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疫苗,給非洲帶來希望

2022-01-06 19:56: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原標題:中國疫苗,給非洲帶來希望(環球熱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7月6日,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工作人員卸載中國援助的新冠疫苗。

  中國駐中非共和國使館供圖(新華社發)

  非洲是全球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2022年1月2日顯示的疫苗接種數據,截至2021年12月29日,只有9.11%的非洲人口完成了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近期,奧密克戎病毒的快速傳播更加凸現了疫苗分配不平衡問題的嚴重性。關鍵時刻,為非洲帶來“及時雨”的是中國。中國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最早支援疫苗智慧財産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産合作。在有的國家超量囤積疫苗、大搞“疫苗民族主義”背景下,中國疫苗成為“人民的疫苗”“世界的疫苗”“可及的疫苗”,給非洲帶來了希望。

  “及時雨”,回應非洲真正關切

  據非洲疾控中心當地時間2021年12月30日發佈的數據,該地區累計確診9594088例,累計死亡228081例。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援引莫易卜拉欣基金會近日一份關於非洲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告指出,除非非洲70%的人口能在2022年底前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否則非洲戰勝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可能性將微乎其微。然而,該報告指出,在非洲50多個國家中,只有5個國家有望實現世衛組織定下的目標,那就是在2021年底前實現40%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種。

  中國是最早提出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的國家。早在疫情暴發初期,中國就提出新冠疫苗應成為全球公共産品,尤其要惠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疫苗供應最緊張的時期,中國克服自身困難率先向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截至目前,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億劑疫苗。近日,隨著援助非洲國家莫三比克的100萬劑新冠疫苗順利運抵,中國已向非洲53國和非盟委員會提供超過1.8億劑新冠疫苗。

  在非洲,中國疫苗帶來了希望。在奈米比亞,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28日,該國有約14.7萬人接種了2劑中國國藥新冠疫苗。在辛巴威,衛生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9日晚,在津全國約1400萬人口中,已有405萬人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其中306萬人完成兩劑接種。在該國接種的新冠疫苗中,95%以上為中國生産的新冠疫苗。

  在奧密克戎病毒快速傳播之際,中國再次挺身而出。近日,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國響應非盟制定的非洲60%接種率目標,鄭重承諾將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肯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説,當前非洲的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因受奧密克戎毒株影響有所上升,中國將再向非洲提供疫苗的舉措如同“及時雨”,體現了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向非洲提供的堅定支援。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也説,中國將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對於非洲國家而言是一場“及時雨”,中國的承諾回應了非洲國家的真正關切。

  説到做到,彌合全球“疫苗鴻溝”

  2021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援助辛巴威的新一批新冠疫苗運抵首都哈拉雷。這是中方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宣佈的向非洲提供10億劑疫苗的舉措之一。辛巴威2021年2月15日接收了中國援助的首批國藥集團生産的新冠疫苗,此後又接收多批中國援助的國藥集團新冠疫苗。辛巴威副總統奇溫加表示,中方此舉鼓舞了辛巴威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説到做到,盡顯大國擔當。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方宣佈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疫苗。會議結束以來,莫三比克、索馬利亞等多國已陸續收到中國捐贈的新一批新冠疫苗,中國對其他非洲國家的疫苗援助也在有序展開。

  中國還積極推動同非洲國家聯合生産疫苗。中國最早支援疫苗智慧財産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産合作。在中國政府指導下,中國企業已經和19個國家合作生産疫苗,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非洲國家。中國疫苗不僅在中國製造,也可以在非洲製造,還可以由中非聯合製造,以增強非洲本土生産疫苗的能力。

  2021年7月,中埃新冠疫苗合作生産項目實現100萬劑量産儀式。2020年12月,中埃簽署《關於新冠病毒疫苗合作意向書》。中國企業隨後與埃及企業簽署合作協議,並派技術團隊赴埃落實本地化生産合作。簽署協議僅半年後,中國疫苗在埃本地化生産項目正式灌裝投産,短時間內即實現100萬劑産量。埃及衛生與人口部部長哈萊此前曾表示,在埃及生産的疫苗將首先用來保證本土需求,剩餘部分將出口到非洲其他國家。

  除埃及之外,中國正在幫助更多國家實現疫苗的本地生産。2021年7月12日,中國國藥集團、塞爾維亞政府、阿聯酋G42集團關於《新冠疫苗合作生産備忘錄》簽約儀式線上上舉行,塞爾維亞和阿聯酋將在中方授權下在當地生産國藥疫苗。據阿聯酋媒體報道,阿聯酋與國藥合資建設的疫苗工廠將達到年産2億劑的能力,將為阿聯酋和其他中東國家提供大量疫苗供應。而早在2020年12月,中國科興公司在巴西的合作夥伴布坦坦研究所就開始在巴西生産中國疫苗,到2021年7月已交付了超過5000萬劑疫苗,佔巴西疫苗接種總量的43.4%,有力支援了巴西的疫苗接種工作。

  並肩抗疫,為全球合作樹立典範

  近日,擔任莫易卜拉欣基金會主席的蘇丹企業家莫易卜拉欣發表聲明説:“我們的基金會和其他非洲團體在這場危機暴發之初就發出警告——一個沒有接種疫苗的非洲有可能成為變異毒株的理想溫床。”他進一步説:“奧密克戎的出現提醒了我們,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一個全球性威脅,為全世界的人接種疫苗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但是,出口禁令和疫苗囤積阻礙了對非洲的疫苗供應。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提女士近期表示,如果富裕國家繼續把“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排除在外,那麼非洲就將無法實現疫苗接種目標,各國疫苗分配上的巨大差距也不會快速減小。此外,疫苗産量不足及疫苗獲取審批流程的遲緩也限制了疫苗在非洲的交付。

  中國擁有向非洲援助疫苗的善意,也具備對外援助的能力。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公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冠疫苗全年産能接近50億劑,預計今年産量超過30億劑。而且,中國疫苗在可及性與可負擔性方面表現優異。據英國廣播公司分析,中國疫苗儲存條件為2℃至8℃,現有冷鏈系統乃至家用冰箱即可滿足要求。此外,滅活疫苗的成熟技術適合量産,成本相對較低。這使得中國疫苗非常適合中低收入國家使用。英國《自然》雜誌曾刊文表示,“對許多國家來説,中國疫苗是唯一可及的疫苗”。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近日表示,中國的疫苗生産能力不斷提升,對非洲疫苗的供應是有保障的。目前,全球除中國外,共接種約56億劑疫苗,中國提供了其中的1/3。這些疫苗在100多個國家産生了良好療效和經濟社會效益。中國的態度是堅定和明確的,只要非洲人民有需要,中方就會持續不斷地向非洲國家提供疫苗,直至非洲徹底戰勝疫情。中國作為非洲國家的好朋友,願為非洲獲取更多疫苗作出新貢獻,為實現非盟確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種疫苗的目標提供強大助力,以實際行動體現中非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的優良傳統,詮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正如剛果(金)國家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剛果(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跨部門委員會協調人讓-雅克穆蔭貝所説,疫情發生後,非洲與中國守望相助、並肩抗疫。中國向非洲多國提供疫苗,派遣醫療專家組和醫療隊,非中抗疫合作為全球合作樹立了典範。(記者 張 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06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