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水南村裏的“廁所革命”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水南村裏的“廁所革命”
新華社長春1月21日電題:水南村裏的“廁所革命”
新華社記者陳俊、宗巍、高楠、金津秀
又是寒冬。對在長白山脈東麓的水南村裏幾乎生活了一輩子的康順姬來説,比東北的冰天雪地更折磨人的,是如何在冬天“方便”的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調研過程中,經常會問起農村廁所改造問題,在視察村容村貌時也會詳細了解相關情況。2021年7月,總書記再次對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求好不求快,堅決反對勞民傷財、搞形式擺樣子,並且要求一年接著一年幹,真正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小廁所、大民生”。看似事小的改廁,實則關涉許多農村基層工作難題。新華社記者近日來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考察調研過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走村入戶中,試圖透視一次“廁所革命”中的關鍵細節。
這是2021年8月3日拍攝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無人機拍攝)。
新廁所遭遇“水土不服”
在全國性推動之前,東北就點燃過農村改廁的“星星之火”。
地處中朝邊境地區的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是朝鮮族聚居村,人少、人老、人窮曾是水南村甩不掉的標簽。2013年,村班子決定依託民族特色發展民俗遊。
沒承想,村裏家家戶戶的傳統旱廁成了“絆腳石”。旱廁拆不掉,遊客不願來。“以前,老伴冬天上廁所摔過跤,孫子怕黑嫌臭也不愛回來住,更別提遊客了。”康順姬老人説。
在一次村民大會上,村幹部提議全村改建室內廁所。話音未落,村民們就“炸開了鍋”。
“朝鮮族民居的地炕連著灶臺,誰肯把廁所挪進屋?”
“廁所進屋了,豈不是吃喝拉撒都要在一起?”
“多少代人的生活習慣,你們開個會就能改了?”
……
一邊是村民洶湧的質疑,一邊是冰霜般的窮日子,村班子集體不知討論了多少次。最後是幾個有主見的村幹部帶起頭,定下和幾十戶村民“打樣板”——如果試點成功再向全村推廣。
試點戶先在自家屋內隔出衛生間,安上坐便。農村沒有配套的上下水系統,只能自家打井、挖沉澱池。於是,現實問題接踵而至:壓力不足,水抽不上來,馬桶衝不乾淨,經常淤堵、反味;污水滲入地下,污染了生活用水,“連燒飯都帶著一股臭味”……
不實用的新廁所遭到村民的排斥,一些試點戶乾脆把廁所鎖起來,用作倉房,你建你的水廁,我還用我的茅房……“水土不服”的新廁所讓村幹部們“打了臉”,但也讓他們意識到,農村“廁所革命”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絕不是簡單的“搬進屋”;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注重實際,科學引導,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
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村民在村子裏的小廣場上打掃衛生。(2021年8月3日)。新華社記者顏麟蘊攝
辦實事更要“實事求是”
2015年7月在吉林延邊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將“廁所革命”推廣到廣大農村地區。
水南村改廁的轉機來了。不久後,水南村成為延邊圖們市農村改廁示範點。
圖們市給出了兩套方案供村民選擇:一是政府主導,對規定的2平方米改廁面積,全由政府出資;二是村民自主改廁,對改廁面積、衛浴設施有更高要求的,政府給予每戶2000元改廁補助,達到驗收標準即可。“這些舉措增加了群眾改廁的自主權和參與度。”圖們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名壯説。
我國幅員遼闊, 南北氣候差異大, 水資源分佈不均衡,經濟條件不同,各地區在開展“廁所革命”中各有各的難。而在高寒、缺水的東北農村地區,難在供水、排污、防凍三道關。
圖們市結合各村地形地貌、人口密集程度,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專項治理——建設一套相對完備的農村給排水地下管網。這項工程並不“光鮮”,大部分攻堅工作都“深埋地下”。
供水難,村子依託鄰近的水庫和村裏的機電井解決日常用水及水廁供水;
排污難,圖們市對給排水管網進行整體設計,全村開展雨污水分流提升改造,將管網接入圖們市開發區集中管網;
防凍難,將排水管深埋至地下2.2米,並纏上保溫帶,每隔30米設一個檢查井,調節池設計了電加熱裝置,解決冬季管道凍害和日常檢修維護問題;
……
在推進“廁所革命”中,當地政府幹部“摔過跟頭”,也收穫了經驗:一要防止脫離實際水土不服,二要防止只重視硬體設施而忽視村民生活觀念,三要防止“重建輕管”。
“闖關”建起來,更要寫好“後半截文章”。“村民們啥都往馬桶裏倒,我們常是正吃著飯,就接到村民的報修電話。”該村民兵連長崔學善回憶説。如今,村幹部“撂下筷子修馬桶”的故事已成為笑談。石峴鎮探索成立專業的廁所維修隊,對維修、管護實行專人專責,及時排查用水、排水隱患。
基層群眾説,管護短板補上了,改廁才真正改到群眾心坎裏。
上圖為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村民康順姬在打掃院子裏的旱廁舊址;下圖為康順姬打掃室內水衝廁所(2021年8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顏麟蘊攝
好經就是要念在“群眾心坎”上
如今,水南村的室內衛生廁所改造率達100%,群眾的生産生活也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廁所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是如廁之“便”。
記者在入戶走訪時發現,每家每戶都把廁所收拾得整潔明亮。“以前上旱廁,大家也不在意搞衛生,自從有了水廁後,大家都可重視衛生了。”外出務工8年的村民老宋説,村民們的生活理念與從前比大不一樣了。
“小家”的如廁環境得到改善,“大家”的人居環境也隨之提升。飛檐碧瓦的門樓、古色古香的院墻、乾淨整潔的街路……近年來,水南村陸續實施了公路水泥堤防工程、飲水安全提升工程等民生項目,面貌一新的水南村吸引著遊客紛至遝來。
“旅遊産業越來越火,有了室內廁所後,住宿費從過去的每晚20元漲到了80元,搞民宿的村民一年增收五六千元。”水南村村委會副主任金國星説。通過産業帶動和項目分紅,2017年底,水南村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2020年底,村集體收入達到90余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約1.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多了,咱村鄉村振興的底氣更足了。”吉林省醫保局駐水南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馮昕説。
水南村是農村改廁的一個縮影,為東北高寒缺水地區推進“廁所革命”蹚出了一條路。
更多的“水南村”和新的改廁經驗已在路上。以吉林省為例。2019年以來,吉林省根據東中西部各地區實際,探索“宜水則水、宜旱則旱、以水優先”的模式,統籌推進無害化衛生旱廁和集中管網農廁改造。2021年6月,吉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農村戶用衛生旱廁建設技術規範》地方標準,為全國其他乾旱、高寒地區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旱廁改造提供技術參考。幾個月後,吉林省出臺了《關於紮實推進吉林省“十四五”農村廁所革命的實施意見》,為紮實推進農村地區改廁保駕護航……
據相關部門統計,2021年,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
如今,康順姬家也有了新建的室內廁所。“你看,現在不光有了坐便,洗澡也方便了,孩子們也願意從城裏回來住了。”
康順姬家是近年來全國農村累計完成改廁的4000多萬戶中的一戶。“十四五”時期,隨著“廁所革命”走向縱深,越來越多的農戶將告別“夏天味大蚊蠅擾,冬天路滑凍屁股”的“尬廁”,享受民生工程創新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參與采寫:司曉帥、顏麟蘊)
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村民在打掃自家室內的水衝廁所(2021年8月3日)。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