出,對烏蘭牧騎提供的各項綜合服務更是讚不絕口。“他們在演出之餘,會講新的富民資訊、政府好的政策,教我們唱歌、彈奏樂器等。尤其是對嘎查裏的困難戶,他們經常會給予各種幫助,為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呼格吉勒圖説。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為我們社區的聯建單位,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主動包聯任務相對較重的平房區。隊員們的管控工作和後勤保障服務都做得很細很認真,而且跟社區居民聯繫得非常好。”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鎮杭蓋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主任常玉珍則是對烏蘭牧騎隊員的認真勁兒十分認可。

  與百姓交流的最好窗口

  “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是烏蘭牧騎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創作“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住”的作品則是不可或缺的途徑。

  “這部劇以鄂爾多斯民歌《黑緞子坎肩》為主旋律,歌、舞、白相間,講述了一段盪氣迴腸的草原愛情史詩,實在動人心弦。”來自包頭的陳凱在看完由烏審旗烏蘭牧騎創排的蒙古劇《黑緞子坎肩》後表示,劇裏的演員表演精湛、唱功紮實,尤其是劇裏呈現的民俗風情更是令人難忘。

  近年來,內蒙古各地的烏蘭牧騎推出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符合烏蘭牧騎特點,滿足農牧民和基層群眾需求,易於傳播、輕便靈活、適合基層演出的文藝劇(節)目。蒙古劇《黑緞子坎肩》就是其中的優秀作品之一。

  烏審旗烏蘭牧騎副隊長胡雅格説,優秀文藝作品是走進老百姓的最好窗口,同時也是宣傳城市的重要名片。“我們經常受邀參加當地開展的文旅活動,也曾多次作為鄂爾多斯文旅特色之一參與文旅部門到外地的旅遊推介活動。”

  作為最喜歡到農牧民中間與農牧民面對面、心貼心交流的烏蘭牧騎,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無疑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但他們也有辦法。扎賚特旗烏蘭牧騎隊長包俊傑説,受疫情影響,烏蘭牧騎無法實現下鄉全覆蓋演出,為此隊裏充分利用線上渠道,開展線上演出、推送精品視頻,使群眾可以享受到便捷、優質、精準的線上“點單式”服務,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我們還選派隊員參加線上培訓學習,提升隊員專業技能。”

  隨著烏蘭牧騎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烏蘭牧騎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烏蘭牧騎式的文藝綜合服務團體紛紛涌現,其中“法治烏蘭牧騎”普法品牌的打造更是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

  以科爾沁右翼中旗(簡稱“科右中旗”)為例,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繼科右中旗烏蘭牧騎接受興安盟法治烏蘭牧騎授旗後,2019年,科右中旗委全面依法治旗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為旗內16支業餘法治烏蘭牧騎隊伍授旗。目前,科右中旗已建立17支法治烏蘭牧騎隊伍。其中,專業隊伍1支、隊員72人,業餘隊伍16支、隊員474人。

  “我們堅持把法治內容融入創作中,精心製作好來寶《掃黑除惡長治久安》《反網路詐騙》等多個文藝作品,每年宣傳演出數十場,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取得了在‘吹拉彈唱中營造法治氛圍、潛移默化裏弘揚黨史精神、田間地頭旁傳播法治理念’的良好效果。”科右中旗“老格好來寶”法治烏蘭牧騎隊長格日勒圖説。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余健)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