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更綠,更美,更富生機

2022-02-23 13:1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本報評論員

  冰雪的白交融生態的綠,生態的綠映襯天空的藍。北京冬奧會留給世界的灼灼精彩、纍纍碩果裏,有兩個“第一”,尤顯意味深長——

  迄今為止,第一屆實現“碳中和”的冬奧會;

  從申辦、籌辦到舉辦,第一屆全過程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

  一座座夏奧場館重煥青春,變身冰雪逐夢場。“水立方”變為“冰立方”,五棵松體育中心實現“冰籃轉換”,首都體育館從排球項目轉為舉辦冰上賽事……

  一股股“綠色清風”輕柔拂面,清潔能源成主流。競賽場館100%使用綠色電力,千余輛氫能大巴穿梭往返,賽事交通服務用車減排總量,相當於5萬餘畝森林一年的碳匯蓄積量……

  一步步生態整治成效卓然,贏得“藍天保衛戰”。首鋼整體搬遷,老廠區蝶變滑雪大跳臺,“雪舞冰飛”替代“煉鋼煙火”;數年如一日持續治理大氣污染,換來天清氣朗,創造了特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北京奇跡”……

  這是“綠色辦奧”的生動實踐,更是美麗中國的鮮活表達!

  當奧林匹克之手推開“中國門”、擦亮“中國窗”,世界看到的,是新時代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執守,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追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隨著中國對人與自然關係認識的不斷深化,良好生態已被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凝聚起億萬民眾齊心“增綠”、傾力“護藍”,為美好家園辛勤躬耕。

  這是“科技奧運”的別樣精彩,更是科技強國的時代宣示!

  “氫”舞飛揚、火苗躍動,眾口交讚的“微火”主火炬擁有一顆綠色“心臟”,是冬奧歷史上首支高壓儲氫火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鋪就“最快的冰”、碳排放趨近於零,靠的是新型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讓電流瞬間輸出300公里而依然穩定的,是世界上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架起的“綠電高速路”。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北京冬奧會讓我們見證了中國戰略科技力量匯聚的涌動大潮,見證了無數創新高地托舉起的發展大勢!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對綠色可持續理念的執守背後,是關乎人類長遠發展的智慧與求索。當北京冬奧會以強勁的科技力量托舉人文理想,以純凈的自然生態成就文化交流,它給世界留下的思考深邃而綿長——

  唯有守護綠色,方能破解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存挑戰,讓地球家園更加宜居!

  當美屬薩摩亞男子鋼架雪車選手克魯姆普頓為延慶賽區“山林映場館”的美景心醉神馳,當美國跳臺滑雪運動員安娜霍夫曼曬出“雪如意”與萬里長城交相輝映的美景,天藍、水碧、冰雪瑩澈的冬奧底色,給國際社會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此時,在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環境破壞、生態退化、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長久肆虐的陰影尚未散去。但也正因為如此,當人們以和平發展之名匯聚于奧林匹克旗幟下,更應深思攜手推動全球生態提升的緊迫問題——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尊重自然、呵護自然,就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唯有守護綠色,才可享有低碳簡約的生活方式,讓人類生存更有尊嚴!

  “可持續向未來”,冬奧願景中蘊含著對人們生活品質的陶冶提升。籌辦6年多來,冬奧盛會對民眾生活産生了巨大的示範與牽引。從京張兩地協同治沙治水,到打造“亞洲冰雪旅遊度假目的地”;從越來越多民眾選擇綠色出行,到垃圾分類、光碟行動蔚然成風;從北京冬奧村轉換為人才公租房,到更多低碳、智慧的生活設施惠及群眾……綠色新風從冬奧賽場吹進千家萬戶,融入柴米生活。綠色、低碳、可持續,正從願景變為現實,並在眾人心手相牽中,走向更遠、更美的未來。

  唯有守護綠色,才能推動人類文明步入新形態,讓生態文明根基永固!

  開幕式上,蒼松迎客;閉幕式上,折柳送別……北京冬奧會搭建起文明交流的大舞臺,中華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在其上華彩綻放,浸潤人心。而今天的中國,正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把握人類文明發展歷史大勢,勇毅履行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中國的生態努力,與《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可持續性要求一致,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理念同頻,讓“生態興則文明興”的體認更加深入人心,讓綠色簡約、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愈顯生機活力!

  綠色,是萬物復蘇,是生機盎然;是歲物豐成,是山河錦繡;是和諧共生,是永續發展!春已至,情更濃。帶著綠色冬奧的溫暖記憶,可持續發展理念將隨著各國健兒的腳步進入又一個春天,播撒到世界各地。未來,與奧林匹克精神一起傳遞的,必有2022年北京描繪的發展願景:

  更綠,更美,更富生機……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