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這個“開門紅”表明投資中國大有可為

2022-02-17 17:5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中國商務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10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折合美元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

  對中國而言,這一亮眼數據不只是實現了經貿領域一個“開門紅”,更重要的是向外界傳遞出關鍵資訊:外資對中國市場信心依舊,中國作為投資目的的吸引力仍然強勁。

  在商言商。外資願意拿出真金白銀投資中國,是因為中國市場能為它們帶來可觀的利潤。就在上週五(11日),上海市政府舉行了2022年首次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53個外資項目集中簽約,涉及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汽車、時尚消費品等領域,投資總額高達54.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43億元。其中,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就有21個。在疫情仍然嚴峻、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低迷的背景之下,中國引得外企爭相加碼投資,既是有效防控疫情的成果,更盡顯超大規模市場魅力。

  對外資企業而言,首先看重的是中國大市場持續釋放的增長潛力。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1%,繼續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固定資産投資規模超過50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9.1%,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絕對拉動力。

  這樣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讓外資充滿信心。新加入的企業希望在此站穩腳跟,在華投資多年的“老朋友”則立志繼續深耕。比如,全球光學和光電行業領先企業卡爾蔡司今年計劃在上海新設立兩家公司,每個項目的投資金額為3000萬美元。蔡司集團大中華區首席財務官兼數字轉型官克裏斯汀馬丁表示,該公司將大幅提高中國在集團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提高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德國豪馬格(中國)機械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彼特雷格納稱,該公司擬申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外資如此青睞中國市場,還在於中國投資“軟環境”持續優化。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壓減,自貿試驗區製造業限制條目實現“清零”;22條穩外資措施出臺,東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協同發力;深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文件……一項項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落地,讓投資中國的跨國企業更安心、更放心。

  不久前,中國德國商會與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聯合發佈的2021—2022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71%在華德企計劃繼續增加在華投資。中國商務部近期問卷調查顯示,在3000多家重點外資企業中,高達94.9%的企業對在華經營前景總體持樂觀態度。

  更多的有利因素正在聚集。隨著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如期生效,未來區域內的經濟合作必將催生出更多投資中國的機遇。這對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而言彌足珍貴。

  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釋放更多增長潛力,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打造更加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與世界共用更多經濟高品質發展紅利。可以預見,將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意識到:投資中國,大有可為。(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