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冬殘奧賽場轉換盡顯“暖”色調

2022-03-05 14:5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字號

  北京冬殘奧會於今天拉開大幕。當“雪容融”替代了“冰墩墩”,冬殘奧會涉及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的5個競賽場館和25個非競賽場館,從設施到服務也完成了一場充滿“暖”色調的轉換。

  北京冬殘奧會共設置輪椅冰壺、殘奧冰球、殘奧越野滑雪、殘奧冬季兩項、殘奧高山滑雪、殘奧單板滑雪等6個大項、78個小項的比賽,各項賽事開賽在即,各比賽場館也將進入賽時狀態。

  賽場的暖色

  秉持著節約辦賽的原則,冬殘奧會使用的場館全部是沿用冬奧會場館,一館兩用,但基於冬殘奧會特殊的競賽要求,賽場上不僅增添了大量冬殘奧會特有的設施,還在場地器材上進行了更符合競賽特點的優化。

  冬殘奧會期間,國家體育館依然是冰球比賽的主要賽場。由於在殘奧冰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全程乘坐冰橇參加比賽,在從更衣室到比賽場地的通道上,新鋪設的倣冰板覆蓋了此前的橡膠地板,方便坐著冰橇的運動員自由進出;針對運動員坐在冰橇上視線有所降低,運動員等候區的板墻也更換成了透明板墻,以便他們時刻關注場上的變化;此外,運動員通常使用一端呈齒狀的球桿,更易對冰面造成磨損,因此,比賽的冰面也從冬奧會的3.5釐米加厚到4.5~5釐米。

  而位於張家口賽區的冬季兩項中心,將承辦殘奧越野滑雪和殘奧冬季兩項兩個大項的比賽,共産生38枚金牌,參賽的主要是肢體殘疾和視力障礙兩類選手。

  “我們結合場館場地特點,為坐姿組、站姿組和視障組運動員設計了不同的無障礙流線。”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殘奧整合經理劉裏裏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例如,賽場設立了為坐姿運動員提供的專用通道,“我們專門沿賽道外沿設置了2.5米寬、近1000米長的專用通道,坐姿運動員更換坐姿滑雪器後,能由該通道獨立自主完成熱身、參賽、等候成績、賽後採訪等全流程動作。”而針對視障和站姿運動員無障礙流線,場館也按標準在關鍵點位鋪設提示盲道、安裝坡道、臺階以及扶手,消除門口高差,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此外,不同於冬奧會冬季兩項50米的射擊距離,殘奧冬季兩項的射擊距離為10米,因此場館轉換期,還需要對靶墻、殘奧運動員專用記分牌等設施進行重新建設與調試。據劉裏裏介紹,場館內還新增了多種功能房,例如,輪椅、矯形器和假肢維修間,輪椅存放間,坐姿運動員更衣室等,“在分配打蠟房時,我們也特意將在一層的打蠟房分配給有輪椅運動員的代表隊。”此外,場館還專門印製了中英文對照的盲文大字版反興奮劑檢查用語表,為視障運動員提供資訊無障礙服務。

  “溫暖”的考驗

  賽道和設施的“暖”能為運動員創造更優質的比賽環境,可天氣變暖卻會給賽事運作工作帶來挑戰,尤其對雪上項目而言。

  進入3月,華北地區雖有弱冷空氣影響,但氣溫仍在波動中逐漸回升。記者注意到,據天氣預報顯示,從3月5日至13日,整個賽期,崇禮的最高溫度都在0攝氏度以上,最高一天達12攝氏度,戶外賽道的維護保障將面臨“溫暖”的考驗。

  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運動滑雪公園見證了谷愛淩、蘇翊鳴等運動員的精彩表現,而冬殘奧會期間,這裡將會設置障礙追逐和坡面回轉兩條賽道,産生8枚金牌。

  “一是保留原有的障礙追逐賽道,對賽道起點長度和落差進行調整,適配冬殘奧會比賽項目,此外,我們還將原有的一條訓練賽道重新塑型,塑造為長550米的坡面回轉賽道。”雲頂滑雪公園殘奧整合經理陳辰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為了避免賽道融雪導致雪質變化影響比賽,不僅需要不斷調整塑型,還需要精確維護塑型的時機,而氣溫回升和沙塵天氣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場館運作團隊早在賽前已經有了應對辦法,“從去年11月開始,在冬奧會籌辦階段,雲頂滑雪公園在造雪時就儲備了8萬立方米的雪,以保障賽事所需。”

  陳辰表示,甚至在賽道建設之初,就已經加厚了雪的厚度,“即便是表層融雪,或者遭遇沙塵天氣,導致表面的雪被污染,我們可以把表層的雪刮一層下來,便能保證賽道的使用及美觀。”而正因為前期儲雪工作籌備充分,場館轉換的效率也明顯提升,目前,雲頂滑雪公園已經開展了官方訓練。

  “高山滑雪場地要保證的核心品質是賽道硬度,因為要確保比賽的公平性。隨著氣溫的升高,肯定會使賽道表面的雪質變軟。”延慶賽區的殘奧高山滑雪項目同樣面臨天氣轉暖帶來的挑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運作賽事協調員李新此前對媒體表示,為確保賽道表面平整堅硬,工作人員採取壓雪塑形、澆水硬化等多種方法維護賽道,且維護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緊跟運動員對賽道進行側滑平整,也會穿著冰爪在一些轉彎處使用工具進行賽道平整,及時保證比賽的場地要求。

  暖心的細節

  “無障礙設施為8大客戶群服務,包括運動員、隨隊官員、技術官員、媒體、觀眾、工作人員、合同商和志願者。”陳辰強調,3大賽區各場館內增設和改造的無障礙設施不僅為殘疾人提供便利,也為其他有需求的涉奧人員提供前來工作、觀賽的便利環境。

  記者在多個場館內注意到,拓展了寬度的無障礙坡道、採用電動開關門裝置的無障礙衛生間及更衣室、按鈕位置完全符合輪椅使用者需求的無障礙電梯、擁有最佳觀賽視野的無障礙座席等幾乎是每個場館的標配。“這些設施必須在規劃建設之初就統籌考慮、落實到位,這樣在冬奧會結束後,我們只需要維護和檢修就能迅速完成轉換。”陳辰表示,堅持兩個奧運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是“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生動體現。

  此外,還有一系列體現人文關懷的舉措隱藏在細節中。在冬殘奧村,床、衣架、衣櫃、鏡子等這些生活常用設施的高度均做了針對性降低處理,以床為例,比冬奧時運動員的床降低了10釐米;在所有場館的就餐區,不僅拓寬了桌椅擺放的間距、為輪椅使用者提供空間,也提供了不同高度的桌椅、手部消毒機等,同時,針對視障人士還專門準備了盲文功能表;在媒體混合採訪區,媒體與採訪對象之間的防疫擋板由此前的1.2米降至0.6米,背景板景觀也做了低位處理,方便媒體與運動員更好地溝通交流;各餐飲售賣點及服務台也設置了低位窗口、自助冰櫃裏的飲品也進行了特殊擺放,均為方便殘疾人士使用。

  “注重每個細節,目的是為殘疾人朋友們打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相較伸手提供外力幫助,讓他們憑藉自己的力量通行,更能體現平等和尊重。”劉裏裏表示,除了硬體設施的轉換外,轉換工作還包括人員轉換。據記者了解,目前,醫療、救援、交通、餐飲、賽事服務等領域工作人員已經開展了無障礙設施設備使用和助殘技能演練等內容的培訓,而“度”的把握就是培訓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以前我們想的更多是伸手提供幫助,現在我們學會了先觀察對方的需求,如果對方需要,我們會及時伸出援手,如果他沒有明確提出,我們會傾向於陪伴和關注。”在劉裏裏看來,冬殘奧會的舉辦將進一步促進“殘健融合”觀念的提升。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