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愛,一起向未來
【光明論壇】
作者:王學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在百年變局日趨複雜、全球疫情依然肆虐之際,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如期而至。東方大國的一諾千金,“雙奧之城”的赤誠邀約,為喜慶祥和的中國虎年春節平添了一份全球相聚的意味,和世界人民一同進入激動人心的“中國冬奧時間”。
于特殊歷史時刻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屆無與倫比的體育盛會,更是一次奧運精神的融會,一場文明互鑒的聚會,一次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絕佳機會。正如北京冬奧會口號“一起向未來”所揭示的那般,為期17天的賽事雖已完美落幕,但本屆冬奧會所提出的諸多時代命題與創造的豐富精神遺産,仍須我們在日後悉心總結。
“一起向未來”,這是冰雪運動的廣泛傳播。2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冬奧會歡迎宴會上的致辭中表示:“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如何推動冰雪運動的廣泛傳播,首先要保證全體兼顧。五環旗下,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運動員同場競技,不少國家首次派出運動員參賽。中國代表團也首次實現“全項目參賽”,體現了高度的廣泛性。其次要實現全民參與。長期以來,中國屬於冰雪大國,但並非冰雪強國,老百姓對冰雪運動的熱情與關注參差不齊。截至2021年10月,我國居民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達3.46億,冰雪運動已經廣泛融入百姓的生活,這不啻是中國舉辦冬奧會的一大成就。再次要注重全程創新。承辦冬奧會是一項系統工程,豐富的物質基礎與雄厚的科技實力無疑舉足輕重。我們不僅如期建成了服務於各項比賽的高品質、高科技含量場館,而且取得了多項創新,比如建成全球第一條360度迴旋賽道,將“水立方”改造為世界上首座“水冰轉換”的奧運場館,建成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首鋼滑雪大跳臺等。放眼未來,如何良性保護與利用這些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産和科技創新成果,是一項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起向未來”,這是奧運精神的高度傳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精神力量的形成,源於實踐,其傳播與普及,則依託行動。綜觀北京冬奧會全程,各國健兒們以卓越的表現生動詮釋了何謂更快,何謂更高,何謂更強。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彼此惺惺相惜,互相點讚、歡呼乃至擁抱的舉動,再次印證了體育無國界,友誼誠可貴的真理。與此同時,冬奧會期間,數十場外事活動密集舉行,中方和相關國家簽署和發表數十份雙邊文件,北京“冬奧時間”亦是中國外交“高光時刻”。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奧會主席巴赫時表示,“世界各國與其在190多條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條大船上,共同擁有更美好未來,所以我們提出了‘一起向未來’的北京冬奧會口號。”小船與大船之喻,不單是形象的奧運精神之喻,還是現實的國際格局之喻,更是深沉的人類命運之喻。面向未來,與其孤零零乘一國小船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不如彼此團結一致,一道長風破浪、勇往直前。這需要各國擯棄狹隘的偏見與私利,堅守全人類共同價值,遵循超越國界、族群、意識形態等藩籬羈絆的大愛,攜手建設和諧合作的國際大家庭。
“一起向未來”,這是文明互鑒的更新傳遞。“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體育是文明交流互鑒極佳的方式。從開幕式上的“雪花火炬”“二十四節氣”到閉幕式的“折柳寄情”“紅藍交織”,妙到毫巔地彰顯了中華文明特有的“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處世之道、“一葉知秋,見微知著”的美學準則、“五湖四海,天下一家”的家國情懷、“熱誠好客,依依惜別”的東方浪漫。北京冬奧會閉幕式結束後,張藝謀導演坦言:“我認為這次冬奧會開閉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自信,我們放下了包袱,完全放鬆自己才可以浪漫。”倘若説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一次中國文化自覺的深刻表達,那麼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則是一種中國文化自信的全面展示。這種自信來之不易,它絕不是故步自封的文化自戀,也並非求人觀賞的文化自憐,更不是虛張聲勢的文化自負,這是源自千年積澱、歷經百年奮鬥、終在新時代鑄就的有底氣的自信,有志氣的自省,有骨氣的自強。正是胸懷這份厚重的自信,中國才能在諸多國際平臺上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多積極貢獻。
未來已步步到來,不確定仍不確定。在這樣一個國際形勢風雲激蕩,新冠肺炎疫情依舊肆虐的時代,北京冬奧會的精彩答卷,猶如給徬徨不決的世界提供了一份中國方案,貢獻了一種中國智慧。當然,衝破危機的迷障,沒有中國是不行的,但光有中國是不夠的。這個世界,始終需要愛,讓我們攜手並肩,一起向未來!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