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壯才能枝繁葉茂 “放水養魚”贏得未來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減稅降費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在應對困難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期待全國兩會後,相關政策能快馬加鞭抵達基層,“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總理在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從今年我收到的有關報告看,普遍把減稅降費作為對政府宏觀政策的第一個期待。看來,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根壯才能枝繁葉茂。”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近年來,對于廣大市場主體來說,減稅降費是獲得感很強的政策關鍵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布置工作任務時指出,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並舉。
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並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係列減稅降費政策,受到各行各業廣泛關注。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既有效穩定市場預期,又有力提振市場信心。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擁有上億市場主體。它們在助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自己也成長為中國經濟的座座“青山”,是中國經濟的活力之源、不可動搖之基。在疫情影響下,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加大,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實踐證明,減稅降費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在應對困難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進一步說,“留得青山”,既是著眼當下穩住就業基本盤、保住百姓家庭生計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國經濟長遠發展、“贏得未來”的重大命題。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在此背景下,減稅降費實際上也是“放水養魚”、涵養稅源。短期看,在稅基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稅率確實會造成收入減少;但從長期發展看,較高的稅率可能抑制經濟增長,使稅基減小,也會導致稅收收入下降。而減稅,則往往能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最終使稅收收入增加。近年來的實踐一再證明,通過減稅鼓勵實體經濟轉型、新興行業發展,能夠更好地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陽和啟蜇,品物皆春。”從“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到“青山常在,生機盎然”,再到今年的“雪中送炭,煥發生機”,主旨一脈相承。期待全國兩會後,相關政策能快馬加鞭抵達基層,“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中國自然會贏得生機盎然的未來。(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