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彌合“疫苗鴻溝”,中國一直在行動(觀象臺)

2022-01-06 19:54: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西方國家正在銷毀過剩的新冠疫苗,而最貧窮的國家卻一劑難求。”世衛組織全球衛生籌資大使、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近日發表文章指出,“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巨大的“疫苗鴻溝”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鴻溝”的一面是非洲肆虐的疫情和慘不忍睹的低接種率:非洲確診病例已超950萬,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諸多變異病毒層出不窮,而目前非洲的疫苗接種率還不足6%;“鴻溝”的另一面是富裕國家瘋狂囤積疫苗,甚至造成巨大浪費:戈登布朗的文章指出,目前,七國集團約有6億劑未使用的疫苗。

  出口禁令和疫苗囤積無疑阻礙了對非洲的疫苗供應。當負責為非洲採購新冠疫苗的非洲聯盟特使斯特拉伕馬希伊瓦手裏拿著包括最窮國家的錢興致衝衝之時,歐美的拒之門外無疑是兜頭一盆冷水。那些曾經把“人權”挂在嘴邊的歐美國家,其虛偽嘴臉在現實中被擊得粉碎。正如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説的,全球82%以上的疫苗被富裕國家購買,只有不到1%的疫苗流向貧窮國家。

  而且,他們把“口惠而實不至”演繹到了極致:西方各國9月承諾在2021年年底前通過“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為92個最貧窮國家40%的成年人口提供疫苗。截至2021年11月25日,美國只交付了其承諾疫苗的25%。根據英國艾爾菲尼蒂數據分析公司的數據,歐盟只提供了其承諾的19%,英國只有11%,加拿大5%,澳大利亞18%,瑞士12%。

  更有甚者,他們終於捐出的為數不多的疫苗也問題重重。近日,尼日利亞衛生部門宣佈,將銷毀歐洲捐贈的100萬劑新冠疫苗,因為這些疫苗運抵時僅剩4到6周的保質期,無法及時投入使用。塞內加爾當局日前也表示,年底前將有40萬劑過期疫苗被銷毀。無論是寶貴的疫苗被浪費,還是西方在這其中表現出的心機,都令人憤怒。

  由此,來自中國的善意與幫助尤顯珍貴。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國已向非洲提供1.8億劑疫苗,並與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合作生産疫苗。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為實現非盟確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的目標,中國宣佈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4億劑以中方企業與有關非洲國家聯合生産等方式提供。中國還將為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

  而且,中國研發的滅活疫苗保質期普遍在2至3年,且對運輸和儲存條件要求不高,適合在中低收入國家大規模使用,是真正的全球公共産品。英國《自然》雜誌曾刊文表示,“對許多國家來説,中國疫苗是唯一可及的疫苗”。

  危難時刻見真情。中國是非洲國家的好朋友。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的疊加影響下,中非守望相助,患難與共,詮釋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共同為非洲和全球戰勝疫情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