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約大牌|再次把奧運會承辦權授予北京是正確選擇——訪國際奧會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

2022-01-18 16:4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約大牌|再次把奧運會承辦權授予北京是正確選擇——訪國際奧會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國際奧會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再次把奧運會承辦權授予北京是正確的選擇,並且表示如果未來還有拿到奧運會承辦權的機會,相信中國至少有10個以上的城市都有能力舉辦奧運會。

  

  2021年10月19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希臘首都雅典的帕納辛奈科體育場,由希臘奧委會交接給北京冬奧組委。北京冬奧組委特別代表、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在交接儀式上展示北京冬奧會火炬。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談“雙奧”:再次把奧運會承辦權授予北京是正確選擇

  北京即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過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

  于再清表示,當年國際奧會在對2008年奧運會承辦城市進行評估的時候有一句話,“如果把2008年奧運會的承辦權交給北京,北京將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産”,“(事實證明)這個評價是正確的”。

  通過舉辦2008年奧運會,中國對奧林匹克運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為承辦本屆冬奧會積攢了豐富經驗,他舉例道:“本屆冬奧會由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賽區之間距離較長,但這個問題隨著高鐵的修建迎刃而解。”

  

  1月6日,在京張高鐵太子城站,一位記者在G9981次北京冬奧列車車廂前合影。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在全球疫情情況下,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備遇到了新的挑戰,對此,于再清表達出信心:“中國對疫情的控制在全世界最好,我們也非常放心,不會因為冬奧會在防疫方面給中國增加任何負擔。所以雖然北京冬奧會還沒有舉行,但是我確信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基於北京通過舉辦2008年奧運會獲得的豐富經驗、中國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深入認識和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出色表現,于再清認為,再次把奧運會承辦權授予北京是正確的選擇。

  談遺産:“奧運遺産”一脈相承

  于再清介紹説,奧運遺産是指奧運會在舉辦之前、籌備期間和結束之後為承辦城市、當地人民和奧林匹克運動創造的長期利益,主要分為社會遺産、文化遺産和體育遺産三個方面。

  “我們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而做出的投入,比如基礎設施、道路交通等這些都是社會遺産;文化遺産方面,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們在中小學中推廣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奧林匹克理想,評選出500多所奧林匹克示範校。”

  

  1月12日,首都體育館內景。新華社發(王洋攝)

  此外,于再清認為,北京冬奧會在籌備過程中對2008年奧運遺産進行了充分的利用。他舉例道:“‘鳥巢’是舉辦2008年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場館,也是本屆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舉辦地;首都體育館在2008年是排球館,這次是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場館;水立方變身成冰立方,將承辦冰壺項目的比賽。”

  除了對2008年的奧運遺産進行深入利用,本屆冬奧會也將留下意義深遠的奧運遺産。“這次遺産的重點在於能夠普及和推廣冰雪運動,推動體育産業特別是冬季體育産業的發展,使體育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大幅度提高。”于再清説。針對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這一消息,他表示:“這是最重要的遺産,也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

  談影響:中國至少有10個城市能舉辦奧運會

  于再清説,在籌備冬奧會的過程中,北京冬奧組委與國際奧會協調委員會保持緊密的工作聯繫。協調委員會將協調過程中的情況及時彙報給國際奧會執委會,中國承辦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能力和水準,得到了國際奧會的廣泛認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奧組委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簡約安全辦賽,北京將為世界呈現一場精彩的奧運盛會。

  

  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冬奧組委主席蔡奇視頻會見了國際奧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新華社記者陳鐘昊攝

  于再清還特意介紹説,對於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表示非常滿意,並多次表示“期待北京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申辦奧運會這種頂尖的比賽,對於提高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們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于再清説,“如果未來還有拿到奧運會承辦權的機會,我相信我們中國至少有10個以上的城市有能力舉辦奧運會,在推廣奧林匹克運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傳播和平理念方面不遺餘力。”

  出品人:許基仁

  製片人:周傑

  監製:彭東

  統籌:李麗、姬燁、吳俊寬

  記者:李麗、高萌、丁文嫻、王楚捷、王舒晴(實習)

  剪輯:王舒晴(實習)、吳俊寬

  編輯:樹文、吳博文、周欣

[責任編輯:商林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