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們村的新能人 勾藍圖 織錦繡

2022-04-25 09:0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現在,城市的公共服務水準有了很大提高,這也是大家的切實感受。但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準和城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也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就需要大量的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比如鄉村中小學教師、鄉鎮衛生院人員、鄉村文化旅遊體育人才和鄉村規劃建設人才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鄉村規劃師和非遺傳承人如何用他們的知識和能力,讓農村變得更美,讓生活變得更好。

  這個年輕人名叫曾文婷,是一名鄉村規劃師。她正在為成都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做規劃。這一天,她找到村民老趙想聽聽他對新聚居點住房設計方案的意見。

  老趙覺得設計裏沒有院壩,農村人種莊稼沒有曬糧食的地方。

  老趙目前住的房子是20年前自己設計自己蓋的,這種做法在當地相當普遍。這個近百平方米的水泥壩子對他來講必不可少,所以一聽説新規劃裏沒了水泥壩子,他就很抵觸。曾文婷説,這種情況她經常遇到,要慢慢溝通。

  曾文婷説:“我們的出發點還是要尊重老百姓,要滿足他的功能需求,然後再去通過規劃設計的手法,來提升美觀,提升美學價值,體現規劃在這個過程中的價值和作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鄉村的發展一直落後於城市。地方政府雖然有發展農村的戰略,但通常比較宏觀,需要專業人才將戰略進一步細化、落地。鄉村規劃師的出現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張秋玲説:“鄉村發展和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鄉村規劃師通過他的專業素質把村民凝聚在一起,使得村莊的發展路徑更加清晰。”

  2010年成都市在總結汶川地震震後重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首創了鄉村規劃師制度,包括招募、培訓、考核等八項內容。2017年,《成都市城鄉規劃條例》修訂,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將鄉村規劃師制度進行固化。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村發展處副處長楊振興説:“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規劃和自然資源技術隊伍,從專業角度幫助鄉鎮政府完成鄉村規劃編制、實施及監督檢查等相關工作,用科學規劃引領鄉村高品質發展,提高鄉村地區的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水準。”

  就是在這個制度下,2016年底曾文婷返回家鄉,應聘成為簡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一名簽約鄉村規劃師。由於她之前做的是城市規劃,現在要轉為鄉村規劃,難免會有一些水土不服。這也是不少鄉村規劃師都面對的共同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簡陽市人民政府經常組織各類培訓活動,幫助他們融入農村生活。

  就這樣,曾文婷慢慢摸到了做鄉村規劃師的門道。雖然這一次吃了閉門羹,但她並沒有打退堂鼓,她邀請老趙到已經完工的尤安村去參觀,以打消顧慮。

  把過去散居的幾戶人家集中起來,用新材料將路面硬化,變成小廣場,既拓寬了曬糧食的面積,還為未來開展鄉村旅遊業打下基礎。就這樣,老趙心裏的疙瘩解開了,規劃工作也得以繼續推進。老趙參觀的尤安村,它的過去跟今天的荷橋村一樣,沒有科學的規劃,環境差,經濟發展緩慢。如今,在政府、鄉村以及曾文婷團隊的努力下,不僅舊貌換了新顏,而且還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村民葉大仕説:“以前我們是土房,參差不齊,房子不好看,現在房子修成了小洋樓,比較漂亮。現在的産業有胡豆、油桃,還有村上的集體經濟,有酒店、民宿,弄得比較好,和城裏相比根本沒有差別。”

  如今的尤安新村,既有城市的舒適便利,又有田園的悠閒愜意。以前村裏沒有村集體經濟,現在村裏新成立了經濟聯合社,村集體經濟存款達到1000多萬元。十多年來,成都市先後公開招募了十批鄉村規劃師,目前有鄉村規劃師105人,實現了“一鎮一師”全覆蓋。在鄉村規劃師的助力下,郫都區青杠樹村獲得全國十大最美鄉村、蒲江縣明月村獲得全國文明村、大邑縣祥和村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殊榮。成都為全國探索出了一條發展路徑。

  張秋玲説:“有了鄉村規劃師的介入,用自己規劃的專業知識與鄉村的領導和村民形成合力,對村莊發展進行系統謀劃,從鄉村的經濟建設、産業發展到民居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為鄉村的整體和長遠發展提供一個系統藍圖。”

  鄉村公共服務涵蓋多個方面。專業的規劃設計服務,為鄉村創造了舒適的人居環境,合理的産業佈局。而隨著鄉村振興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在鄉村,就有這樣一種人才通過傳播文化來服務大眾。告別成都,我們到貴州六盤水去認識一位這樣的人才。

  這裡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落別鄉民族中學,學校有500多名學生,少數民族學生佔了一大半。她叫韋厚珍,是落別布依族彝族鄉非遺傳承人,她正在教學生們布依族的傳統手工藝。

  像這樣走進學校免費授課,韋厚珍每年都要進行幾次。通過傳授傳統技藝,不僅把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産傳承給後人,還在孩子們小小的心靈上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對於那些地處偏遠的人們,韋厚珍還通過網路直播遠端授課。

  此外,韋厚珍還會隨時邀請所有感興趣的人到自己的工坊來參觀學習,她説這是每個非遺傳承人的義務和責任。對於這些活動,當地政府也會予以全方位的支援。韋厚珍不僅熱心傳授傳統技藝,2014年她還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創辦了全鄉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了一批繡娘就業。在貴州有很多繡娘,大多數人都掌握傳統手工藝,但水準參差不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2013年起,貴州開始實施“錦繡計劃”大力培養專業繡娘作為“領頭雁”,以刺繡、蠟染、民族服裝服飾為重點,促進民族手工業發展。

  除了政策以外,當地政府還拿出資金扶持一批像韋厚珍這樣的合作社帶頭人。2017年前後,就在韋厚珍最需要資金的時候,她獲得了70萬元的扶持資金。

  當地政府還發現,不少合作社雖然建立起來了,但是産品品質不穩定,設計也不夠新穎,往往銷路不佳,還需要繼續培養領頭人。2018年,在有關部門推薦下,韋厚珍獲得了去東華大學進修的機會,這令她的觀念和技藝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隨後,她又將學到的知識傳授給了合作社的繡娘們,大家設計出的新産品既傳統又時尚,因此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自合作社創辦以來,韋厚珍不僅提升了大家的技藝和理念,還帶動周邊900多人增收。2019年,她還帶著4套民族服飾,參加了中國國際時裝周,把傳統的民族技藝從深山帶向世界。

  貴州實施“錦繡計劃”以來,培養出了一批技藝精湛、帶富能力強的創業女性,帶動50多萬名繡娘就業增收,創造了60多億元的産值。除了貴州,全國各地都在積極保護、傳承古老的文化技藝,並利用非遺傳承人這一類公共服務人才助力鄉村振興。截至去年底,我國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分別達到3063名和16000多名。“十三五”時期,國家共投入資金2950萬元,培訓基層文化隊伍超百萬人次,其中培訓非遺傳承人群達10萬人次,取得顯著成就。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鄉村文化指導處處長周峰説:“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五大振興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這個魂就是文化,鑄魂的人就是鄉村文化工作者,國家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推進鄉村文化建設。未來就是要把這些政策措施落實好,給像韋厚珍一樣的文化傳承者切實的培訓機會、及時的資金支援、廣闊的展示舞臺,文化興、鄉村興,才能民族興。”

  今天節目裏介紹的城鄉規劃師和非遺傳承人,他們雖然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在農村公共服務領域努力創新,積極改變農村面貌。像曾文婷她們,不僅要用到專業知識,還要有辦法和農民朋友進行有效地溝通,對鄉村進行新的規劃和設計,增加農民新的創收渠道,在美麗新農村建設上不斷發力。而韋厚珍他們也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加入時尚元素,讓非遺産品煥發了新活力。他們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助力。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農村發展得更美好,農民的生活更幸福。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