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地這樣幹

2022-04-13 08:5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地這樣幹

  草木萌動,沃野復蘇。千里平疇之上,一台臺農機賓士,一壟壟良種播撒,奏響華夏大地春耕備耕的“交響樂”。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佈的《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九個“一號文件”。

  如何將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到實處,是各地“必答題”。

  截至目前,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黑龍江、河南、湖南、四川、福建、青海、寧夏等不少省份已發佈實施意見。為確保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多地出臺相應政策,濃墨重彩繪就鄉村振興好風景。

  堅守底線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之於國家安全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確保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目標如何實現?多地將糧食生産列為重要任務,並對糧食産量與播種面積提出具體明確要求。

  水稻主産區湖南省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産量600億斤以上;四川省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總産量穩定在710億斤以上;産糧大省河南省提出,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産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為抓好糧食生産,不少省份因地制宜,前瞻佈局。湖南省提出,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滲漏田和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嚴格管控區等發展旱雜糧生産;湖北省提出,將支援京山橋米、潛江蝦稻、孝感糯稻等優質稻米産業鏈發展,規範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福建省提出,推進800萬畝水稻生産功能區建設,加強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郭沛表示,各地將糧食安全視為頭等大事,此舉非常必要。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在黃淮海和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採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閒田擴種油菜。開展鹽鹼地種植大豆示範。支援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改造提升低産林。

  眼下,相關地區已開始行動。黑龍江省計劃實施米豆輪作,在三江平原適宜旱作的地下水超採區探索開展水稻改種大豆試點;河北省加快發展大豆和油料産業,開展鹽鹼地種植大豆示範;雲南省將大力開發冬閒田擴種油菜,積極抓好核桃、油茶、澳洲堅果等木本油料的開發利用……

  糧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糧,耕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只有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才能守牢18億畝耕地紅線。

  今年,黑龍江全面推行“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的責任分工體系,確保黑土地數量不減、品質提升。如今,家在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北鎮長安村的杜振濤有了一個新頭銜——田長。作為長安村黨支部書記,杜振濤成了全村2萬多畝耕地的村級田長。

  “堅持秸稈還田,給黑土地補充營養,確保在合適時機高品質地完成播種。”杜振濤説,對遏制耕地“非農化”、打擊盜採黑土等制度措施進行廣泛宣傳,是他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根據計劃,河北省也將全面建立“田長制”,6月底前全省所有縣(市、區)完成“田長制”建立;湖南省要求所有市州和縣(市、區)出臺“田長制”實施文件,形成網格化、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

  鞏固成果 防止規模性返貧

  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如何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就需要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援力度,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

  多地制定精準監測機制。福建省提出實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寧夏回族自治區完善“四查四補”常態化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建立健全監測、幫扶、責任、考核機制;河北省完善落實監測幫扶機制,統籌用好農戶申報、基層排查和部門預警三種監測方式……

  如何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多地提出對策。

  河北省提出,對脫貧人口就業實行資訊化動態管理,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叫響“燕趙家政河北福嫂”品牌。4月1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燕趙家政河北福嫂”培訓班正式開班,涉及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收納整理等多項專業課程。

  “這是一項很好的民生工程,大家都積極踴躍地報名。”正定縣南樓鄉婦聯副主席孫琳毓對於這次活動開展十分有信心。在場的學員也表示,一定會珍惜機會,學好技能。

  黑龍江省鼓勵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實行動態管理;雲南省制定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計劃;河南省延續支援幫扶車間發展優惠政策,發揮以工代賑作用,具備條件的可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搬到這裡以後,我們不僅都住上新房子,還擁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從偏遠山村搬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八仙安置新區,脫貧戶石高波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是防止規模性返貧的特殊群體,需不斷強化後續扶持。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完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加大安置區産業培育力度,開展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

  對此,青海省提出,在有條件的集中搬遷安置區建設幫扶車間和産業園,鼓勵易地搬遷群眾在經營現有土地、草場增收的基礎上,就地就近參與二三産業,實現多元增收。貴州省提出,鞏固提升搬遷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品質,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不能掉頭就走,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政策力度不減,繼續扶開工送一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説。

  今年,多省份在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實上持續下功夫。

  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深化新階段閩寧協作和定點幫扶。大力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緊盯“一區一鎮十園百村萬企”目標,優化縣(區)結對關係,推動閩寧協作由政府主導向發揮市場主體轉變、由單向援助向雙向互動轉變、由扶貧協作向全面合作轉變。

  湖北省提出,加強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溝通銜接,深化37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堅持省級領導聯繫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推進省內區域協作和省直單位定點幫扶。

  河南省提出,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精準扶貧企業貸款工作,推動金融機構對有資金需求的脫貧人口、監測人口應貸盡貸。

  提質轉型 既“清”面子又“美”裏子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重點任務,對紮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作出部署。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

  4月7日,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牧豐合作社,一排排標準化圈舍內,毛色微紅、體型健壯的“平涼紅牛”低頭食草,養殖戶們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家家戶戶以牛為業,廣做牛生意是我們當地的傳統。”合作社負責人馬孝忠驕傲地説,合作社採取土地流轉、訂單飼草、吸收務工等長效機制,每年能帶動周邊5個鄉鎮的26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增收30多萬元。

  據悉,2022年,甘肅省繼續聚焦特色主導産業做大規模,在牛、羊主産大縣開展抓點示範,帶動形成肉牛産業示範片帶。持續抓好平涼紅牛産業集群建設,推動從養殖到加工行銷全産業鏈集群化發展。

  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加快縣鄉村三級電商和寄遞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産業園及農業産業強鎮等建設……在陜西、河北、四川等地,一系列加快鄉村産業發展的部署清晰可見。

  廣大鄉村,是農民群眾的生活家園。良好環境,是農民群眾的深情期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建設是重要任務。中央一號文件作出部署,要求“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水清了,環境美了,空氣好了。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大馬村黨總支書記于濤説,生活污水全面達標排放後,村裏遊客越來越多,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商機”。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當前,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艱巨,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突出短板。

  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繼續實施已建設施排查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2%,納入全國採集與監管平臺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70%。

  就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多地提出具體要求。例如,北京市提出每年解決300個左右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問題;河南省提出開展“十縣百鎮千村”示範建設,打造10個美麗鄉村示範縣、100個美麗小鎮、1000個“四美鄉村”;海南省提出完成廁所防滲漏改造5萬座以上,整村推進495個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

  從“外在美”向“內在美”提質轉型,鄉村振興不僅要“清”面子,還要“美”裏子。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讓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選了好一會兒,村民陸進女提著一大袋生活用品,從勵志超市走出來。“今天換了洗衣粉、洗潔精、香皂,用了15分,划算!”

  “小積分”匯聚鄉村治理“大力量”,這樣的場景在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鎮堂安村已成常態。近年來,該村以黨建為引領,大力推行“積分制+勵志超市”的基層治理模式,發動村民積極參與傳統村落保護,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今年,貴州省計劃加快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擴大覆蓋面。

  對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多地對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陜西省擬創建具有陜西特色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楓橋式人民法庭”;寧夏回族自治區加大鄉村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和危機干預;河北省計劃推進應急管理與鄉村治理資源整合,加快農村應急廣播主動發佈終端建設。

  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歸根結底要靠黨的領導。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各地積極響應,努力將黨管農村工作的政治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例如,福建省提出,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江西省提出,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黑龍江省提出,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按規定建立鄉村振興表彰激勵制度等。

  此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對深化農村改革作出再部署,強調要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多地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著力點,擴大鄉村振興投入、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抓好農村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