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冰墩墩”何以征服世界?——專訪“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

2022-02-08 08:5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廣州2月7日電(記者王浩明)冬奧會開幕三天,吉祥物“冰墩墩”徹底火了。商場排隊五個小時只為一“墩”,外國記者甚至改名“墩墩”傾情“帶貨”,讓“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直呼“始料未及”,而“冰墩墩”的爆紅也帶來啟示與思考——如何用設計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設計如何助力“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新華社記者7日專訪了“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曹雪。

  “冰墩墩”何以征服世界?

  這幾天,在冬奧閉環裏,冬奧特許商店門前總是排起長龍,全球各地人士競相購買冬奧吉祥物等特許商品。而在冬奧閉環外,冬奧特許商店排隊的中國顧客也是一眼望不到頭。在北京王府井的冬奧會特許商店,為了買到“冰墩墩”,不少顧客在寒風中排隊數小時。

  與此同時,不少運動員、記者和冬奧會官員的心都被“冰墩墩”俘獲,紛紛自願“帶貨”。日本記者甚至改名“義墩墩”為“冰墩墩”代言。

  “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曹雪説,自己的兒子去廣州的特許商店購買也失望而歸。雖然從一開始就對自己團隊的作品很有信心,但他對“冰墩墩”如此爆紅感到“始料未及”。

  “冰墩墩”為什麼能“征服”世界?

  2月6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越野滑雪男子雙追逐(15公里傳統技術+15公里自由技術)比賽,吉祥物“冰墩墩”在現場與觀眾互動。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曹雪説,“冰墩墩”受到大家的歡迎,不是帶著一幫人漫無目的的頭腦風暴,而是一定要有理論和策略性的思考。“冰墩墩”穿上冰殼,臉上有冰絲帶,大家都覺得很好看,其實形式美感背後有基本規律,其中重要的規律就是“對比統一”。

  “硬與軟,透明與不透明,黑與白,冰絲帶五環顏色的色彩對比,都實現了視覺審美層面的對比統一,但同時又做到了一舉兩得,做成衍生品也會帶來不一樣的觸覺體驗。”曹雪説。

  “冰墩墩”和歷屆奧運會吉祥物不一樣,不是單一材質、單一觸覺體驗,堅硬的冰殼包裹著一個毛絨的熊貓,用曹雪的話來説——冰殼之下有一分“暖和軟”,“人們在寒風中等待就是為了最後手中能捧上一份溫暖”。

  1月31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中國燈展上,一名兒童手捧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新華社發(王韡攝)

  好賣才是硬道理

  曹雪認為,“冰墩墩”的走俏,無疑是一個産品在商業上的成功,但這種成功對其文化性和藝術性的表達也非常重要。曹雪認為,吉祥物設計的起始點是文化性和藝術性,但只有商業上取得成功,才能將這兩者表達和體現出來。

  “熊貓是文化元素本身,怎麼樣把它變成讓人喜愛的熊貓就是好故事的開始,終極的表現就是商業性。好賣是硬道理,如果這個吉祥物不可愛,我們就會陷入自説自話和自娛自樂。”曹雪説。

  “冰墩墩”草圖。曹雪攝

  其實,“冰墩墩”的熱銷,也可以看做“國潮”崛起的又一個生動樣本。曹雪認為,“國潮”不是中國元素的簡單拼貼,而是要把中國的歷史文化融入設計的DNA,才能生長出真正的“國潮”。

  “從國畫、京劇這些國粹開始,我們看世界和進行表達是不一樣的,不能表面化地把中國文化理解成中國元素,曾經有人説是不是要給‘冰墩墩’加上長城、華表這樣的元素。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設計語言和講故事的方式就太單一了。視覺傳達是‘傳而有達’,你表達了,別人沒有接受不叫傳達。很多所謂‘國潮’只是把中國傳統元素隨便貼在産品上,其實做‘國潮’要真正地讀懂中國,‘向過去要未來’。”曹雪説。

  設計能夠“四兩撥千斤”

  曹雪認為,設計是最為直觀的講故事方式,“冰墩墩”借助奧林匹克的平臺講出了中國故事,其實不管是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還是工業設計,都可以講好中國故事。通過設計這門通用語言,會讓世界更加讀懂中國。

  在頒發北京冬奧會紀念品儀式上的冰墩墩。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

  近年來,“中國製造”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而設計與科技創新一樣,是助力“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關鍵因素,“冰墩墩”的爆紅,也讓人看到了“設計力”帶來的能量。曹雪認為,設計是一種人文關懷。因此任何一項設計並非簡單的形式美,而是“介質”,在網際網路時代,任何産品都可能成為與人發生某種關聯的介質,“比如我們手上拿了一個遙控器,在使用的時候就在跟它溝通和交流,産品本身不是固定的,是動態的、有生命的”。

  曹雪曾提出一個引發設計界廣泛關注的話題“産業動漫化”——把動漫看做一種表達方式,實現“跨界”的工業設計。

  1月12日,即將完工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景觀亮相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奧林匹克景觀大道南端。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比如如果我做一個文具品牌,訂書機一張一合,像一個動物的嘴,把它做成一個角色,卷紙一抽一拉也可以做成一個角色,圓規有長長的腿也是一個角色,一系列文具産品本身做成角色,講學習和成長的故事,傳播上一下就區別於所有其他品牌,跟商業、産業結合起來,又是一種創造。”他説。

  “設計能夠‘四兩撥千斤’,因為設計的終極內核是哲學,不管東方西方,哲學是相通的,它能夠穿透一切。”曹雪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