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預期,勇毅奮進信心足
【穩中求進看大勢】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姚亞奇
驚蟄將至,政策“春雨”滋潤下,億萬市場主體的“春苗”在蓄勢生長——近日,18項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43項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政策出臺,這必將漾起中國經濟新的澎湃活力。
好雨緣何知時節?
是察勢馭勢的清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是以變應變的智慧——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注重精準、可持續,減稅降費力度更大,微觀政策將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科技政策將紮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將進一步激活發展動力。
志之所趨不可阻,窮山距海不能限。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十四五”時期關鍵之年,面對預期轉弱的壓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準確把握髮展的時與勢,致廣大而盡精微;我們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在各種不確定性中築牢最大的確定性;我們踔厲奮發穩預期,篤行不怠信心足!
政策靠前發力,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錫膏印刷、晶片實裝、線束電阻插件、功能測試……希革斯電子(湖北)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生産線上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一季度已接生産訂單6700萬元,同比增長39.58%,‘開門紅’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這家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的廠長艾寶華告訴記者,去年汽車行業整體“缺芯”,原材料一價難求,公司不僅生産成本直線上升,而且因為訂單不能及時生産交付,損失巨大。
“好在孝感稅務部門主動用稅收大數據幫我們匹配生産鏈上游企業,為公司採購牽線搭橋,還幫我們用好出口退稅、減免增值稅等政策,讓我們享受到各類稅收優惠2000余萬元。”艾寶華説,“有政府部門支援和好政策加持,公司已經挺過‘寒冬’。聽説最近又有十幾項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政策出臺,今年減稅降費的力度也更大,我們現在信心滿滿,今年準備再增一條生産線,銷售規模預計能增長1.5倍!”
不只工業企業,受疫情影響,這兩年,餐飲業、旅遊業的日子過得也不容易。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餐飲名店新城漁村總經理梁桃曾經歷過資金短缺、關門歇業。“慶倖國家出臺了很多幫扶政策,為我們注入了暖流。”得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梁桃的信心更足了,“我們中小微企業又將迎來一個復蘇和發展的‘春天’。”
政策效果怎麼樣,微觀主體是受益者,也是“閱卷人”。圍繞市場主體所困所盼,近日出臺的《關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18條內容從金融信貸、財政稅費、保供穩價等政策入手,著力解決制約工業經濟運作中的掣肘問題。《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43條內容著力支援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恢復發展,更好發揮服務業就業最大“容納器”的功能。兩份文件,針對性強、含金量足。
為的是什麼?為了給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讓市場主體充滿信心地闊步前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的回答一語中的: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風險挑戰,只要保住了市場主體,就保住了經濟發展的根基。只要市場主體保持活力,經濟發展就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只是一個縮影,照見的是穩預期的決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等的支援力度;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連串“硬舉措”聚焦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從穩外貿到促內外貿一體化,從穩投資到擴消費……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靠前發力,穩預期、提信心,助力經濟“開門穩”。
創新驅動添力,不斷壯大發展動能
2月27日,文昌航太發射場,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2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一箭22星”,創造了我國一箭發射衛星數量之最。
在一根頭髮絲上銑出7個字母,在一粒米上銑出56個漢字,前不久,中國五礦所屬中鎢高新金洲公司研製成功直徑0.01mm的極小徑銑刀,我國首次實現直徑0.01mm極小徑銑刀的機上加工實驗。
泱泱華夏,載人航太捷報頻傳、載人潛水器逐夢深藍、電力專用主控晶片“伏羲”實現量産、極小徑銑刀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從重大工程到關鍵部件,創新演繹著激動人心的恢宏樂章。
熠熠神州,中國高鐵賓士在神州大地、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5G+工業網際網路”駛入快車道……從“跟跑”到“並跑”“領跑”,創新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指出,科技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突破一個技術往往能夠創造一個細分産業,盤活一個大行業,激發出大量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過去一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4%,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位居世界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3333億元,有力促進了創新發展……
過去一年,面向經濟主戰場,科技重大專項有力支撐行動通訊、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性産業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賦能製造、物流、交通等産業智慧化升級;5G、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融合應用;“深海一號”生産儲油平臺正式投産,支撐我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能力進入世界先進水準……
創新,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密碼,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廣東珠海,格力智慧裝備工廠的工業機器人正代替傳統人工完成各項生産程式;江蘇鎮江,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依靠機器人高效焊接等新技術克服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需求疲軟等不利因素,實現發展新突破;上海閔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納琳威奈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PET功能性光學薄膜打破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面對壓力挑戰,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錨定高品質發展方向,不斷提升技術水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我國經濟發展預期將得以提振,經濟發展動能將不斷壯大。
改革開放加力,更好激發經濟活力
一秒鐘,廈門新生兒醫保可實現“秒”批;一分鐘,可在個人所得稅App上辦理好年度個稅匯算;一小時,一家天津企業可完成搬遷至河北的所有涉稅手續;兩小時,一家重慶新開企業可辦完所有手續……
速度背後,是簡政放權改革的力度。前不久,杭州推出持續提升投資和建設便利度、更好支援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優化經常性涉企服務等153項改革事項;上海通過證照分離等改革為企業打通準入準營通道,“兩個免於提交”政策,減環節、減時限,讓企業辦事更便利;深圳在全國率先探索涉企政策文件綜合協調審查機制“一窗發佈、一網查詢、精準推送”……
有“放”的決心,也有“管”的智慧——市場監管總局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讓監管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國家反壟斷局掛牌,掛牌兩周內發佈46張處罰書,劍指網際網路、醫藥等行業壟斷違規行為,釋放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平競爭的強烈信號,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強……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中國經濟在更好的營商環境中活力涌流。
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一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區,區域內貿易成本更低,貿易便利化水準更高,促進産業鏈供應鏈協作更有效率;我國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等限制,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連續第五年縮減……
以擴大開放為契機,中國經濟在深度融入世界中不斷培塑競爭新優勢。
這樣的活力和優勢,都將為穩預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為中國經濟巨輪啟航新征程指明瞭方向。
大潮既起,勢不可擋!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