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又有25個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2022-01-10 15:50:00
來源:中國鐵路
字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的進軍號令,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注入行動力量。

  2021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舉全路全行業之力,持續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場鄉村振興中的“鐵路行動”正如火如荼開展,以幫扶新成效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一年來,鐵路部門勇當先行,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鏗鏘步伐:一條條新線開工建設、建成通車,在遙遠的山鄉熱土鋪就希望路;一列列公益性“慢火車”風雨無阻穿行于大山間,為鐵路沿線百姓築就幸福路;一個個創新幫扶項目落實落地,為脫貧地區群眾開闢致富路。

  希望路:鄉村振興打下鋼筋鐵骨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年來,鐵路建設碩果纍纍、喜報連連:拉林鐵路、中老鐵路、張吉懷高鐵、京港高鐵贛深段……一條條新線在華夏大地縱橫延展,為鄉村振興戰略打下鋼筋鐵骨,連接無數人的夢想和希望。

  ——6月25日,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歷史性地實現復興號對31個省區市全覆蓋,翻開西藏和高原鐵路建設發展新篇章。時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委副書記、市長旺堆説:“鐵路大大促進了西藏和內地的聯繫,讓西藏旅遊業迎來了黃金時期。這幾年,西藏的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始終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態勢。”

  ——11月6日,瀾滄江畔,針對鄉村振興特別設立的火車站——小灣東站開通運營,雲南省南澗縣及臨滄市周邊鄉鎮30萬群眾因此受益。這座大臨鐵路上依山傍水、半橋半隧的車站,讓動車開到小灣東鎮百姓家門口,打通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最後一公里”。

  ——12月6日,“湘西最美高鐵”張吉懷高鐵開通運營,為湘西地區文旅業快速發展打通了“主動脈”、啟動了“新引擎”。“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黨支部書記施金通欣慰地説:“湘西進入高鐵時代,這對鄉親們來説是天大的喜事!相信我們的特色農産品能乘著高鐵的東風,銷往更廣闊的市場!”

  ——12月10日一早,定南老區人民自發來到定南南站,迎接首趟高鐵列車進站。這一天,京港高鐵贛深段開通運營,結束了江西省信豐縣、龍南市、定南縣和廣東省河源市不通高鐵的歷史,贛閩粵原中央蘇區迎來發展新機遇,“大灣區”牽手“老區”邁向共同富裕……

  鐵路部門制定實施鐵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方案,保持老少邊和脫貧地區鐵路建設投資傾斜力度,高品質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全年完成投資3728.8億元,佔鐵路基建投資的74.9%,拉林鐵路等一批新投産項目覆蓋76個老少邊及脫貧縣區,又有25個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加強鄉鎮車站、無軌站建設,主要服務鄉鎮及以下的客貨車站達到1300多個。

  改變的是時空距離,不變的是為民服務的情懷。一條條穿梭在崇山峻嶺間的鋼鐵巨龍,正讓閉塞的山鄉變為秀美的鄉村,讓寂寥的土地變為希望的田野。

  幸福路:“慢火車”向著春天開

  2021年,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旅行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鐵路部門持續創新客運服務模式,增加貨運産品有效供給,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運輸支撐,有效促進了鐵路沿線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改善,促進了人才、産業、資金加速向鄉村聚集。

  “現在,坐著‘慢火車’去縣城讀書的彝族娃娃一年比一年多。”堅守普雄至攀枝花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車”二十余載的列車長阿西阿呷説。像這樣開行多年來幾乎不漲價的公益性“慢火車”,全國共有81對,途經23個省區和37個少數民族地區,打造了流動的“惠民助農列車集市”,擦亮了服務品牌。

  2021年,公益性“慢火車”共運送旅客1374.8萬人次。火紅的櫻桃、翠綠的野菜、家養的雞鴨搭著“慢火車”賣出大山,沿線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日子越來越紅火;孩子們坐上“綠皮校車”走出大山深處,踏上求學成才的追夢之路。

  一年來,鐵路部門持續提升公益性“慢火車”開行品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提升“慢火車”沿線車站和列車裝備水準,探索開發“慢火車+鄉村遊學”“慢火車+旅遊慢生活”等産品,開行“熊貓專列”“京和號”等特色旅遊專列,帶動沿線服務業提質升級、鄉村旅遊産業興旺。

  此外,鐵路部門還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科學有序擴大“綠巨人”開行範圍。2021年9月,復興號上線咸陽至銅川鐵路,銅川市結束了20年來沒有鐵路客運的歷史,陜西省實現復興號在省內10個地級市全覆蓋。“綠巨人”帶領更多老少邊及脫貧地區駛入發展“快車道”,促進了沿線各要素優化配置、集聚發展,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貨運方面,鐵路部門加強貨運産品有效供給,讓鄉村集體經濟的“錢袋子”鼓起來。新疆棉花、東北糧食、廣西果蔬、雲南鮮花,各地特色農産品乘著一列列貨運列車發往全國各地,來自脫貧地區的農産品也搭著中歐班列遠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一年來,鐵路部門強化涉農物資運輸服務保障,持續補強貨運物流設施設備,保障支農惠農重點物資運輸,大力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冷鏈運輸、高鐵快運。2021年,鐵路在老少邊及脫貧地區運送貨物7.2億噸、同比增長3.8%,減免費用14.8億元。

  快慢結合、客貨共振、內外兼修,鐵路大動脈充分激發鄉村資源活力,搭建了共同富裕的快速通道,彰顯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責任與擔當,傳遞著高鐵時代的濃濃溫情。

  致富路:按下産業振興快進鍵

  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關鍵。要鼓勵和扶持脫貧地區和群眾立足自身資源,用雙手去創造美好生活。

  2021年12月1日,鐵路捐贈的退役內燃機車、客車車廂在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吊裝到位,前來圍觀的村民們紛紛拍手叫好。“有些上歲數的老鄉從沒坐過火車,這次在家門口體驗了一把,甭提多開心了!”姚磨村鐵路駐村第一書記張勝回憶道。

  2021年,鐵路部門在幫扶姚磨村投資延伸冷涼蔬菜種植産業鏈條後,還著力打造集蔬菜種植、休閒採摘、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惠及脫貧人口2800余人,增加就業崗位200余個。

  2021年,國鐵集團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加大對定點幫扶的河南欒川縣、陜西勉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新疆和田縣和省級幫扶點的支援力度,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37億元,突出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産業鏈條、發展特色産業、壯大集體經濟等重點,精心打造中國青年創新創業鄉村振興“頭雁”項目——“欒川印象”公共品牌、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發展示範點——原州姚磨萬畝冷涼蔬菜加工基地、陜西省人文地理示範基地——勉縣鄉村旅遊示範村唐家灣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和田縣達奎村等21個示範産業項目,著力提升幫扶地區産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創新消費幫扶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2021年度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國鐵集團3個案例榜上有名。“鐵路文創+鄉村振興”産品入選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久前,中國鐵路消費幫扶櫃累計銷售幫扶商品突破220萬件,覆蓋了30個省區市的56個省會級車站和67個客流量較大地級市車站,而這只是鐵路創新消費幫扶形式的一個縮影。

  一年來,鐵路部門用好職工“菜籃子”、鐵路客運市場、鐵路建設項目、鐵路網際網路用戶等消費市場資源,推動消費幫扶方式向産運銷一體化轉變,拓展完善“四網一櫃”鐵路消費幫扶體系,會同中央單位和社會企業發起成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重點企業聯盟,助力脫貧地區産銷對接,累計完成消費幫扶6.7億元,有力增強了脫貧地區造血能力,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就業穩,教育興,百姓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面對疫情影響,鐵路協同地方政府、路內外用工單位搭建就業資訊平臺,通過開行“點對點”返崗務工專列、鐵路建設用工優先培訓使用、鐵路運輸單位招錄用工、鐵路幫扶項目安排就業等措施,幫助脫貧地區實現就業超18萬人次。

  鄉村教育事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一年來,鐵路部門繼續加大對定點幫扶地區的教育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脫貧地區辦學條件、資助家庭困難學生,組織優秀黨團員青年開展助學支教工作,托起山區學子夢,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歷史的奮鬥已收穫纍纍碩果,未來的夢想亦終將成為現實。踏上新征程,前進的步伐將更加激越鏗鏘。

  新的一年,鐵路部門將繼續加快脫貧地區鐵路規劃建設,不斷提升鄉村地區站車服務設施品質,開好公益性“慢火車”,拓展消費、就業、教育等幫扶成效,助力幫扶地區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取得新成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鐵動力”,擘畫流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