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格防控疫情、堅守安全底線 奉獻安全的冬奧盛會

2022-02-10 09:15: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嚴格防控疫情 堅守安全底線

  奉獻安全的冬奧盛會

  北京冬奧會正在火熱進行中。高山滑雪等高危險系數的項目,不僅是對運動員的考驗,也是對醫療保障工作的考驗。

  如果在賽場上出現意外,如何在第一時間對受傷運動員實施救治?2月9日,北京市延慶區委副書記黃克瀛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運動員救治方面,針對風險最大的高山滑雪項目,高山滑雪中心共設置了4個運動員醫療站、2個觀眾醫療站,還有20個FOP醫療站(賽道醫療站)。同時,安排了8個救護車組、2架直升機參與救援。整個醫療團隊中,包括外籍滑雪醫生、國內滑雪醫生、醫療站人員等共180人。目前,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已經累計為121名涉奧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其中包括7名運動員。

  安全是重大體育賽事必須堅守的底線。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及舉辦過程中積極貫徹“安全”辦賽要求,在嚴格執行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和保障參與冬奧會、冬殘奧會的人員安全、場館設施安全、賽事後勤保障系統和相關支援系統的安全,全面做好安全統籌,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和應急預案,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對冬奧會每一個環節進行安全監測,突顯我國重大體育賽事的籌辦能力,彰顯我國體育軟實力,辦好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

  涉奧人員全程疫苗接種、每日進行核酸檢測、閉環管理防止疫情外溢……嚴格疫情防控,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構築安全屏障

  “安全是辦好冬奧會的重中之重。而説到安全,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以,沒有防疫安全,就沒有成功辦奧。”不久前,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趙衛東説。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脅之一。為築牢北京冬奧會全方位防疫屏障,國際奧會、國際殘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先後發佈第一版、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疫手冊》(下稱《防疫手冊》),明確了“簡化辦賽、疫苗接種、閉環管理、有效處置、防控一體化和統籌兼顧”六項防疫總體原則。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全面研判風險隱患,制定各個賽區統一標準的應對方案、應急預案,精簡了非必要環節、活動和人員數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風險。”趙衛東表示。

  北京,特大城市,人口超過2000萬;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入境人員預計將超過2.5萬。面對國際社會的冬奧熱情,如何確保奧運相關人員和社會面嚴格區分開,防止出現疫情外溢?答案是“閉環管理”。

  根據第二版《防疫手冊》,除醫學豁免外,所有涉奧人員來華至少14日前須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未接種或未完成全程接種的,將進行21天集中隔離觀察。從入境到離境,實行全流程、全封閉、點對點的閉環管理政策。

  “在閉環內,所有人都需要每日進行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在閉環內酒店或冬奧村集中住宿,只允許乘坐冬奧專用車輛往返指定閉環場所,不得與閉環外人員接觸,更不得與社會面接觸。”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介紹。

  記者了解到,閉環內運作的交通工具同樣封閉管理,包括高鐵專列在內,都有特定的防護要求,全程不與環外人員接觸。除人員以外,物品傳遞同樣是防疫重點,場館閉環內外區間將通過硬質隔離進行分區管理,通過緩衝區實現閉環外向閉環內的物品傳遞,垃圾也將實行嚴格管控。

  冬奧會期間,如果發生感染、出現病例怎麼辦?北京冬奧組委疫情防控辦公室副主任黃春表示,這次冬奧會是在疫情下舉辦的,有感染者或者局部小規模聚集性疫情,都是可能發生的,不過組委會已經做好多套應急方案以應對突發情況。“假如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陽性病例,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將把感染者送到專門的隔離設施區,即三個賽區針對無症狀的感染者專門設置的隔離設施區;如果出現確診病例,會將其送到指定定點醫院。”

  防疫措施嚴格,但不失溫度。在閉環的大區域內,運動員還是可以通過專用的交通工具,在駐地、場館、場館之間以及三個賽區之間自由流動。考慮到運動員在冬奧村內逗留的時間最長,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冬奧村的設計處處體現出人性化關懷。冬奧村食堂提供來自世界各地菜品共計678道,讓運動員人不離村即可品嘗全球美食。由於冬奧會賽時正值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功能表還包含了“春卷”等特色菜品,為冬奧增添“年味兒”。咖啡廳、健身房等設施,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鍛鍊環境和休閒娛樂的空間,隨處可見的綠植、溫馨的音樂,則起到紓解情緒和安撫心靈的作用。

  “此外,針對冬奧村內住宿、餐飲、清廢、引導四個一線服務場景,我們積極探索有溫度的防護模式。結合冬奧官方圖形色彩、崗位職能,我們為賽時服務保障人員設計了輕便、美觀、方便穿脫且具有日常防護功能的工作服。”北京冬奧組委奧運村部綜合處處長、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場館運作團隊秘書長馬博洋介紹。

  安全辦奧,中國決心堅定。“由於開發出這套(閉環)系統,中國民眾接觸到病毒的機會已經降到最低。”美國外交學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

  “我相信鋻於我們掌握的資訊,冬奧會防疫措施非常嚴格,也非常有力。”世衛組織負責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説。

  在巴西運動員妮可西爾維拉看來,北京機場的防疫檢測措施非常迅速方便,自己下飛機後很快就登上了前往冬奧村的大巴。“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下運動員的活動受到一些限制,但冬奧會的工作人員已經盡所有可能做到了最好。”

  場館設施和運作、氣象服務、醫療救護……精心做好賽事相關服務保障準備工作,確保安全辦賽

  走進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可以看到冬奧賽道旁,雪白色塔桿之間平展著一塊塊雪白色防風網,上面繪製著鮮艷的冬奧會會徽,成為雲頂滑雪公園的一道風景。

  歷屆冬奧會的雪上項目比賽,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強風的困擾。強風不僅影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還可能危及運動員的安全。為了比賽安全進行,防風設施不可或缺。

  “為確保北京冬奧會運動員的安全,我們首次在U型場地和空中技巧場地設置防風網。”雲頂滑雪公園競賽場館設施副經理陳榮欽説。

  記者了解到,雲頂滑雪公園加裝的防風網加入了抗紫外線材料,在零下30攝氏度力學性也能得到保證,且阻燃性好,在抗低溫電力控制系統下防風網收納方便,系統可將運動空間內超過10米/秒的風速降至3.5米/秒。此前,冬奧會上使用的防風網都由國際上專業機構提供設計和産品,而雲頂滑雪公園的防風網則是由河北當地的科研團隊研發而成,經過了國際雪聯的品質檢測,完全達到專業要求。

  冰雪賽事的安全保障涉及場館設施和運作、氣象服務、醫療救護等諸多方面,必須精心做好賽事相關服務保障準備工作,確保安全辦賽。

  位於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是目前世界上難度最大的比賽場地之一。最長的滑降賽道起點海拔高度2179米,落差約900米,全長3公里左右,平均坡度超過30%,最大坡度接近70%……北京冬奧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就在“創國內雪道落差之最”的這裡同臺競技。

  與極強的速度感與觀賞性相伴而生的還有危險性。運動員從山頂下衝時一旦技術動作不到位,就有可能發生比賽事故,造成人身傷害。

  早在2018年,北京冬奧組委就著手啟動了滑雪醫生的組建和培訓工作,按照北京冬奧組委統籌、屬地衛生健康委負責、定點醫院組織實施的原則,進行滑雪技能強化培訓工作。2019年2月,由來自北京、河北的72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冬奧滑雪醫療保障夢之隊”正式成立,在北京冬奧會上承擔賽時滑雪場賽道的醫療救援保障工作。

  為了保障運動員的安全、及時開展雪上救援,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山地運作保障團隊成立了中國第一支被國際雪聯認可的雪上賽事救援隊——高山救援隊。

  “高山救援隊目前共有中外救援隊員40余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媒體總監惠士橋告訴記者,一旦運動員在賽道上出現摔傷等情況,最近點位的救援隊員和滑雪醫生會馬上到達現場,根據滑雪醫生判斷,救援隊員對傷員進行相應的緊急處理。

  之所以要成立高山救援隊,主要是因為每個救援點位配備的滑雪醫生雪上能力相對薄弱,在陡峭又光滑的賽道上行動或多或少會有不便,高精度的施救則變得更加困難。高山救援隊與滑雪醫生配合做好醫療救援,保障運動員生命安全。

  “站在雪道內保障所有人的安全,這是我一輩子最光榮的事。”高山救援隊隊長高宇表示。

  與夏季奧運會相比,冬奧會更加依賴氣象條件,氣象因素也直接影響著相關賽事能否順利進行。風力、風速、氣溫、降雪、雪溫、雪質、能見度等,都事關運動員的安全與比賽成績。

  精密監測是基礎。目前,我國已在核心賽區建成50多套賽道氣象站,加上多部各類天氣雷達,形成“三維、秒級、多要素”監測網路。賽時,裝備保障人員每天會對觀測設備進行常規維護;遇到極端天氣時,還要對設備進行應急維護。在預報方面,氣象部門建成了京津冀區域500米解析度、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100米解析度、逐10分鐘快速更新的中國氣象局北京快速更新迴圈數值預報系統,具備了“百米級、分鐘級”精準預報能力,有效提升了冬奧賽區預報準確率。

  梳理風險隱患、完善應對方案,各方聯動守護“平安冬奧”

  “全面梳理風險隱患,制定完善應對方案和應急預案,妥善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只有‘安全’,才能確保為實現‘精彩’提供起碼的保證。”趙衛東説。

  北京冬奧會安全保障工作至關重要。北京市公安局提前制定各類方案預案,嚴格落實安全監管、安檢核驗、交通保障等措施,指導各場館安保團隊提升內部安全水準,同時強化指揮調度,加強社會面整體防控,為冬奧會安全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

  2月8日,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在北京賽區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中國選手谷愛淩完美發揮,以188.25分的總成績獲得冠軍,奪得冬奧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金牌。

  首鋼滑雪大跳臺坐落于石景山區首鋼園群明湖畔。作為首鋼滑雪大跳臺的安保經理,馮濤這名“老公安”賽前每天都要在這兒走上一圈,進行安全巡視。

  “2021年6月滑雪大跳臺基礎設施施工全部完成,臨時設施開始建設,涉及安保工作一系列施工建設,為確保搭建位置、規格符合之前的規劃和標準,必須反覆實地踏勘了解掌握情況。”馮濤告訴記者,“2.7公里的封閉線幾乎每日一圈,臨時設施搭建的集中區域早晚必看。日行萬步,最多時達到3萬步。”

  安保工作並不局限于場館內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南山窯白旗檢查站緊鄰242省道,自北進入崇禮,這裡是必經之地。

  “每天約有580輛車從這裡進入崇禮區。”白旗檢查站站長告訴記者,“我們每天24小時4班次不間斷在站執勤,每班次12人同時在崗,同時配備先進的安檢查控設備,嚴格查控品質。”

  驅車行駛在崇禮太子城冬奧核心區,“注意防火”的標識牌隨處可見。冬奧會安全涉及防火防事故、應急處突等諸多方面,堅守安全底線還要完善防火、防事故等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應急演練,確保萬無一失。

  崇禮區將森林草原防火作為落實“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安全底線工作,以冬奧核心區為重點,加強對森林草原防火系統“眼睛”和“大腦”的建設,以科技力量為森林草原安全提供智慧守護。目前,全區已建設森林防火視頻監控點73個,森林防火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了95%。

  “林火視頻監控點具備火災智慧識別、超高清野外監測功能,可以對監控範圍內1平方米的火情進行自動識別報警處理,誤報率、漏報率均低於萬分之一。”崇禮區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楊國軍介紹。

  與此同時,河北省冬奧消防安保專班第一時間進駐賽區,已經開展實戰演練150余次,完成了15次全要素滅火救援綜合演練。賽區消防隊站、車輛裝備、消防水源和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設施全部建設完成,達到國內一流標準。

  前不久,河北省交警系統開展“迎冬奧保安全保暢通”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動。“此次行動將持續到冬殘奧會結束,為冬奧順利召開營造安全、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河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