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分品種推進春耕備耕

2022-04-14 15:5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隨著氣溫持續回升,春播春管已進入關鍵期。不誤農時推進春耕備耕,要分品種施策,壓實各地責任,把種植意向面積真正落實下去,並毫不放鬆抓好春季田管。

  水稻是我國最大的口糧作物,全國有六成人以大米為主食。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稻穀補貼,適當提高了稻穀最低收購價。各地應努力穩定早稻面積,推廣水稻穩産增産關鍵技術,鞏固稻穀産量穩中有增的好勢頭。用好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集約化育秧和代耕代種,利用聯合採購等方式降低生産資料和技術服務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小麥是我國兩大口糧之一,全國有四成人以麵食為主食。受去年持續秋汛影響,五個省份冬小麥晚播面積大,苗情複雜。越是苗情複雜,越要抓好春季田管,力保夏糧豐收。要加密農情監測,實時精準掌握麥區天氣變化和病蟲草害發生情況,抓住關鍵農時,利用科技力量,落實增施肥促弱苗轉壯、肥水調控、“一噴三防”等技術措施,促進苗情轉化。

  玉米是三大穀物之一,也是飼料的重要來源和許多工業品的原料,目前國記憶體在一定的産需缺口。各地都要下大力氣抓好玉米生産,此前玉米種植面積下降較多的地方要加快恢復,西南、西北地區要多途徑擴大生産,東北、黃淮海地區要努力保持生産基本穩定,共同努力穩定玉米麵積和産量。要加強玉米深加工需求調控,明確供給優先序,嚴格控制玉米使用燃料化。

  大豆和油料是我國進口較多的農産品種類,迫切需要提升産能。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産是今年農業生産的一項重要任務,眼下正是關鍵期。適宜地區要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努力促進大豆玉米相容發展,推進油菜綠色高質高效發展。尤其要推進良機良法結合,選用優質良種、提升耕地地力、推廣高産模式,從而提高大豆和油料單産水準。

  當前,春耕生産還面臨一些困難。一方面,要統籌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産,完成好春播任務。針對疫情多點散發對秸稈離田、農資進村、農民下田、機手回鄉等可能造成的影響,相關地區和部門要統籌溝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春耕生産。另一方面,針對化肥價格上漲等情況,從生産購銷儲運各環節想辦法,謀劃增加特殊品種供應,加強對種子、柴油等監測調度,打通物流卡點堵點,保證春耕生産需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