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中求進看開局】應變克難 中國外貿開局穩

2022-04-20 08:5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穩中求進看開局》今天(4月19日)我們來關注外貿。一季度,我國外貿同比增長10.7%,從2020年三季度開始,我國外貿已經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長。這是非常來之不易的成績。

  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突破5萬億和6萬億美元兩大關口,創下歷史新高。在去年的高基數上,今年又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再加上當前疫情多點頻發、國際環境突發因素超出預期,一季度,我國外貿依然實現了“開局穩”,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在當前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和不確定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何以能做到“兩位數”增長?面對原材料、運費上漲等壓力,外貿企業如何降成本?政府、企業又是如何攜手穩訂單、穩生産?記者在外貿大省浙江進行了一線調研。

  在浙江寧波最大的外貿平臺企業,與他們合作的外貿企業超過了1萬家。企業出口在去年增長40%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繼續實現21%的增長。雖然增量喜人,但企業負責人應秀珍卻緊緊地盯著手裏兩張航運價格表,盤算著成本。

  同樣為運費上漲憂心的還有這家外貿生産企業的負責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生産一件成衣,凈利潤約0.6美元,而海運費一旦分攤到每件衣服,利潤至少減一半。

  運費上漲,利潤減少,這是很多外貿企業面臨的難題。浙江省商務廳外貿處的負責人張曉雯,這幾個月幾乎每週都要和外貿企業召開對接會,商量如何降成本。

  浙江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發展處副處長 張曉雯:海運費應該説還是一季度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也是吞噬企業利潤非常大的一塊。

  張曉雯告訴記者,除了海運費上漲外,外貿企業還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波動等問題。圍繞減負紓困,浙江今年從融資成本、信保費率、匯率避險、支付手續費、提升海鐵聯運能力等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降成本。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這批服裝鞋帽正在裝箱,將從寧波舟山港發往波蘭、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家。貨還沒到達寧波,預放行、預配載等口岸碼頭手續就提前線上上完成了辦理。

  寧波海關所屬大榭海關物流監管二科副科長 胡峰:通過新搭建的聯網系統,我們可以看到有一批從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出來的貨物已經進入了義烏港,然後我們就可以對這批從義烏港出發經寧波舟山港出口的貨物進行自動匹配放行。

  這個新搭建的聯網系統被稱為 “第六港區聯網平臺”,使得義烏的貨物進入內陸港口義烏港就等同進入寧波舟山港。

  浙江雙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章炎楓:貨還沒到寧波舟山港,手續就辦好了。很快很方便,就相當於我們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這些商戶和寧波舟山港實現了無縫銜接。

  義烏海關監管二科四級主辦 楊津鋒:給我們進出口的企業節省物流的成本和時間,預計節省時間在1天以上,成本大概每個集裝箱100元人民幣以上。

  對因運費上漲等因素暫時受困的外貿企業,浙江還要求金融機構不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隨著各項舉措落地,浙江外貿企業降本成效逐步顯現。僅信保保單下調費率,降費金額就達4500萬元。

  浙江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發展處副處長 張曉雯:適時做好政策儲備和政策加力的工作,幫助企業解決急難險重的問題。我們最終目的就是把企業的成本降下來,利潤提上去,讓外貿企業有訂單接、有錢賺。

  不僅是東部沿海省份,記者在西部地區的重慶調研採訪時了解到,從去年開始的缺芯、缺櫃、缺工等三缺問題以及運費、原材料、成本、匯率波動等四升問題加重了外貿企業負擔。對此,當地政府和企業又是如何應對的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記者在走訪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多家外貿企業時發現,受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眼下,一些中小外貿企業正在艱難爬坡。

  企業採購負責人 葉凱:發電機由很多銅絲組成,目前的銅價從原來的4.5萬元、4.6萬元一噸漲到現在的7.2萬元一噸。

  企業物流負責人 錢遜:運費以前只佔到整體貨值的百分之幾,現在已經上升到20%—30%了。

  企業負責人 李京:我們現在都還有三套設備沒有發貨,客戶也付了一定的預付款,但是到現在客戶聯繫不上提不了款,現在人在哪我都不知道。

  針對企業的難點和痛點,在重慶高新區自貿局,一張覆蓋當地30多家重點外貿企業的作戰圖十分醒目。展板上,每個企業目前的困難、解決方案、進度和責任人等資訊一目了然。

  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工作人員 鐘亞君:比如我們剛剛收到企業反饋的問題,他收不了貨款,因為這個問題剛剛收到還沒有開始(解決),於是我們用紅色的旗幟表示。而大家看到的黃色的就表示這個問題我們正在協調相關的部門解決其中的難點、卡點,綠色就表示這個問題已經得到圓滿解決。

  隨著作戰圖上墻,各部門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派出工作專班對接,“一企一策”精準施策,將責任落實到人。

  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 林莉:對於進展快的,我們會授旗表揚,對於進展慢的,我們也會通報亮牌。

  通過挂圖作戰,各部門積極採取有力措施為企業排憂解難。在暢通國際物流方面,加大了對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國際物流通道的政策支援力度。

  企業物流負責人 錢遜:在政府的多方協調下,我們把過去一些通過海運的貨物轉到中歐班列這邊來,我們估算了一下,物流成本大約能下降10%,對企業來講緩解了一部分成本上漲的壓力。

  針對外貿企業資金困難,稅務部門大幅優化出口退稅流程,出口退稅的平均時間從7個工作日內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

  重慶市稅務局出口退稅服務和管理局局長 蘭庭義:我們的出口退稅申報表單刪減約三分之一,填報數據項減少約五分之一,平均申報效率提高了30%。今年一季度,我們為1800多戶企業辦理出口退稅超過70億元,有效緩解了市場主體資金壓力。

  在調研中,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季度我國外貿實現“開局穩”得益於廣大外貿市場主體主動作為、危中尋機,也得益於一系列紓困解難的政策措施落地,助力企業應變克難。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就是RCEP正式生效。RCEP這個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正式啟航,成為今年不少地方穩外貿的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通過RCEP,我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自貿安排,與日本地緣相近、經濟相融的山東青島搶抓RCEP機遇,穩訂單、拓市場。

  在山東青島這家化工企業,外貿業務員劉琨正在與日本客戶對接今年的新訂單。這張客戶發來的稅率表上顯示,RCEP生效後,日本客戶採購自己企業生産的碳酸氫鈉等産品關稅已從去年的3.9%直接降為零。

  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劉琨:我們一年出口日本大概是600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貨值,RCEP生效實施以後,可以優惠120萬元左右的關稅。

  借助RCEP政策紅利,企業開拓RCEP成員市場信心大增。今年一季度,企業在RCEP成員市場的訂單量增長超過10%。除了降稅帶來的直接利好,RCEP原産地證書也讓企業享受了不少關稅減免。今年一季度,他們通過海關列印的RCEP原産地證書達到了73份。

  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商貿分公司副總經理 王泉:這是韓國的,這是日本的,這是印度尼西亞的,算上稅率降低、關稅減免,我們一季度共用受關稅優惠60.38萬元,為公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RCEP實施後,我國之前與東盟、韓國等經濟體建立的自貿協定仍然有效,企業可自主選擇一項最優惠的待遇。在青島一家從事玉米産品加工的外貿企業,海關的工作人員正在向企業負責人詳細解讀享惠費率。

  青島海關關稅處原産地管理科科長 趙廣英:比如這款出口到韓國的賴氨酸鹽酸鹽,根據RCEP協定,目前的稅率是6.1%,而根據我國和韓國簽署的自貿協定,稅率是1.3%,這種情況我們就不會用RCEP的規則。這款黃糊精出口到韓國,RCEP協定稅率目前是0%,而中韓自貿協定的稅率為8%,這款産品我們選用RCEP就比較合適。

  海關數據顯示,RCEP實施首個季度,我國出口企業申領RCEP原産地證書和開具原産地聲明10.9萬份、貨值371.3億元,可享受進口國關稅減讓2.5億元。RCEP項下享惠進口貨值67.2億元,減讓關稅1.3億元。

  RCEP的生效實施降低了外貿企業成本,開拓了更大的市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年來,跨境電商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重要抓手之一。作為跨境電商的重要境外節點、新型外貿基礎設施,海外倉的建設也在加快進行。目前,我國在全球建設了2000多個海外倉,總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業務範圍輻射全球。我們通過一個vlog去看下中國的海外倉。

  這裡是美國加州洛杉磯,我身後是中國在美國最大的海外倉——加州1號倉,我是這裡的管理員Esther。加州1號倉佔地大約有26個籃球場大小,裏面可以容納大約100萬件商品,今天就讓我們看看加州1號倉長什麼樣子。

  在我身邊的這個産品是從中國廣東發過來的,接下來讓我帶大家去看看這個商品是怎麼到達美國消費者的手中的吧。

  加州1號倉有很多款商品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爆款,就像這款戶外沙灘躺椅,近一個月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0%。

  我們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從這裡發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美國消費者手中。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積極出臺系列舉措,以解決外貿産業鏈供應鏈難點堵點,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防風險、降成本、增活力。來之不易的外貿成績單再次表明瞭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外貿穩中提質的發展趨勢沒有變。與此同時,也有力展示了我國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當然還應當看到,我國對外貿易在實現平穩開局的同時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壓力。從國際看,全球供應鏈瓶頸仍未緩解,通脹壓力上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緊,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速下降。從國內看,近期本土疫情多點頻發,部分外貿企業生産經營受到了影響。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中國外貿如何保穩提質?在去年高基數、當前疫情多點頻發的背景下,如何看一季度外貿取得的成績?未來,還要在哪些方面發力,確保全年外貿能夠實現穩健增長?

  特約評論員 楊禹:中國外貿一季度10.7%的增長並不偶然。任何一個季度或者一個年度的外貿表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靠臨時抱佛腳突擊完成的,而是得益於中國始終堅守著對外開放的大勢。比如,東盟在一季度重回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RCEP今年起正式生效,而我國與東盟的進出口規模佔了與RCEP貿易夥伴外貿總規模的將近一半。天津港、青島港迎來更多的貨物吞吐量、更多的稅率選擇空間,都是在分享RCEP帶來的最新紅利。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越是逆流來襲,堅持正確的開放合作潮流就顯得越發可貴。前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時,甚至國際上有全球化要終結的論調。而就在當年6月,中國公佈了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整體方案。這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楊禹:能力建設體現在很多方面。上周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專門去看了洋浦港。那裏正在建設“中國洋浦港”船籍港,航線已經實現了東南亞國家和國內沿海主要港口的全覆蓋。報道裏提到的海外倉屬於新型外貿基礎設施的能力建設。近幾年,我國外貿企業普遍重視自身能力建設,包括生産能力、建設和維護上下游産業鏈條的能力、數字化轉型的能力等。能力建設的背後是制度建設。報道裏提到的挂圖作戰的重慶有關部門,他們是基於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建設搭建起了服務外貿企業的平臺。中央深改委近年來通過的涉及外貿外資的頂層設計文件裏有很多制度建設的要求。

  楊禹:有管用的制度,還要有盡責的隊伍。外貿領域的隊伍建設包括企業家隊伍,也包括為外貿企業提供服務的各方面隊伍。隊伍建設裏也體現著開放,比如,洋浦港的隊伍建設就是立足海南、面向全國和世界的。那裏的首席航運官來自上海,首席開發官來自深圳前海,首席規劃師來自新加坡。總書記在那裏講,歡迎更多國際人才到海南來。

  楊禹:外貿的發展是要有夥伴的。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經受過風雨考驗的“朋友圈”更牢固。今年一季度,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包括東盟、歐盟、美國、韓國、日本。中國外貿的“朋友圈”越來越牢固,有幾個關鍵原因:一是中國有越來越強大的生産能力和消費能力,這一點各方都無法忽視;二是中國始終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給貿易夥伴們形成了穩定預期;三是中國始終願意與夥伴們分享市場、分享機遇、分享發展紅利。所以,這個外貿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越來越牢固。

  (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岳群 劉穎 張道峰 孫強 法綺 張昊 浙江臺 寧波臺 山東臺 青島臺)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