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際傳播能力 講好中國故事
【代表委員履職記】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 講好中國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要深刻認識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發展的良好機遇,將提升國際傳播勝任力作為學校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任務,以國際交流全面促進人才培養品質,從而更好地用外語講述中國故事,在民族復興進程中承擔起外語類院校的新使命。”2021年12月,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宏在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傳達學習全國十四所外語外貿高校聯合發出的《提升高校國際傳播勝任力倡議書》時説。
如何適應新形勢,迎接日益嚴峻的國際輿論場的挑戰,切實形成同我國目前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劉宏結合外國語大學人才培養使命,一直在多方面探尋新的解題思路。
回憶起在大外30餘年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如今的她更是心有感觸:從21年前自己博士論文答辯後,為俄羅斯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們準備中式“謝師宴”,到12年前學校接待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與師生座談,再到剛剛閉幕的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有效地通過美食傳播、通過外事交流、通過體育交融!劉宏深刻體會到,國際傳播其實是每一位置身於世界大舞臺的中國人,以不同形式塑造和展現出的“中國形象”,這更加堅定了她篤行不怠、躬身力行,投身加強國際傳播人才培養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要擔起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就要學會將外語能力學習和中國文化知識與修養的培養結合起來,努力為國家和地區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的複合型國際型應用型人才。”疫情防控以來,她堅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線上講授“開學第一課”,持續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講話精神,鼓勵大家成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使者;為“東北亞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博士培養項目”的中國、俄羅斯、波蘭學生開設公共外交與國際傳播課程,共同探討國家形象塑造,帶領博導團隊建設成為首批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她還要求教師們致力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生動呈現在外語教學課堂中,使中華文化融匯中外、貫通古今,既承載歷史、又觀照現實;黨史學習教育中,要求用十種外語講述紅色經典,鼓勵引導青年學生如何面向世界做中國觀點的傳播者、中國立場的闡釋者;組建師生應急語言服務翻譯團隊,通過高品質完成抗疫等應急語言服務工作,以及各級各類涉外志願服務、多語種語言培訓翻譯等,助力打造國際形象。
“大外正主動對接推進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國家戰略需要。”劉宏介紹,近年來,學校陸續成立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多語種翻譯研究中心、國家語委東北亞語言研究中心,增設翻譯傳播人才培養方向。我們就是要通過發揮智庫力量,致力於中央文獻外譯、文化外譯、學術外譯等,大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和闡釋,直接服務於國家對外話語體系構建。
“必須始終堅持把人才培養與國家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必須不斷加強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國際傳播體系的頂層設計和研究佈局,切實將國際傳播人才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而長期的任務來抓,從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能面向世界闡釋推介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智慧的優秀人才。”站在已取得的成績上,劉宏面向未來思考得更加深遠。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