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殘疾人事業紀實

2022-03-02 09:2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殘疾人事業紀實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高蕾

  他們不幸于身體的殘缺,心中卻綻放著美麗的花朵;他們體驗著生命的曲折,腳步卻始終追逐著夢的方向。

  再過幾天,北京冬殘奧會將如期舉行。新的冬殘奧會傳奇將在中國上演,世界將為那頑強與拼搏的運動風采歡呼沸騰。與賽場上的美麗綻放相輝映的,是新時代中國殘疾人的自強身影,是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靚麗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事業“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站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高度,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8500萬殘疾人成為社會大家庭平等成員,正同全國人民一道共用國家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關懷,始終如一

  這是一個熱烈又安靜的課堂——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講臺上,美容美發課教師王雅妮指著黑板上的知識點講解,同學們不時舉手提問。只是師生間的交流,都是通過手語進行的。

  成為一名教師是王雅妮從小的夢想,點亮這一夢想的是8年前那次令她難忘終生的溫暖會面。

  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教職工在陪伴兒童們玩耍(2019年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靖 攝

  那是2014年春節前夕,正在內蒙古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見到小雅妮,總書記笑容可掬地向她學手語,還鼓勵她好好學習、學業有成。

  溫暖人心的鼓勵,激勵王雅妮在逐夢的道路上奮力奔跑。

  這份關懷裏,蘊含著數十年不變的深情。

  “哎呀!你咋來了?”

  1975年10月,離開陜西梁家河那天,習近平同志一眼就在送別的人群裏看見了拄著雙拐的殘疾人石玉兵,馬上搶上前去,拉住他的手,眼裏蓄滿淚水。

  正因牽掛難割難捨,所以時時唸唸不忘。

  從華燈璀璨的人民殿堂到暖意融融的兒童之家,從城市的福利院到偏遠的農家小院,人們被這一幕幕場景溫暖著、感動著——

  “‘媽媽’好,和你握握手。”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總書記同“愛心媽媽”景鳳英親切交流,深情地説:“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國其他孩子一樣健康生活、幸福成長。這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謝謝你!”

  在湖北武漢市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總書記同堅持為盲人講解電影的肢殘女孩杜誠誠親切握手,誇獎她的工作“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小胡林,繼續努力!”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總書記用雙手扶住全國自強模範、無臂畫家胡林的肩膀,讚美自強模範們“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強不息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

  ……

  為生活困頓者帶來溫暖、為身殘志堅者撐腰鼓勁,溫暖的瞬間飽含著人民領袖對殘疾人的無限深情。

  在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殘疾女青年楊淑亭(前排中)與工友合影(2020年10月13日)。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這份“格外”的愛,在總書記心中重若千鈞。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殘健共融風氣日漸濃厚;親自謀劃、親自推動,頂層設計日益明晰。

  “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殘疾人事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工作成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殘疾人事業更加充分地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完善殘疾人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加強殘疾康復服務融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之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健全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等社會福利制度設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發展方向性根本性問題。

  關愛,無處不在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長沙,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當面聽取基層幹部群眾代表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

  利落的短髮、自信的談吐,來自城步苗族自治縣的“90後”苗族姑娘楊淑亭的一番發言令總書記印象深刻,“為你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欽佩!”

  2011年,一場車禍讓楊淑亭高位截癱,家裏為她治病欠下20多萬元,生活跌落低谷。向命運抗爭的路上,楊淑亭沒有屈服。在各方支援下,她開辦起生産足球、箱包等的企業,還帶動了家鄉數百家貧困戶脫貧。

  楊淑亭的奮鬥故事,正是新時代中國殘疾人不斷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生動縮影。

  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返貧率高。

  “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殘疾人如期脫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指標。

  2016年4月,在安徽金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2017年6月,沿著崎嶇的山路,習近平總書記風塵僕僕來到位於山西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趙家洼村。

  貧困戶王三女孫子、孫女患有殘疾,只靠她一人養活,生活十分困難。總書記給她帶來了米、面、油,安慰她好好生活,還叮囑當地幹部安排好她孫子、孫女的特殊教育。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家中,徐經卓在定制低位灶臺上炒菜(2021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脫貧奔小康的路上,習近平總書記總是記挂著殘疾人群體。

  總書記關心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的生活,提出“加快織密築牢民生保障安全網”“強化保障性扶貧”;

  總書記重視貧困地區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情況,要求“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

  總書記懂得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特殊情況,指示“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組織實施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和明確要求,為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偉大實踐中破解因殘致貧難題指明瞭方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等中央文件將貧困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整體佈局;各地以更加精準的措施、超常規的力度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廣大貧困殘疾人本著“弱鳥先飛”的意識和“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強自立、自主脫貧。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2021年2月25日,伴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告別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殘疾人這個特殊困難群體消除貧困的奇跡。

  既要兜住民生底線,也要織密幸福保障網。

  只需用胳膊肘一碰,就能打開櫃門。2022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冬奧村考察。在殘疾人運動員住房樣板間,一個便捷的無障礙設施,得到總書記的稱讚。

  “要把細節處理好,想運動員之所想,辦運動員之所需。”總書記叮囑。

  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關懷無微不至,對廣大殘疾人的照顧幫扶更需精準週到。

  “要實施精準幫扶,把錢花在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針對性幫扶上”,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各項社會保障措施日益完善。

  民政部、中國殘聯等相關部門指導在全國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十三五”期間分別惠及1200多萬困難殘疾人和1400多萬重度殘疾人;各地各部門共同支援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不斷加大殘疾人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參保支援力度……一項項社會保障措施如一條條絲線,為殘疾人織就幸福生活保障網。

  在湖南省長沙市湘府文化公園,劉毅坐電動輪椅車從無障礙洗手間出來(2021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要持久系統地保障殘疾人權益,既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也需要在各方面建立管根本、顧長遠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各項建設事業都要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其中,不斷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

  截至2021年5月,我國直接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規50多部,以法律之手為殘疾人高擎“保護之盾”。

  《“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為保障殘疾人民生、促進殘疾人發展作出系統安排;《“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系步伐,推進特殊教育高品質發展;兩期國家殘疾預防5年行動計劃將有效減少和控制殘疾發生、發展作為行動目標……全方位、立體化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讓幸福觸手可及。

  “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是一個浩繁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包下來,需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和各方面力量開展扶殘助殘活動。”30多年前,在福州市殘聯的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作出這樣的論述。

  匯集合力,凝聚大愛。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鼓勵更多人加入到扶殘助殘行列中來。

  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推進殘疾人事業當作分內的責任,各級殘聯組織充分發揮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努力做殘疾人的“娘家人”“知心人”,廣大助殘人士伸出熱情的雙手,越來越多“播種者”和“耕種者”共聚“春天的事業”……

  新時代的春風裏,我國殘疾人事業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廣大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力量,循夢而行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希望你們不斷用實際行動迸發生命光彩,去詮釋、書寫無悔人生”。

  時隔6年,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的楊玉芳和高志宏夫婦依然清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激勵人心的話語、同他們親切互動的溫暖瞬間。

  這些年來,他們堅持為敬老院的老人們朗誦詩歌,傳播正能量;做手工活拿去義賣,資助寒門學子,盡己所能為周圍的人帶去美好。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秉持對殘疾人主體作用、能力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對待殘疾人,勉勵廣大殘疾人于逆境中追求進步、在殘缺裏創造幸福,在新時代廣闊的舞臺上,不斷迸發生命的光彩。

  在北京圓通速遞助殘基地暨北京共用客服中心,一名殘疾人員工在工作(2021年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是愈發寬廣的人生之路——

  福建閩清縣殘聯工作人員黃道亮珍存著自己閩江職業大學的畢業證書,簽發人清晰地印著三個字“習近平”。

  1988年、1989年,殘疾考生黃道亮兩次參加高考,儘管分數達標,卻因身體原因落榜。直到第三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兼任校長的閩江職業大學破格錄取了他。黃道亮由此成為福建省第一名無雙臂大學生。

  “這對於我來説,不亞於一次重生。”

  如今,上學就業不只屬於黃道亮等“幸運兒”。一組組數據見證著中國殘疾人愈發寬廣的逐夢之路:

  “十三五”時期,5.75萬名殘疾學生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近1萬名殘疾學生被高等特殊教育學院錄取;

  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盲人圖書室,盲人學生周文晴(左)在幫助盲人同學糾正普通話發音(2019年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十三五”時期,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規模每年均超過800萬人,2020年已達862萬人;每年平均有40萬名殘疾人參加政府補貼職業培訓……

  從菁菁校園到各行各業,越來越多殘疾人帶著堅強意志和無限潛能,邁步奔向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這是中國夢照耀下的奮力追尋——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我們東川的一款特色七彩麵條,它是由七種果蔬製作而成的,大家需要的可以馬上下單。”坐在直播鏡頭前的雲南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村民張順東和李國秀正熟練地為特色農産品帶貨。

  “我們雖然殘疾了,但我們精神上不殘,我們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到了張順東的這句話,證明廣大脫貧群眾自立自強的信心勇氣。

  在浙江湖州市織裏鎮港西村殘疾人之家,來自周邊的殘疾人正在打包配件(2022年2月22日攝)。完成工作後,他們可以獲得相應報酬和補貼。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如今,脫貧攻堅戰中的“戰鬥者”成了致富路上的“領頭羊”。“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樂觀地生活,特別要在鄉村振興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順東説。

  世界舞臺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們以精彩的表演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街巷里弄中,殘疾人專職委員以高昂的熱情投身公益事業和社區治理,幫助他人排憂解難;創新創業的平臺上,不少殘疾大學畢業生在節能環保、高新科技等多個行業領域勇毅篤行,助力産業轉型升級……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在巴西聖保羅表演《千手觀音》(2019年11月6日攝)。新華社發(拉赫爾帕特拉索 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殘疾人生活狀況有了根本性改變,成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殘疾人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充分激發出來,正信心百倍地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這是中國風采的亮眼展現——

  冰天雪地,訓練正酣。

  2022年開年,在甘肅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參加北京冬殘奧會的國家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集訓隊隊員緊張備戰。

  從朝迎旭日到目送夕陽,在蜿蜒起伏的越野滑雪賽道上,一道道矯健的身影勾勒出新時代殘疾人的奮進之姿。

  在一方方競技舞臺上,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百折不撓、樂觀進取的風采一次次驚艷世界。

  在去年舉行的東京殘奧會上,中國殘奧健兒取得優異成績。習近平總書記在有關材料上批示:“中國軍團‘神勇’,應好好宣傳,不僅體現了體育精神與實力,更體現了中國式的人權與國家發展的成績!”

  為保障殘疾人運動員活動便利,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專用車輛(2021年2月23日)。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贏得的不僅是競技體育的金牌,更是精神上的“金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體育強則國家強,國家強則體育強。”殘疾人體育事業的輝煌是新時代中國風采的生動體現。

  北京冬殘奧會即將開幕,從在殘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學校、社區等多個點位採集的火種將齊聚北京,共同匯入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仿佛一種號召,新時代更大的榮光離不開廣大殘疾人參與共同書寫。

  在甘肅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冬殘奧國家集訓隊隊員進行訓練(2022年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 攝

  “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家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也是每一個殘疾人朋友的夢。”

  向陽而生,循夢而行。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廣大殘疾人正以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姿態,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共建共用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