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鄉親們非常想念您!”——兩會代表委員帶來各地人民對總書記的心意

2022-03-10 21: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總書記,鄉親們非常想念您!”——兩會代表委員帶來各地人民對總書記的心意

  新華社記者

  早春時節,近5000名代表委員匯集首都北京,共赴一場春天的盛會。來自天南海北、身處各行各業,他們帶來人民群眾最真誠的囑託和期盼。

  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億萬人民戰貧、抗疫、反腐、鑄魂……氣吞山河的史詩畫卷中,記錄下一處處鄉村的舊貌新顏,一個個群體的命運轉折,一片片土地的滄桑巨變。

  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員們捎來了人民群眾對總書記的心意——“總書記,鄉親們非常想念您!”

  “總書記給我們當家當得好,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石拔三大姐現在就像重生的梨樹,真好看。”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紅端詳著參會期間收到的一張照片,高興地説。

  照片上,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中間,抬頭笑著,落落大方地招呼遊客。

  梨子寨得名于一株枝繁葉茂、有著200多年樹齡的梨樹。現在村裏最出名的是“大姐”石拔三。

  2013年11月3日,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院壩的前坪上,面對圍坐在身邊的父老鄉親,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

  石拔三家是總書記在村裏走訪的第一家。

  “怎麼稱呼您?”

  問的人正是石拔三。她沒出過深山,沒上過學,家裏沒有電視,認不出總書記。

  總書記親切地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得知石拔三64歲了,總書記説:“你是大姐。”

  從那天起,石拔三牢牢記住了這個“勤務員”。

  十八洞村是石紅的精準扶貧聯繫點之一,因此她常去。2016年,她第一次見到石拔三。此後,她們每年都見面。

  石拔三也叫石拔啞,“拔三”意為家裏排行第三的女兒。在石拔三人生的前60多年,她像一個沉默的影子,很少説話,也不愛抬頭。年紀大了,她彎了腰,走在人群裏都看不見。

  總書記的到來,喚醒了這個沉睡在貧困中的小山村,也讓石拔三的命運天翻地覆。

  如今的十八洞村青石鋪路、木屋錯落,遊客紛至遝來,再不見一絲“山高溝深路難走,有女莫嫁梨子寨”的模樣。石拔三家的廚房修好了,添了電飯煲、電冰箱,還買了一台大彩電。

  每當電視上出現總書記的畫面,她總要停下手中的活兒,走到電視機跟前,仔細端詳,聽他講話。她最愛看的節目是新聞聯播,因為“裏面常有總書記”。

  石紅來北京前,在十八洞村的小年“村晚”見到石拔三,那時就覺得她的“精氣神不一樣”。

  那天,石拔三穿著新衣,專注地看著舞臺。五彩流光映在她的眼睛裏、皮膚上,讓她整個人看起來那樣耀眼,那樣明亮。“誰想到照片裏,一個多月不見,拔啞大姐又進步了。”

  “總書記的那聲大姐,就像一個開關,讓她神奇地從內而外地變了……”石紅撫摸著照片,眼眶濕潤,“是那聲問好,給了她從未得到過的尊重和鼓勵。”

  石拔三家堂屋墻上挂著總書記和她坐在火塘邊聊家常的照片。來北京前,石紅曾問她:“你説再見到總書記,你要説啥?”

  石拔三説:“就想跟他説,現在我有錢花,吃的也不愁了。總書記給我們當家當得好,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鄉親們非常想念您!”

  從河北阜平駱駝灣村,到江西井岡山神山村、青海格爾木長江源村……10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走訪過的幾十個貧困村,哪一個不是換了模樣?像石拔三這樣近1億貧困人口,誰不曾被總書記深情的話所鼓舞,從此綻放新的容顏?

  四川大涼山“懸崖村”村民的出行難,曾讓總書記“揪心”不已。

  告別了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17段“藤梯”,用上了6000余根鋼管構成的“鋼梯”——新舊天梯的對比照片,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帶到今年兩會上,欣喜地展示給總書記看。

  “鄉親們都下來了吧?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總書記關切詢問。

  益西達瓦高聲答道,搬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村裏發展起了旅遊,日子越來越好。

  “懸崖村”的巨變,讓同處大涼山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昭覺縣慶恒村女村支書吉克石烏感同身受。

  今年來京前,彝繡合作社的姐妹們打來電話。她們七嘴八舌地問吉克石烏:“有機會見到總書記?一定把彝鄉變化説給總書記聽,請總書記一定放心!”

  是啊!何止“懸崖村”、慶恒村……整個昭覺、大涼山都在蝶變:産業興了,日子火了,村村建起了幼教點,女娃們背起書包進了學堂。不少村裏開起彝繡合作社,姐妹們飛針走線,努力繡出新天地。

  今年兩會期間,吉克石烏穿著美麗的百褶裙、披著白色的“查爾瓦(彝族披風)”走進人民大會堂的身影傳回家鄉時,彝繡合作社的姐妹又打來電話:

  “看到總書記到處奔波,我們想給他披上一件我們親手做的‘查爾瓦’,説一句‘卡沙沙(謝謝)’!”

  六盤山區、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數年間,總書記的足跡遍佈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留下久長的念想和深情。

  地處滇藏交界處的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曾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這裡生活的獨龍族人,是“一步跨千年”的直過民族。

  2014年元旦前夕,貢山縣幹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

  收到來信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十分高興”“獨龍族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的生産生活情況”……

  一年後,2015年1月20日,正在雲南昆明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抽出時間,把當初寫信的幹部群眾接到昆明來見面。

  一見面,總書記就親切地説:“我們並不陌生,因為有書信往來。”

  想起這一幕,時任貢山縣長的全國人大代表、怒江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馬正山就分外感動:“獨龍族是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但總書記告訴我們,全面小康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今年兩會,獨龍江鄉的村民們通過5G信號,在智慧手機上就能隨時隨地看到總書記,了解兩會上的國家大事。

  當地決定給獨龍江鄉架設通信基站的時候,曾有一些不理解的聲音:有了公路,還要網路?

  的確,在半年大雪封山的大山深處,搭建通信基站的危險性和成本難以想像,維護的難度更大。

  “我們當時説,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一家商業公司去做這種毫無性價比的事,只有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才有這樣的決心!”土生土長的獨龍族人、中國移動雲南公司貢山分公司副總經理馬春海説。

  他和鄉親們二話沒説,身背肩扛、頂風冒雪,穿行在滑坡不斷的山路上,身旁就是不見底的懸崖,終於架設起了一個個通信基站。

  “沒有總書記對民生的重視和‘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真情,就沒有獨龍江的今天。”每次看到大山裏那些雲遮霧繞的通信基站,馬春海都由衷地讚嘆,“脫貧攻堅是偉大的事,總書記是偉大的人。”

  2019年的這封信,讓鄉親們最開心最難忘。

  “你們鄉黨委來信説,去年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得知這個消息,我很高興,向你們表示衷心的祝賀……”

  鄉幹部分別用普通話和獨龍語宣讀這封回信時,一次次被鄉親們歡呼聲、掌聲打斷。

  在獨龍江鄉,家家戶戶懸挂著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貢山縣幹部群眾代表的照片,處處可見總書記那些“金句”標語。文面女廣場上,總書記與鄉親們書信往來、坐在一起的巨幅噴繪,遠遠就能看見。

  獨龍江人還將這份心意轉化成了歌聲。馬正山用手機打開視頻,放起那首群眾自創的歌曲《幸福不忘共産黨》:

  “公路通到獨龍江,公路彎彎繞雪山,汽車進來喜洋洋,獨龍人民笑開顏。啊喲啦喲……喲喲喲……黨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産黨……”

  這10年,這位每年都深入最偏遠農村,經常出現在最貧困群眾身邊“人民的勤務員”,就像他所説的那樣——

  “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

  這是一段發生在兩會上的“超長”對話。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來到青海代表團。貴德縣大史家村黨委書記畢生忠發言時,總書記不時插話:“政府給你們補貼了嗎?”“你們現在都種什麼莊稼?”“去年牛羊肉價格降了吧?”……

  5分鐘過去了,畢生忠發現總書記問起的並不是他準備好的那些“大政策”,而是百姓身邊“細微事”。

  20分鐘,這位當了16年“村官”的漢子越説越輕快,越説越開心。

  那句縈繞在畢生忠心頭很久的話,終於脫口而出:

  “我們那裏的老百姓把您……怎麼説呢?喜歡得不得了!”

  “至暗時刻我們勇毅前行,只因堅信領路人;風吹浪打我們巋然不動,只因緊靠主心骨”

  剛跑完冬奧會火炬手的賽道,74歲的張伯禮又“跑”進了全國兩會的“議事廳”。

  當了15年全國人大代表,他依然步履不停:10份議案和建議,不少涉及防疫抗疫。他還有個想法,要總結形成一份全面系統的抗疫經驗報告,“具有史料價值”。

  “曉飛江城疾,疫茫伴心悌”。2020年1月下旬,年過七旬的張伯禮受命飛赴武漢抗疫最前線,飛機上,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在大疫來襲的危急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果斷作出了關閉離漢通道的重大決策。“總書記的這一重大決策,充分顯示了作為人民領袖的政治擔當和政治勇氣。”張伯禮説。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英雄。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下同心戰疫魔,“雷神”“火神”震全球,復工復産保民生,武漢“挺”過來了!

  回望那段風雲激蕩的日子,張伯禮感慨萬千:

  “習近平總書記的關鍵決斷、鎮定指揮,是舉國上下同疫魔較量的動力源泉。正是因為有了總書記的力挽狂瀾,華夏兒女才能面對世紀疫情而奮勇前行。總書記是主心骨,更是領航人!”

  今年兩會,湖北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羅傑代錶帶來的每一條關於人民健康的建議,都貫穿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總書記同他曾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審議現場,就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有過一番深入的交流。

  “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

  2020年5月22日,羅傑在“代表通道”接受了媒體採訪。24日,羅傑在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發言,剛一開口,習近平總書記就認出了他。

  “十堰這次一共有多少確診病例?”

  “病亡率多少?”

  “你們醫院在傳染病方面醫護人員有多少?”

  ……

  總書記聽得仔細、問得用心,羅傑更是記了滿滿兩頁筆記。

  他在筆記上寫下這樣一段話: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至高位置。我們基層醫務工作者要把“生命至上”落實到每一次救治生命過程中。

  守護人民健康,要迅速織牢“防護網”。去年,太和醫院參與成立了湖北首家醫防協同中心,實現了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有效銜接。

  “至暗時刻我們勇毅前行,只因堅信領路人;風吹浪打我們巋然不動,只因緊靠主心骨。”羅傑盼著總書記能再回湖北看一看。

  同樣是那次代表團審議上,禹誠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帶來了武漢人民的心裏話。

  “總書記,您到湖北考察時説,武漢人民喜歡吃活魚,要多組織供應。不到一個星期,活魚就送到了我們社區。”禹誠説,“有位80多歲的廖大爺激動地説,沒想到這麼嚴重的疫情,還能吃到鮮活的魚,謝謝黨、謝謝政府。”

  講到動情處,禹誠哽咽了。她從座位上站起身來深深鞠了一躬:“來之前,大家委託我一定要説一聲‘謝謝’!感謝總書記,感謝黨中央,感謝所有支援湖北和武漢的全國人民和各界朋友們!”

  如今,站在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的講臺上,禹誠經常向學生們講起和總書記交流的這段往事。“我希望更多學生了解那段歷史,讓他們帶著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力奔跑。”

  “自疫情暴發以來,我一共參與了11個省、20場重大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委員説,我國目前採取“動態清零”是最有效、最負責任的做法,我們以最小的社會成本,獲得了最大的效益。

  去年的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吳浩正是當天聯組會上發言的7位委員之一。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再次證明,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令吳浩深有感觸。

  從湖北武漢、遼寧營口,到廣東、江蘇……吳浩一直奔波在戰“疫”的道路上:“我們打出了一場有中國特色的、教科書般的社區防控戰役!”

  去年5月28日,在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吳浩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了“笹川衛生獎”。這一獎項全球去年僅授予兩人。

  “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是總書記。”吳浩説,正是總書記領導的中國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高度負責任態度,通過積極、高效、公開、透明的防疫舉措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才有了世界對中國基層衛生工作者的認可。

  這一年,吳浩也從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專科醫生、疾控專家,變成一位教育工作者,站上了全科醫學的三尺講臺。

  兩會前,學生們對吳浩説,希望捎給習近平總書記一句話:“我們會牢記總書記的教誨,好好學習,做能夠解決老百姓小病的‘大醫生’。”

  “您是全國人民的福星。這些年,咱們共産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又回來了”

  兩會間隙,來自江蘇鎮江的全國人大代表聶永平接通了一個特別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名叫崔榮海。

  “你是我們鎮江的代表,我想托你給總書記帶句話——您是全國人民的福星。這些年,咱們共産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又回來了”

  崔榮海提出這番囑託,是因為這位農村老黨員與總書記有段特別的緣分。

  那是2014年年末,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調研。

  在鎮江市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有著50多年黨齡的崔榮海握著總書記的手,激動地説:“總書記,您好!您是全國人民的福星!”

  正是在這次江蘇之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並首次闡釋“四個全面”。

  總書記當時回答:“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近8年過去,如今已80多歲的崔榮海身體還不錯。他説,他最近最愛看的是電視專題片《零容忍》。

  “請客送禮沒人管,公款吃喝無人問。”説起過去,這位老黨員痛心,“我們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受到嚴重影響。沒有習近平總書記抓全面從嚴治黨,哪會有這樣大的反腐力度?”

  説起現在,崔榮海倍感驕傲:“對腐敗零容忍,總書記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

  “我們這麼強力反腐,對腐敗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贏得黨心民心。”總書記言出必行,老百姓拍手稱快。

  全面從嚴治黨,一直是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大關切。

  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

  這次審議中,他第一次提出“三嚴三實”。

  “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2014年的滁州,連續兩任市委書記落馬,人心不穩。滁州市下了一番硬功夫,將‘三嚴三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委書記許繼偉介紹説,全國有名的滁州小崗村,就在全市率先出臺了小微權力清單,村級項目資金管理和其他權力的運用都在村民監督下進行。村民感受到風氣一新,人人點讚。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調研。在小崗村,看到村民們用上了自來水,通上了寬頻,公共服務進入社區,生活環境乾淨整潔,他高興地説:“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許繼偉説,今年兩會前,他到小崗村調研。大包乾帶頭人關友江告訴他:“許書記,您多把小崗的新故事説給總書記,請他放心,他來過的小崗更美了、更和諧了、人心更齊了!”

  “隨著政治生態愈加風清氣正,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家積極投身建設事業。”許繼偉感慨,“全面從嚴治黨改變了滁州。”

  從2015年在江西代表團提出“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到2017年在遼寧代表團談形成良好政治生態,再到在內蒙古代表團對涉煤腐敗問題查處作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反覆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正是為了人民期盼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作為一名村幹部,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書記的領導下,基層黨員幹部説話大夥更相信、更願意聽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喀左縣水泉村黨支部書記唐廷波説。

  唐廷波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水泉村是市級貧困村。村集體靠著租賃土地等有限的經濟來源,一年到頭,收入僅有兩萬元左右。

  貧困村裏多計較,一點點小事,就會惹得兄弟鬩墻、怨聲載道。唐廷波不僅需要帶著村民探尋脫貧之路,也渴望找到安心之策。

  2017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語重心長地指出,要“真正把忠誠黨和人民事業,做人堂堂正正,幹事乾乾淨淨的幹部選拔出來”“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這幾年,唐廷波親身感受到,隨著反腐高壓態勢不斷加強,村幹部腦袋裏拒腐防變的弦越繃越緊。

  “現在我所了解的村,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民不民主、公不公平一目了然。村幹部的威信就立起來了。”

  良好的幹部形象,帶來的是心齊氣順、安居樂業。唐廷波説:“就拿我們村舉例,過去忙,是忙調解矛盾、忙處理問題;現在忙,卻是忙著發展、忙著進步。全村上下都有獲得感。大夥兒都説,總書記抓全面從嚴治黨真是抓對了!”

   “總書記讓我們中國人長了志氣、骨氣、底氣”

  來北京開全國兩會,“90後”農民工代表鄒彬隨身帶著一套工裝。

  每天和磚塊、水泥打交道,工裝是他最基本的“裝備”,也承載著他的職業自豪。

  “這兩年,總書記鼓勵的話總在我耳邊迴響,鞭策我當好‘農民工狀元’。我要感謝總書記,感謝這麼好的時代!”鄒彬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光芒。

  鄒彬出生在湖南新化的一個小山村,16歲輟學後就跟隨父親來到建築工地,成為當時2億多農民工中的一員。憑藉吃苦耐勞和勤學苦練,鄒彬的砌墻技藝成了他所在的中建五局的標桿。20歲那年,他代表中國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作為唯一取得砌築項目參賽資格的中國選手,贏得了該項比賽優勝獎,實現中國在砌築項目“零”的突破。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鄒彬作為代表之一,與總書記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當時總書記就坐在我正對面,他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鄒彬説,總書記的關心和鼓勵,更堅定了他做“工匠”的決心!

  近兩年,他常常受邀去一些技能學校和建築單位宣講,總會把總書記的這番鼓勵與大家分享,大家都很受鼓舞。

  大國崛起,科技為先。

  中國高技術企業和高技術産業日益壯大、不斷趕超,西方國家的限制、打壓也接踵而至。

  “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話語權,我們不能在別人的院子裏蓋大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説,我們迅速組建“卡脖子”技術攻堅團隊,主攻人工智慧五大方向。

  “從跟隨到被限制,再到突破,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前進。”言語間,劉慶峰滿是自豪,“總書記讓我們中國人長了志氣、骨氣、底氣。中國高技術産業一定能奮力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在持續遭受無理打壓,尤其高端晶片斷供情況下,2021年華為公司的消費端業務大幅下滑。

  但華為咬緊牙關、逆勢而為。截至2021年底,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華為設備已突破2.2億台,華為自研的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産品實現量産搭載……

  創業前8年,虧損了8年,這曾讓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感嘆:“創業比西天取經還難!”

  他帶領年輕的團隊9次把産品推倒重來,直到完成第10次産品創新,才實現了用戶大幅增長。

  2018年3月10日上午,在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朱明躍向總書記介紹了創辦人才共用平臺的情況。

  “總書記聽得很認真,問得也很細,並勉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如我們先人所講,要茍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強不息。”朱明躍説,“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們前行。”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驟然來襲,平臺及創業者都舉步維艱,朱明躍的公司賬上資金只夠發3個月的員工工資。

  關鍵時刻,朱明躍牢記總書記囑託,帶領團隊創新業務模式,在疫情危機中捕獲了發展新機,眾多創業者的夢想也得以延續。

  “當下年輕人的創新創業環境已今非昔比。他們常説,總書記和他所領導的這個國家,就是他們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底氣。有了這個底氣,就一定能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更自信、更從容。”朱明躍説。

  “如果總書記再到我們村裏,我一定用雙手、豎兩個大拇指給總書記點讚”

  想起兩年多前在家鄉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場景,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傑依然十分激動。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趙會傑和總書記面對面交流,並熱情邀請總書記到小廟子村走一走看一看。

  轉過年來的7月,總書記來到內蒙古赤峰考察,專門請趙會傑來參加座談:“你的邀請我一直記在心上,今天我履約而來,就是要實地看看鄉親們的生産生活情況。”

  那一刻,趙會傑止不住熱淚盈眶。

  2017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説,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絕大多數去過了,還沒有走到的呂梁和涼山會儘快去。三個多月後,習近平到山西考察,專程前往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調研……

  “總書記心裏有人民,他總把人民説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當成最重要的事。”趙會傑感慨道。

  “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習近平總書記言出必行。

  走過溝壑縱橫的高原路,走過坡急溝深的盤山路,走過覆滿冰雪的鄉村路,走過滾滾麥浪的田間路……行在“履約”路上的習近平總書記星夜兼程、初心不變。

  1975年,在陜北梁家河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即將結束7年知青生活,趕赴北京深造的那天,全村人排起長隊為他送行,很多人流下了不捨的眼淚。

  一個鄉親們送給習近平的鑲著“貧下中農的好書記”的鏡框,是無聲的讚譽,更是情感的吐露。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離開陜北,習近平始終惦記著父老鄉親,先後幫村裏通了電、修了橋、翻建了小學。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他還專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戶探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的樸素願望,“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的堅定決心,“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情告白……

  從梁家河到正定,從福建到浙江、上海、北京,再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始終如一。

  “這兩年,我們村裏有個‘老光棍’終於結了婚,聽説我要來北京,讓我一定向總書記報告這個好消息。”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説。

  山高路遠、土地貧瘠,太行山腳下的車谷砣村一度被稱作“惡水窮山”,甚至一度有“好女不嫁車谷砣”的説法。

  借著好政策的春風,車谷砣村靠著發展生態旅遊等産業摘掉了窮帽,走上了小康之路。曾經的“惡水窮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村裏人都説,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我們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陳春芳説。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發出擲地有聲的宣示。

  從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一項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落地見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十年滄桑巨變,最好的答卷是人民的笑臉。

  來自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農民工代表黃久生,來北京時肩負著一位老人交代給他的“任務”:“有機會了,一定代我給總書記回聲好。”

  老人名叫晏傳忠。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黃久生向總書記講述了晏傳忠老人一家靠外出打工脫貧的故事。

  他向總書記轉達了老人的心裏話:“總書記十九大報告講了3個多小時,我是站著聽完報告的,我如果不站著聽完,我就感覺對不起總書記……”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沒上過學的農民,對總書記、對我們黨這麼深厚的感情……”講完故事的黃久生忍不住哽咽。

  “你回去向這位同志轉達我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溫暖回應。

  總書記的問候,黃久生第一時間就打電話轉達給了晏傳忠老人。電話這頭他興奮地講述,電話那頭的老人感動不已。

  對於老人的心情,黃久生最能理解:“黨帶領我們脫貧致富,心裏咋能不感激?總書記工作那麼忙,心裏還掛念著農民工兄弟,我們咋能不激動……”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未來的發展路上,我們還將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説,無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還是應對複雜國際局勢,都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舉旗定向。

  人間三月天,春光正當時。

  井岡山深處,茅坪鎮神山村的村民們有曬臘肉的習俗。因新冠疫情,當地旅遊受一些影響。但去年冬天以來,辦農家樂的家家戶戶還是準備幾百斤肉,曬臘肉的情景頗為壯觀。

  “從曬臘肉可以看得出,鄉親們對今年的鄉村旅遊信心滿滿。”全國人大代表、神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左香雲説。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神山村考察時,老支書彭水生質樸地豎起一個大拇指,讚揚總書記“你呀,幹得不錯嘞”。

  幾年時間過去,神山村這個曾經邊遠閉塞的貧困村,80%的村民參與鄉村旅遊,開民宿、辦農家樂。村民説:“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這都是總書記給我們帶來的人氣、福氣、財氣!”

  今年已經81歲的彭水生身體硬朗,常給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講村裏變化。

  左香雲赴北京開兩會前夕,彭水生多次找到他:“請你告訴總書記,如果總書記再到我們村裏,我一定用雙手、豎兩個大拇指給總書記點讚!”(記者林暉、熊爭艷、屈婷、楊玉華、何宗渝、孫奕、施雨岑、孫少龍、王鵬、徐壯)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