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起向未來 | 十大關鍵詞記錄非凡冬奧

2022-02-21 18:52: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冰墩墩每次出場都會引起“圍觀”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

  中國運動員運動服上展現中國元素 攝影/本報記者 胡金喜

  志願者服務獲運動員稱讚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

  北京冬奧會冰面有“最快的冰”之稱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20日晚,隨著冬奧會火炬的熄滅和會旗的移交,2022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在本屆冬奧會上,“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得到了怎樣的踐行?“雙奧之城”“綠色辦奧”“中國元素”等十大關鍵詞,帶你感受北京冬奧這場體育盛會。

  關鍵詞1

  雙奧之城

  展現更加積極向上的風貌

  隨著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北京這座歷史名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從2008年夏天到2022年冬天,14年的不斷發展和積累,讓北京這座城市展現出了更加積極向上的風貌。

  作為“雙奧之城”,北京為世界奉獻了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它不僅寫就了千年古都與奧林匹克運動相遇的全新篇章,也成為中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生動注腳,北京的城市發展將會借此機會邁上新臺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準迅速提升。正如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所説,“創造豐厚的冬奧遺産,為主辦城市和廣大民眾帶來長期的、積極的收益,是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2

  綠色辦奧

  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綠色辦奧是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中國做出的承諾,經過6年多來的不懈努力,北京冬奧會通過低碳場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從而保障了北京冬奧會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

  提到“低碳場館”,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家游泳中心進行的水冰轉換了,從2008年的“水立方”到如今的“冰立方”,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名稱變更,更重要的是通過可轉換的鋼材支撐系統和可拆裝的制冰系統,達到綠色辦奧的目標。

  在北京冬奧組委確定的“可持續向未來”的願景中,將實現奧運歷史上首次場館100%由綠色電力供應,全面實現碳中和;冬奧場館在賽後將積極申辦、舉辦高水準賽事,也將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關鍵詞3

  閉環管理

  為冬奧人員提供防疫保障

  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關鍵,國際奧會新聞發言人馬克亞當斯評價道:“我們正在非常成功地舉辦世界上最複雜的國際比賽或活動之一。(疫情防控)是(冬奧會)保障工作上的一個挑戰,我要向我們的中國朋友和同事們致敬,他們做得真的非常棒。”

  為了舉辦一屆成功且安全的大賽,北京冬奧會採取了嚴格的閉環管理措施,同時還根據每天的情況,邀請中外醫學專家對閉環內的疫情發展趨勢進行研判,並對一些措施進行調整。

  當然,防疫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還和《北京冬奧會防疫手冊》的推出不無關係。它的推出和不斷完善為全體冬奧會參與者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裏面事無巨細地介紹了各級各類人員應該遵守的規定以及能夠享受到的服務。即將開始的冬殘奧會,也將沿用現行的《防疫手冊》,但是會進行有針對性調整,制定特殊人群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4

  冰墩墩

  冬奧會上演“一墩難求”

  冰墩墩在北京冬奧會上的影響力遠遠超過賽事吉祥物本身,“一墩難求”的情景從開幕式當天就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現象。除了憨態可掬的形象,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是冰墩墩成為“爆款”的原因。

  從開賽前冰墩墩的“卡門”事件,到後來外國媒體記者對於冰墩墩的追捧,再到首枚金牌産生後“金墩墩”的登場亮相,冰墩墩成為了冬奧會上的“頂流”,這更加折射出北京冬奧會的巨大魅力。

  關鍵詞5

  中國元素

  展示東道主的熱情和文化自信

  北京冬奧會賽場上可謂中國元素滿滿,大到雲頂滑雪公園的賽道,小到運動員戰袍和護具上的圖案,無不彰顯中國元素,體現出東道主的熱情和文化自信。

  在賽場上,不但中國運動員的比賽服上展現著各種中國元素,就連外國運動員也樂於展現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嚮往。法國高山滑雪運動員馬蒂厄費弗爾頭盔上就繪有大熊貓、龍、長城,還有近來網路熱捧的錦鯉圖案,一下子拉近了他和中國的距離,而他更是直接地表示,就是希望通過這些帶有明顯中國元素的圖案,為中國人民送去問候;加拿大單板滑雪名將莫裏斯的滑板上印有一隻大熊貓;瑞士單板滑雪運動員胡貝爾在社交媒體上直接發佈一條老虎裝扮的視頻,以慶祝中國農曆虎年新春。

  關鍵詞6

  最快的冰

  十次打破冬奧會紀錄

  一次打破世界紀錄,十次打破冬奧會紀錄,“冰絲帶”沒有辜負“最快的冰”的稱號,在北京冬奧會上迎來了世界平原冰場的最佳表現。

  這座從外形上呈現完美弧線的新建場館,體現著綠色奧運的主題,也凝結了科技創新的“中國智慧”。它在冰面上的成就同樣高,作為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製冷的冰面,整個賽道的冰面硬度一致,非常有利於運動員滑出好成績。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系統的應用使國家速滑館碳排放量接近於零,兼具綠色與環保特色。

  這只是冬奧場館“黑科技”的一個縮影,像首都體育館用最新的聲光電技術打造“最美的冰”,國家游泳中心的“水冰轉換”,國家體育館運用“冰雪項目互動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讓觀眾以多個角度看冰球比賽,五棵松場館6小時“冰籃轉換”,還有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採用毫米級雙曲面混凝土噴射及精加工成型技術,1.9公里的賽道一次性噴射澆築成型等,無不體現了科技冬奧的力量。

  關鍵詞7

  “人中之龍”

  帶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

  谷愛淩把“人中之龍”寫在雪板上,把龍紋圖案印在滑雪服背後,希望自己也能像龍一樣一飛沖天。在北京冬奧會上,還有這些“人中之龍”——從任子威、武大靖、李文龍,到創造了速度滑冰奧運紀錄的高亭宇,獲得職業生涯大滿貫的隋文靜、韓聰,堅守四屆圓夢的徐夢桃、齊廣璞,再到18歲就站上巔峰的蘇翊鳴,他們都成了鼓舞國人精神的偶像,必將帶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

  此外,還有很多運動員實現突破,從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到雪車雪橇,填補了一個個中國冰雪的空白領域,他們都成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種”。

  關鍵詞8

  中國製造

  讚譽度不斷擴大

  冬奧會堪稱最好的展示平臺和最棒的“項目孵化器”。一批批國産智慧化、數字化冰雪産品、冰雪設施、冰雪裝備應運而生,不僅幫助中國選手實現突破,還幫助其他國家選手實現獎牌夢想,體現了共用的精神。

  中國製造的威力,展現在很多細節中。中國短道速滑選手在北京冬奧會上身穿的比賽服由國産品牌安踏設計製造,同時具備最輕、最透氣和強度最大的特性。這種運動服採用最新360度全身防切割技術,強度達到鋼絲的15倍。整套服裝布料還能將空氣迅速導流,讓空氣阻力大幅減小,堪稱“冰上鯊魚皮”。國産雪車同樣為中國選手量身定做,運用航太科技幫助中國選手提速。

  本次冬奧會,國産品牌贊助國外運動隊也比比皆是,從比賽服、領獎服到雪板、訓練設備等,“中國製造”的讚譽度不斷擴大。

  關鍵詞9

  最美名片

  志願者服務獲得高度讚揚

  “我們要特別感謝全體志願者。從我們抵達的第一刻起,你們就給了我們賓至如歸的感受。你們眼中的微笑溫暖著我們的心。謝謝你們,志願者!”這是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先生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致辭中對志願者的評價。在賽時,他又多次與志願者見面,互贈紀念品,對志願者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讚揚。可以説,一屆精彩的奧運會離不開運動員的精彩表現,也離不開包括志願者在內的幕後英雄們所做出的貢獻。

  北京冬奧會共錄用了18000余名賽會志願者,其中北京賽區佔比約63%,延慶賽區佔比約12%,張家口賽區佔比約25%,青年人佔了94%。”為了讓志願者更有歸屬感,北京冬奧會還設立“志願者之家”,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為志願者設立專屬場所。有了更堅強的後盾,志願者們克服了疫情防控、冰雪運動特殊性以及三個賽區來回奔波的挑戰,全情投入到志願服務中,進一步擦亮了這張“最美名片”。

  關鍵詞10

  三億人上冰雪

  掀起冰雪運動熱潮

  國家體育總局日前公佈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已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到24.56%。而在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選手優異表現的激勵下,冰雪運動熱潮將在全國範圍內持續升溫,帶動更多的人上冰上雪。而這也會給冰雪運動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作為冬奧會舉辦城市,北京在過去幾年時間裏,冰雪人口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如果説之前參與的大多是打冰球的少年,那麼近年來拿起雪板走上雪場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多,北京密雲、延慶以及河北張家口、崇禮雪場人頭攢動的場景隨處可見。與此同時,“北冰南展”也讓更多南方地區的人們有機會接觸到冰雪,參與冰雪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本版文/本報記者張昆龍

  統籌/汪浩舟

  冰立方供圖/新華社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