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河南:中原大地春管忙 農業專家支招麥田管理

2022-03-18 11:12: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人民網鄭州3月15日電(王玉興、程明輝)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近日,在豫南息縣項店鎮小麥生産基地,嫩綠色的麥苗隨風搖曳,長勢喜人,農民們正在田間除草。與此同時,豫北湯陰縣古賢鎮正在為小麥噴灌、施肥,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眼下正是加強小麥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實現穩穗增粒的關鍵時期。只有通過因地因苗施策、科學分類指導,確保田管措施環環相扣,技術條條落實,才能獲得豐産豐收。”3月15日,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天財通過本網支招麥田春管。

  分類指導,合理肥水

  郭天財指出,對於地力水準較高,小麥播種基礎紮實,冬前澆過越冬水墑情適宜,群體充足、個體健壯的田塊,要以“控”為主。肥水管理可以推遲到拔節中後期進行,確保麥苗穩健生長,促進壯稈大穗。

  對於地力水準一般或較差的沙薄地,小麥播種較晚,未澆越冬水墑情不好,群體不足、個體分蘗少,或者播量過大長成單根獨苗的田塊,要以“促”為主。抓緊時間追肥澆水,促進春季分蘗,轉化苗情。

  除此以外,墑情較好、苗情正常的地塊,應以“保”“穩”為主,可推遲至拔節初期以後再施肥澆水,促進兩極分化,避免發育過快過旺而受到低溫危害,實現趨利避害。

  在實際生産中還要根據“旺苗適當推遲,弱苗適當提前”的原則進行靈活運用,適時追施肥料,儘早控旺穩壯,促弱轉壯,力爭穗大粒多。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偏乾旱以及無灌溉條件的田塊,要根據“搶墑不等時”的原則,抓住近期有效降雨的有利時機,趁雨施用好拔節肥。

  搶時化除,防治雜草

  郭天財還指出,近年來,受輕簡化栽培模式、雜草抗藥性增強等多種因素影響,麥田雜草為害重、防除難、成本高,尤其是化學除草技術性強,決不能掉以輕心。

  “特別是受去年秋播洪澇災害影響較重的豫北多地,目前小麥多處在返青起身期,但驚蟄已過,春季化除農時緊張,適宜窗口期較短。”郭天財表示,“要根據草相特點搶在小麥拔節之前進行,拔節後化除不安全,易導致藥害。”

  郭天財提醒,化除時要注意晴暖用藥,預防寒流等天氣變化,掌握在日平均氣溫回升至8℃以上的晴暖天氣安全用藥,選準藥劑,用好藥量,防止藥凍害。同時,禁止選用長殘留除草劑,以免造成後茬作物藥害。

  精準測報,防好病蟲

  “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條銹病、紋枯病、莖基腐病和麥蜘蛛等病蟲發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選用對路藥劑,進行科學防治的最佳有利時機。”郭天財説。

  防治小麥紋枯病和莖基腐病等真菌病害,要在起身拔節前就重點防治,最好主動出擊,趁早用藥,控制為害。另外要加強監測,密切關注條銹病、草地貪夜蛾在小麥上發生為害,早發現、早上報、早防治。

  拔節至孕穗期重點防治好白粉病,要掌握在發病初期主動用藥防治。抽穗揚花期重點防好赤霉病,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防治策略,南部常發區要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不動搖,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全面噴藥預防。其他麥區要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鬆,抽穗揚花期如有連陰雨或連續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立即組織施藥預防,降低病害流行風險。

  關注天氣,預防霜凍

  “春季氣候‘孩兒臉’,尤其是驚蟄後,河南常會出現冷暖交替,氣溫忽高忽低、天氣變化頻繁等,小麥遭遇倒春寒凍害、乾旱或連陰雨等自然災害發生的幾率較高。”郭天財指出,小麥拔節後抗寒能力急劇下降,早春發生凍害的風險仍然較高。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3月18日-20日將會迎來大幅降溫。郭天財提醒,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和土壤墑情變化,在寒流來臨前,對墑情不足的麥田及時進行灌水,尤其要適時澆好拔節水,以改善土壤墑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預防春季凍害,特別是晚霜凍害發生危害。

  “一旦發生凍害,應根據幼穗受凍程度,及時採取追速效氮肥澆水等補救措施,促進小蘗趕大蘗、大蘗多成穗,確保受凍麥苗儘快恢復生長,減輕凍害影響。”郭天財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