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們的事業,就是總書記説的那個‘1’”(欣欣向榮的中國)

2022-02-09 13:0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把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應該是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理念。

  ——習近平

  “得糖尿病頭幾年,每到年底,醫保賬戶就沒錢了,轉年頭一兩個月買藥,都得自己先掏錢。有一天買完藥發現,賬戶裏餘額竟有1萬多!不會是假的吧?一查,還真有這麼多。”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金沙高級中學教師翁華告訴記者,“總書記來的那天,我彙報的就是這事。”

  2021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明市沙縣總醫院實地了解醫改惠民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健康是1,其他都是後面的0。1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總書記指出,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三明醫改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鑒。

  “診費全報銷,藥也很便宜”

  上午9點半,沙縣區總醫院一樓門診大廳裏秩序井然,胸前斜挎著紅色條幅的志願者在自助機前幫老人辦理流程。大廳正中,“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大字格外醒目。

  去年3月23日,就在這座大廳裏,習近平總書記説:“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把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應該是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理念。”

  要説大廳裏最忙的窗口,三明市醫保局駐沙縣區總醫院醫保服務站得算一個。“總書記當時就站在這裡跟我交談,聊了三四分鐘。”翁華打開手機裏的“閩政通”APP,把個人醫保賬戶那一頁展示給記者:“你看嘛,現在餘額還有11700多元!”

  醫保賬戶從“入不敷出”到“年有結余”,咋做到的?

  翁華算了筆賬:報銷起付線低了,從900元降到600元;個人報銷比例從70%提高到了90%;藥品價格也降了,自己常吃的瑞格列奈片,“很便宜啦,一天才幾毛錢”。

  “總書記還叮囑我,要注意健康、保重身體。這話我一直記得,按時打針吃藥,每天多走路,一年來病情控制得蠻好!”翁華説。

  手持A81號單的陳奶奶從包裏摸出一本揉皺了的“特殊病種病歷本”,同醫保卡一起遞給窗口醫生孫黎影。陳奶奶83歲,滿頭銀發,“來給我和老伴拿降壓藥。”

  醫保卡插入讀卡機,陳奶奶和老伴的病史、用藥記錄在電腦螢幕上一目了然。開完藥,孫黎影叮囑老人:“還是一樣兩盒,注意按時按量服用。”從問詢到拿藥不到2分鐘。像陳奶奶這樣來拿藥的慢性病患者,孫醫生每天要接待200多名。

  陳奶奶説,以前得先花掛號費,再去科室找醫生,回回要排隊;自從高血壓被列入醫保特殊病種,門診就能開方拿藥,診費全報銷,藥也很便宜,還能省下時間去跳廣場舞。

  説著,陳奶奶舒展雙臂,給記者比劃了幾個常跳的舞蹈動作:“別看我歲數大了,身體還蠻靈活,坐公交都是自己來。看,白頭髮撥開,底下還有黑的呢!”

  “群眾能少負擔一點是一點”

  從門診大廳上四樓,進血液透析治療室得先穿鞋套,防塵防污。52歲的張開洪躺在病床上,正接受持續4小時的血液透析。罹患尿毒症14年,他每週要從青州鎮到沙縣區總醫院做透析。

  “剛開始很絕望,還跑過幾個大城市看病。這幾年好多了,血透在縣裏就能做,關鍵還免費。”張開洪告訴記者,三明醫改後,尿毒症被納入特殊病種,過濾小分子毒素的常規“血透”免費,過濾中分子毒素的“血濾”每次個人只需負擔30元左右,全年治療下來,醫保內的自付比例不到1%,“做得起啦”。

  醫保服務站工作人員石志端介紹,目前三明醫保列出的27項特殊病種,基本涵蓋了常見致死致殘的大病。數額高的,一年可報銷門診費30萬元、住院費60萬元;報銷比例通常在70%以上,高的能有95%。“這樣患者就有底氣,敢來住院、治病,生活就有指望了。”石志端説。

  以小吃聞名全國的沙縣還有一點特殊:在外打拼的小吃從業者眾多,他們在外地看病,怎麼辦?

  “只要有當地暫住證或營業執照就能辦理異地就醫結算,報銷比例也能達80%以上。”石志端説,“春節期間,我們推出了返鄉免費核酸檢測服務,手機上就能預約,隨到隨做。”

  萬小英是沙縣區總醫院黨委書記,走路説話風風火火。去年3月,聽完她關於三明醫改的現場彙報,總書記説:“我很關注你們的改革。這是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覺悟擔當。”

  “真是倍感振奮!總書記勉勵我們,在過去成績的基礎上繼續把衛生健康事業朝前發展。”萬小英把記者領到一面展板前,“當時總書記看這個柱狀圖可仔細了。裏面有個數據,2019年三明每人平均醫療費用1734元,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46%。最新數據又降了,1678元!可別小看這幾十塊錢,群眾能少負擔一點是一點。”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省”

  沙縣區有個松林村,戶籍人口1700多人,幾乎人人都存著彭健康的手機號。每天都有村民來找老彭拿藥,順便量血壓、測血糖。有行動不便的老病人打來電話,老彭騎上摩托就去送藥。

  在松林村,頭疼腦熱,村民找老彭,嚴重了就轉鄉鎮衛生院,實在不行再送縣市醫院。“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總書記提出的目標正在三明逐步實現。

  除了看病,老彭現在工作的一個重點,是對村民進行健康管理,包括宣傳健康知識、跟蹤身體狀態、監護用藥等。老彭説:“村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

  老彭是村醫,三明醫共體的神經末梢。在沙縣區的醫共體中,總醫院是頂端,下轄12個基層分院,也就是之前的鄉鎮衛生院所,基層分院負責管理128個村衛生所。

  有了資源下沉、觸角廣泛的醫共體,總醫院就可以遠端問診。“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省”,“縣裏的專家村口看”,2021年沙縣區總醫院開展遠端視頻會診105批次,接診病情控制欠佳的慢性病患者925人次,為基層同步影像診斷1.4萬人次、心電診斷近1.7萬人次。用村民林木英的話説,“從前看病是麻煩,現在看病很方便。”

  村民健康檔案也能第一時間上傳到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有了健康數據,“治未病”就有了基礎。

  2021年,沙縣區總醫院找來第三方機構,為全區5000多名40—60歲的重點人群進行腸癌早期篩查。篩出的高風險人群,醫院免費做腸鏡檢查。依託醫共體高效的組織體系,不到2周,這項公益性腸癌早篩就全部完成。區裏開“兩會”,有人大代表跑來找萬小英詢問:這樣的公益醫療服務,下回能不能讓在外務工人員也享受到?

  一年來,借助資訊化手段,沙縣區總醫院還篩選出曾因肺炎住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為其免費接種肺炎疫苗;開展兒童過敏原篩查,避免孩子因某物過敏引發支氣管哮喘;針對起早貪黑的小吃從業者,總醫院還開展生化、B超等常規項目的免費體檢,並送上50周歲“健康大禮包”……從“治已病”到“治未病”,沙縣區總醫院的探索既走心又暖心。

  “對醫生來講,大家少得病、晚得病乃至不得病,那才高興。”萬小英説,“總書記要求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的事業,就是總書記説的那個‘1’,這是多麼光榮的使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