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2022-03-28 13:57: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胡元林(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幹事創業需要堅強的意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特別是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局勢時,更應有頑強意志和強大定力。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古語“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不僅表達了共産黨人具有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而且告誡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堅定擔當責任,不斷增強進行偉大鬥爭的意志和本領。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語出《墨子修身》。原意是指,意志不堅定的人,才智也不會通達;不講信用的人,行動也不會有結果。墨子是墨家學説的創立者,官至宋國大夫。他先後提出了以“兼愛”為核心、“志強”“言信”“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等為支撐的思想。這些觀點為世人廣為傳頌。其實,強調意志堅強的並不止《墨子修身》。記錄孔子與魯哀公對話的《禮記儒行》亦云:“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宋代詩人范開在其《稼軒詞序》中也提出:“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他們都主張要有堅強的意志和遠大的志向。

  堅強的意志之所以極為重要,是因為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所在。在唯物辯證法看來,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因素。而意志又在諸多內因中處於關鍵地位,決定和影響著其他因素的效能發揮。正如恩格斯所言:“物質存在方式雖然是始因,但是這並不排斥思想領域也反過來對物質存在方式起作用。”意志就是對物質存在方式發揮重要作用的思想力,對人們的行為方式和事物發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堅強意志。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鐵杵磨針等寓言故事,詮釋的就是中華民族矢志不移、歷經磨難而不垮的堅強意志;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等世界級工程,則以實踐的方式書寫了中國人民憑藉堅強意志而不畏艱險、英勇奮鬥的光輝歷史。它們都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可以改天換地,可以求得生存發展,可以造福子孫後代。

  中華民族的這種堅強意志在中國共産黨身上得到了賡續傳承和清晰呈現。誕生於民族危亡時刻的中國共産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以堅強意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繼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以堅強意志迎難而上、堅決鬥爭,從容應對關係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一系列風險考驗,並不斷取得勝利,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回顧總結百年奮鬥的壯麗史詩,可見頑強意志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人間奇跡的制勝法寶。

  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和責任。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世所罕見的風險挑戰。這些風險挑戰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也有來自自然界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期而至。這正是我們黨反覆強調要以頑強意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深刻背景。

  事實證明,憑著頑強意志和善於鬥爭的策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對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國家政權穩定,危害國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遲滯甚至打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果斷出手、堅決鬥爭,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未來的新征程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面臨的各種鬥爭也將是長期的。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得“軟骨病”、患“恐懼症”也是無濟於事的。唯有頑強拼搏、堅決鬥爭,才能贏得尊嚴、求得發展。

  “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頑強的意志力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這就意味著我們要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的使命與擔當,“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雄心壯志,勇敢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新勝利。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