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丨讀書,習近平的一種生活方式
【學習進行時】“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愛讀書,給他周圍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讀書的熱愛與癡迷,貫穿了他的人生軌跡。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為您講述習近平和書的故事。
“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愛讀書,給他周圍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讀書的熱愛與癡迷,貫穿了他的人生軌跡。
“讀書習慣,是家庭培養的”
2018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談到了幼時讀書的趣事。
“我的讀書習慣,是家庭培養的,我父母很支援我讀書。”習近平説,自幼時起,父親習仲勳對他的要求就一直很嚴格。習近平每天都要將閱讀感想寫成讀書筆記,交給他的父親批閱,而他的父親則會把寫得不好的地方圈出來,讓他反覆修改。這一度成為習近平的一項“苦差事”。有時為了把一個詞語用得準確、用得精當,習近平會翻著字典反覆查閱琢磨,一改就是一整天。
當習近平將這些幼時趣事娓娓道來時,大家都會心地笑了。
為了一本書,請人“吃了三頓炒雞蛋”
上世紀60年代,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黃土高坡,開始了七年知青歲月。“愛看書”“好學”,是習近平留給陜北梁家河村老鄉們的印象。鄉親們記得,習近平“帶一箱子書下鄉”,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
有一次,習近平聽説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講述了這個故事。“我那兒有一套歌德的《浮士德》,韋編三絕,就是不想還。那個人(書主人)討書討了三次,我請他吃了三頓炒雞蛋,把他打發走了,再繼續看。”
進了書店門,就看他兩眼放光
習近平不但喜歡看書,而且特別喜歡買書。
習近平在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一次到壽寧縣下黨鄉調研。前一天晚上他吃完飯,到縣城溜達,轉著轉著就來到新華書店。
據當時地委辦公室主任李金賢講述,進了書店門,就看他兩眼放光。習近平驚訝地説:“沒想到壽寧縣城書店裏還有這麼多好書啊!”
那時在福建省電視臺寧德記者站工作的邢常葆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了類似的故事。他們跟隨習近平出差的時候,經常忙到中午1點多,吃完飯2點多,下午3點接著開會。就這麼一點時間習近平也不放過,要到新華書店轉一轉,偶爾買一兩本書。有時看到一本連北京都買不到的書,他就特別高興。
“喜歡看縣誌”
據多位老同事介紹,習近平喜歡看縣誌。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調閱當地的縣誌,説不看縣誌就不了解這個縣的過去和現在,就難以深入認識縣情。
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時,習近平到古田縣調研,問當時的縣委書記蔡天初,能不能找一本《古田縣誌》,他想讀一讀。蔡天初為他找來一本民國時期出版的縣誌。第二天,習近平對蔡天初説:“古田縣誌有3種版本,一本是民國的,一本是清乾隆年間的,一本是明朝萬曆年間的。”蔡天初當時就愣住了,自己在古田當縣委書記,都不知道這些。這個細節足以説明,習近平看書不只是看個大概,而是看得很深入。
習近平也常常研讀府志。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的陳增光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在霞浦縣調研,他拿了一本《霞浦縣誌》給習近平看。當天夜裏,習近平忽然找到他説:“你幫我找一本福寧府的府志吧。”他當時就問:“習書記啊,咱們一天到晚跑來跑去這麼辛苦,你還要熬夜看書,能吃得消嗎?”習近平説:“我們這樣看情況、聽彙報是不夠的,還要看歷史。一個縣的歷史最好的體現就是縣誌,府志則更為全面,裏面既寫正面人物,也寫反面人物,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地方發生過什麼事,可以從中有所借鑒。”
“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儘管公務繁忙,個人時間被大量擠佔,但習近平還是堅持“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在習近平看來,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從經史子集到馬列經典,從唐詩宋詞到中外文學名著,從湯顯祖到莎士比亞……近年來,在國內外不同場合,習近平提到了很多本經典著作,開列出一張豐富、博大的書單。
2013年,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習近平講了這樣一段話:“經常聽有的同志説自己想學習,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聽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這絕不是放鬆學習的理由。”
習近平曾指出,領導幹部普遍應當讀三個方面的書:第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第二,做好領導工作必需的各種知識書籍。第三,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來源:《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在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