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全媒+冬奧“法官”怎麼當?北京冬奧會唯一中國籍仲裁員白顯月告訴你

2022-02-18 18:05: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新華社天津2月17日電(記者白佳麗)在北京冬季奧運會賽場裏,有一個特殊的“法院”——2022年北京冬奧會CAS特設仲裁庭,如果運動員在賽場上發生糾紛,或者某一方對相關判罰不服,這個“法院”的“法官”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公正的裁決。

  來自天津的白顯月律師,是北京冬奧會CAS特設仲裁庭裏的唯一一名中國籍仲裁員。

  奧運會上的“法庭”

  今年1月18日,國際體育仲裁院確定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建立奧運特設仲裁庭,為冬奧會提供快速、高效的爭議解決服務,國浩律師(天津)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白顯月被任命為特設仲裁庭仲裁員。

  “20世紀80年代,隨著世界體育蓬勃發展,尤其是跨國體育運動的興盛,各類體育糾紛開始增多。”白顯月介紹,國際奧會認識到,在體系內建立一個專門處理體育糾紛的解決機構迫在眉睫。

  1984年,國際體育仲裁院作為國際奧會下屬機構正式成立。經過了近40年的發展和完善,因其獨立性、中立性和權威性,被人們稱為國際體育界的“最高法院”。

  1996年,奧運會特設仲裁庭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首次出現並沿用至今。

  “參加奧運會是很多運動員的夢想,特設仲裁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公平、正義和效率,保護運動員權利和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白顯月説。

  

  白顯月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現場。(受訪者供圖)

  24小時內做出仲裁裁決

  “做一名好的奧運會仲裁員,其實很有難度。”白顯月説。

  “快”就是首當其衝的難題。白顯月説,體育糾紛有特殊性,奧運會賽程密集、時效性強,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短暫而寶貴,原則上,奧運會仲裁裁決應該在立案後24小時內做出。

  “這意味著如果出現需要仲裁的情況,我們需要加班通宵完成裁決,才能保障接下來賽事的公平,也為運動員爭取時間。”白顯月解釋,在迅速解決糾紛的同時,公平是最核心的使命。

  實現公平的裁決,除了依靠裁決流程外,還需要仲裁員擁有紮實、深厚的法律知識,以及解決國際爭議的經驗,“這都非一日之功,優秀的仲裁員可能需要在相關領域深耕十多年。”白顯月説。

  國際仲裁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身影

  白顯月已經當了20多年的律師,2008年開始,他逐漸參與國際仲裁,曾代理中國奧運會冠軍佟文在國際體育仲裁院的案件,並獲得中國運動員在該機構的首次勝訴。

  4年前,白顯月受國際體育仲裁院指派,參加了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的亞運會,成為2018年亞運會體育仲裁庭6名仲裁員之一。

  

  白顯月在北京冬奧會工作區。(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我國體育仲裁人才隊伍明顯發展壯大。”白顯月説,體育事業的發展是我國體育法律人才成長的基礎環境。如今,國際體育仲裁院已經有11名中國籍仲裁員。

  不僅僅是體育仲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仲裁員正在參與各個領域的國際仲裁。

  “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更加密切深入,我國的國際仲裁隊伍也在快速成長。”白顯月説,“隨著更多新生力量的注入,相信我國仲裁人員參與國際商事、體育、投資爭議等的機會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