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個字出現了76次——全國兩會系列評(經武快評⑦)

2022-03-07 13:08:00
來源:華聲線上
字號

  把所有“穩”的目標與舉措落到實處、幹出實效,我們就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楊興東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被列為明確的政策取向;“穩增長”被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出口要“保穩提質”,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出現76次,貫穿全篇。這個字,究竟有何深刻內涵?

  “穩”,首先是一種戰略思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現實而言,今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不少。基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把“穩增長”擺在了更突出的位置,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穩”,彰顯的是我們的戰略定力,既不因眼前的不確定因素而自亂陣腳,又始終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堅信“時與勢”始終在我們這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基礎越“穩”,“海拔”越高。“穩”,還是一種底線思維。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裏,“穩”串聯起了一個個小目標。如“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在去年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基礎上,今年將實施減稅退稅並舉的組合政策,規模達2.5萬億元”。這些目標,涵蓋不同領域,築起了民生底線、提振了發展底氣。有了所有政策工具對“穩”的落實,市場主體的信心穩,老百姓的生活穩,14多億人就能形成合力,用奮鬥持續築牢“穩穩的幸福”。

  “穩”不是原地踏步。“穩中求進”,“穩”是大局,只有確保穩定的大局,才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持久地推動各項事業的前進;“進”是方向,唯有具備前進的動能和效果,才能凝聚力量同心同向,在更高的水準保持穩定。經濟學上有個“自行車理論”:要想自行車騎得穩穩噹噹,就得向前蹬,不前進自行車難以穩定。騎自行車如此,經濟發展亦是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求“穩”的同時,也堅持用發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大局、謀長遠,比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品質。”做好“穩與進”“立與破”緊密結合的文章,中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夯實前進基礎。

  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14.4萬億元,中國經濟一年凈增13萬億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折算,增量達到3萬億美元,也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這説明中國經濟發展後勁很強,韌性很強,市場主體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很強,這是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信心和基礎所在。把所有“穩”的目標與舉措落到實處、幹出實效,我們就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