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今年將完成

2022-04-18 08:3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今年將完成(權威發佈)

  本報記者 余建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8日 第 02 版)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航太員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4月17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等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

  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已全面突破

  郝淳介紹,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任務目標是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的關鍵技術。自2020年以來,先後成功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完成了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任務目標,為空間站建造階段任務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航太員長期在軌駐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再生式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術、大型柔性電池翼可驅動機構技術、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技術等一系列技術都得到了突破,為後續空間站的建設攻克了技術難關。同時完善了任務的組織指揮體系,建立了載人飛船應急發射機制和航太員應急返回搜救機制等,保證航太員在軌安全和空間站穩定運作;初步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太運營管理體系;取得了高水準的空間科學研究成果和顯著的綜合效益。包括利用核心艙上的空間科學實驗設施,開展了以無容器和高微重力實驗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實驗,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準的成果。

  我國已完全具備航太員長期飛行駐留保障能力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航太員系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芬介紹,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創造了多項紀錄。3名航太員在軌飛行期間身體和心理狀態良好,協同配合默契、工作緊張有序、生活豐富多彩、任務完成出色,經受住了身心考驗以及完成任務各方面的能力考驗。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航太員選拔訓練技術的科學有效,同時也表明我國已完全具備了航太員長期飛行駐留保障能力,為後續任務奠定了基礎,積累了更為豐富和寶貴的經驗。

  神舟十三號順利返回後,目前在軌的是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組合體,狀態正常,在軌各項運作參數穩定。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院士介紹,核心艙在軌運作將近一年時間裏,順利完成了與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的交會對接等一系列任務,功能性能優於設計。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兩個乘組駐留期間,天和核心艙的再生生保系統為航太員提供良好的載人環境,滿足航太員在軌的物質代謝需求。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及其電源技術,持續為核心艙及其組合體提供了能源,發電能力超出了設計預期,在出艙活動、交會對接、機械臂轉位等能源需求較大的任務中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給。機械臂在整個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航太員出艙、轉位貨運飛船以及艙外狀態巡檢等多項關鍵任務。

  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師孫軍表示,通過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實踐和技術積累,已掌握和初步驗證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階段的核心關鍵飛控技術。同時,為穩妥應對空間安全風險,對空間站平臺設備、航太員健康等狀態進行全時監測,同時對空間環境、空間目標碰撞等情況加強監視預警,採取必要的規避措施。今年2月以來,已向全世界公佈空間站運作軌道,供世界各航太實體進行碰撞預警計算。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於6月發射

  郝淳表示,2022年是完成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又恰逢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立項實施30週年。建造中國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航太強國、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

  隨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圓滿完成,工程正式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根據任務安排,今年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分別是: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由3名航太員組成,將在軌駐留6個月;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空間站的3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由3名航太員組成,這3名航太員在軌和神舟十四號的航太員完成輪換後,將在軌工作和生活6個月。

  目前,空間站其他兩個艙段——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研製進展順利。空間站建造完成後,兩個實驗艙將是航太員在軌主要的工作場所,在兩個實驗艙裏都可開展密封艙內和密封艙外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以後,將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站建成後,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航太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將大幅提升,可搭載7名航太員,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時,還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為進一步支援在軌科學實驗和為航太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空間站這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還將利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科學實驗櫃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特別是明年計劃發射我國首個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在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暗物質和暗能量、係外行星與太陽系天體等方面開展前沿科學研究。

  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計劃實施的投資規模總體適中,一直保持著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準相適應的節奏。載人航太工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投入較少、發展較快、成果較多、可持續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載人航太的發展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未來,中國載人航太也將會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邁向深空。在進行空間站研製建設的同時,也開展了載人月球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