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最近,牛津這場關於中國的辯論很有看頭

2022-02-18 09:2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字號

  【俠客島按】

  最近,有著190多年曆史的牛津辯論社舉辦了一場辯論,主題是“與龍共舞:中國,是敵是友?”

  參與辯論的嘉賓都是大咖。一方是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他號稱是西方世界的“中國通”,發言態度強硬,對中國充滿猜忌;另一方是英國前商務大臣兼貿易委員會主席文斯凱布爾(Sir Vince Cable),他從自己與中國打交道的經歷發言,展現了對華理性務實的態度。

  現場辯論視頻近期在中國社交網站上熱轉,凱布爾的發言更獲得了中國網友的廣泛贊同。俠客島編譯了他的部分發言內容,供大家參考。

  我們應該歡迎中國成為超大經濟體

  白邦瑞可能是世界上最權威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他在書中寫道,中國有一項試圖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的“秘密戰略”,稱有一名中國叛逃者跑到美國,説中國正發起一項天大的秘密發展經濟計劃:到2020年趕上美國的經濟規模。

  但我要説,25年前,我在倫敦一家跨國公司的辦公室裏,僅憑一些統計數據、計算器和常識就能算出,到2020年,中國肯定會成為世界超大經濟體。

  這不是什麼秘密,就是簡單算術: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當中國每人平均生活水準達到美國的1/4時,中國經濟規模就能趕上美國。

  這怎麼就成了問題?我們應該歡迎這樣的事,那意味著很多中國窮人也能過得體面。而當中國經濟繼續增長,每人平均生活水準達到美國一半時,中國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2倍。實際上,到21世紀中葉,不只中國,印度也很有可能成為經濟上的超級大國。

  目前的“世界霸主”“超級大國”必須逐步適應這個現實:其他國家可能會擁有同等甚至更大的經濟體量。100年前英國是世界第一,英國人花了一個世紀適應排位下滑的事實。英國現在排第8,剛被印尼超過,但我們已經習以為常。

  美國的主要問題在於,不習慣也不適應這樣的基本事實。美國無法接受將被其他國家超越,也不適應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過去70年,這個體系由美國領導,我們都從中受益。

  想跟中國建立良好關係,就要學會尊重中國

  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什麼秘密。中國模式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有兩個非常基本的原則:

  一是強調穩定與安全。在一個世紀的動蕩(革命、內戰、戰爭)後,中國從未隱藏自己的處世邏輯,即追求穩定。

  二是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水準。這主要通過將資本主義市場要素引入中國來實現。國家控制下的市場經濟、活躍的市場競爭體系、國企和私企的市場競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已然奏效,且十分成功。當然,中國也遇到一些麻煩,如消費不足、企業負債等。

  如果中國變成日本那樣,我們就不必擔心。但如果中國模式繼續成功,面對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黨長期執政的政治體制”的組合體,我們與其相處時會遇到哪些問題?

  有人會説民主。我們相信民主,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接受了另一個系統來處理與英國有關的特定問題,比如香港。

  我必須得説,中國人早就清晰表述過香港問題的“紅線”。40年前與撒切爾夫人談判時,鄧小平就説過,中國本可以像印度或印尼對待殖民地那樣處理香港問題——派軍隊過去,24小時內搞定一切。但中國人沒這麼幹,他們看到了保持香港一定獨立性的好處,處理得更巧妙。不過,一切都有限度。鄧小平説得很清楚,在香港,你可以批評共産黨,但要是發生暴力騷亂,中國政府就會介入。

  那些以民主和言論自由為名的人,向警察投擲燃燒瓶、破壞立法機構,他們扼殺了香港的民主。對中國來説,遊戲規則一直很清楚。允許什麼、禁止什麼,中國人一直不含糊,沒有不誠實。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

  外交政策也是如此。多年前,在墨西哥城,有人問“中國與西方的關係是怎樣”,習近平説,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西方。意思是中國不招惹西方,西方也別來招惹中國。這話讓我們明白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如果你想跟他們建立良好關係,就要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主權,那是中國開展外交事務的基礎。

  中國是另外一套制度體系,強調獨立自主,不會接受別國干預內政。我們必須採取現實主義策略,對此要有清晰認知。

  與中國合作是有利的

  我始終認為,對英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來説,與中國保持接觸是有利的。中國公司收購了塔塔鋼鐵;中國人將在英格蘭東北部大力投資電池産業,客觀上將推動英國的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因為中國市場銷售利潤,路虎公司生意興隆;阿斯利康研發疫苗之所以經費充足,來自中國的利潤支撐功不可沒;包括牛津在內,英國大學高度依賴12萬名中國留學生,他們支付了全額學費。

  儘管有很多關於中國不公平做法的抱怨,但中國幫助保持了世界貨幣體系的穩定。他們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總有人説中國會利用這筆資産破壞國際金融體系,稱中國正發動貨幣戰爭,但這並未發生。擾亂國際金融秩序和世貿組織的不是中國,恰恰是特朗普總統!他撤回了對世貿組織的支援。

  説到智慧財産權,在我看來,不少國家和地區,包括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甚至美國,在各自早期發展階段,都曾從英國竊取智慧財産權。這是趕超式發展常有的做法。但中國現在已經引入智慧財産權法庭,不少外國公司在案件中勝訴,中國正在適應全球負責任經濟夥伴的要求。

  我們過去常在談判中抱怨,希望中國開放市場,開展自由貿易,最突出的是要求開展金融服務。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努力推動金融業開放,一些大公司如黑石、摩根大通等,都在中國開設子公司,購買中國股票。中國已承擔起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義務。

  還有一些更重要的議題,如疫情、氣候變化等,我們必須與中國合作。在氣候問題上中國常被描繪成“壞人”,他們的排放量的確非常大,但這不是按每人平均或歷史累計排放計算的。中國正視氣候問題,引入了碳交易,擁有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力推低碳減排。如果不與中國合作,我們將無法解決氣候問題,因為你不可能在冷戰環境下達成全球合作。

  我們處在一個新世界,必須務實

  有人將中國與納粹德國相提並論,這令人相當反感,兩國沒有任何可比性。這種用語只會損害我們的討論。

  關於新疆,的確存在爭議。但設想一下,如果中國對美國人説,你們必須廢除憲法第二修正案,禁止持槍,否則我們不會和你們談貿易,因為我們中國人對美國槍支氾濫和人民被殺感到非常失望,我們不喜歡,這違反中國人權觀念,你得修改憲法,用中國的方式定義人權,然後我們再談貿易……

  這顯然不可能,沒法談了。我們需要謹慎對待人權問題。中西方價值觀存在很大差異,如果你在談判中拿人權問題開場,像拜登政府那樣,那只會關上對話大門。

  就世行、IMF和聯合國目前的大多數衡量標準而言,中美經濟規模大致相等;就購買力平價指數而言,中國可能體量更大。他們是IMF和世行的股東,中國在WTO中的地位也決定了,我們必須把他們當作超級經濟大國及規則制定者。他們在談判中非常強硬,但至少他們是體系的一部分。

  英國為什麼要跟中國合作?因為脫歐。這個理由絕對令人信服。如果你説想跟具有相同價值觀、相同標準的國家合作,就應該留在歐盟。但英國脫歐了。這意味著我們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嘗試與未來的大型增長性經濟體接觸,包括中國、印度、巴西,或許還有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我們處在一個新世界,必須務實。

  根據我的經驗,你可以跟中國談人權。我曾向中方提出勞工權利問題,當時我説,你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工人不能罷工;我代表邪惡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我們有最低工資和工會,可以解釋一下原因嗎?之後我們進行了非常文明的討論,聊了半小時,我給他們看了一些英國最低工資的政策説明。我注意到,在習近平主席共同富裕政策下,中國勞工市場的情況正在改善。

  這例子也説明,即便是人權問題,也可以用一種明智方式跟中國打交道,而非只會大喊大叫。

  中國人生氣的原因很明顯,這就是為何關於“種族滅絕”的討論如此致命。我不清楚那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我注意到,即便是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經濟學人》也稱,不會使用“種族滅絕”這個詞,因為它顯然不適用。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詞。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言論被接受,前提就是選擇正確的詞。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