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有的放矢)

2022-02-22 20:2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基層宣講是打通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最後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努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需要我們積極創新方式方法,讓群眾坐得下、聽得進、弄得懂、記得牢,把基層宣講陣地建設成為團結教育引導基層群眾的精神家園。雲南作為多民族的邊疆省份,既不斷增強理論宣講的權威性,又注重運用基層經驗,建好用好各地特色宣講團;既保持宣講“有高度”,又確保宣講“接地氣”,取得良好效果。

  解決好“講什麼”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一個重要環節是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基層宣講工作,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回應基層所想、群眾所惑、百姓所盼,講出“百姓味道”“時代味道”。既要講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理”,又要講如何解決一家一戶實際問題的“小道理”;既要聚焦推進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大主題,又要聚焦關係群眾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小話題;既要有集中統一的權威宣講,又要有為不同受眾量身打造的個性化宣講。緊扣老百姓關切點,析事明理、解疑釋惑,讓群眾願意聽、聽得懂、有收穫。突出形勢政策宣講,契合廣大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的關切,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與當地各項事業發展實踐相結合。講清楚黨的初心使命,把來之不易、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展示給群眾,把幹事創業、開拓未來的信心和決心傳遞給群眾,把群眾需要的知識傳授給群眾。

  解決好“誰來講”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受眾差異化要求宣講分眾化,新時代理論宣講對宣講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堅持突出地方特色,建好用好各類宣講隊伍。打造專家型宣講團,突出宣講權威性。高標準組建宣講隊伍,按照政治素質好、理論水準高、熟悉省情民情、宣講經驗豐富的標準,通過精心遴選,組建由主要領導幹部和資深專家教授組成的宣講團,對黨的創新理論進行闡釋宣講。用好地方特色宣講品牌,發揮基層宣講品牌在引導群眾、鼓舞群眾方面的獨特作用。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讓群眾唱主角,發揮優秀青年、英模人物、駐村幹部、烈士親友等群體的作用,組建基層品牌宣講隊伍,注重貼近地方實際,貼近當地幹部群眾實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活動,擴大宣講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宣講“接地氣”“冒熱氣”。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組建少數民族宣講隊伍,充分吸納熟悉黨史和黨的民族政策、能用民族語言宣講的人員,開展“雙語”宣講,讓民族幹部成為推進理論大眾化的行家裏手和理論宣講的主體。

  解決好“怎麼講”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需要在宣傳方式上不斷創新。在民族地區開展理論宣講,要充分考慮民族特點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注重宣講藝術。一是增強宣講鮮活度。基層宣講要注意滿足群眾需求,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講道理、務實有效解困惑。我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黨的創新理論、黨史故事、發展成就編排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結合“送戲下鄉”,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講,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中推進理論傳播。二是增強宣講靈活度。把理論宣講和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用好民族節慶活動,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創作編排一系列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的文藝作品,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把挖掘弘揚民族歷史文化、習俗文化、生態文化與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結合起來,在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推進理論傳播。三是增強宣講貼近性。高度重視面向青少年的宣講,將理論宣講與學校思政課相結合,組建“雲嶺青年宣講團”“紅領巾巡講團”等各類宣講團,深入青少年中進行宣講。同時,打造青少年自己的宣講舞臺,讓孩子帶動孩子、帶動家庭。

  解決好“在哪講”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受眾在哪,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理論宣講同樣如此,人民群眾在哪,黨的聲音就要傳播到哪。在基層民族地區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要因地制宜用好各類場地、激活各種資源。一是用好紅色資源。充分用好地方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等資源,深入挖掘講好我們黨的光榮革命傳統和革命先輩的崇高品格、寶貴精神,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二是靈活選用宣講場所。結合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將宣講場所搬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城市廣場、公交車上,靈活運用座談會、田埂會、火塘會乃至送“講”到府等形式,對基層幹部、群眾進行宣講。三是拓展網路宣講陣地。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新理論宣講,將大講堂與微課程相結合,根據不同受眾群體需求,創作推出一批富有時代氣息的融媒體産品,讓“雲上”宣講有聲有色。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