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山,幸福山
新華社昆明12月25日電 題:基諾山,幸福山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嚴勇
不久前,一面精心製作的基諾大鼓,滿載著基諾族群眾對黨的感恩之情和為中國“鼓勁”的心願,從西南邊疆的基諾山送到北京,收藏在中國民族博物館。
從最後定族、率先脫貧到鄉村振興——我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正奮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守住成果不能鬆勁。兩年多來,基諾山正發生越來越多的新鮮事:徒步旅遊悄然興起,“半山酒店”緊鑼密鼓推進,鬥茶、美食大賽愈加紅火,“特呢朵”山貨街聲名遠揚……
綠浪起伏的基諾山,是希望的山,幸福的山。
“鼓舞”基諾山
在基諾族的創世傳説中,他們是“從大鼓裏走出來的民族”。這面送到北京的大鼓,由基諾大鼓舞傳承人白臘先和徒弟們用3個多月時間製作而成。
繃皮、刷漆……今年6月底,大鼓做成。白臘先帶領基諾族群眾跳起大鼓舞。“共産黨帶領我們過上好日子,我們把最好的禮物獻給黨!”他説。
鼓聲回蕩在青山綠水間。1979年6月,國務院正式確認基諾族為單一民族,成為我國第56個民族。目前,全國僅2萬多人的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在基諾語裏,“基諾”意思為“舅舅的後代”,除了語言、服飾外,“特懋克”節、大鼓舞等也是基諾族特有的傳統文化符號。
基諾山基諾族鄉一景(12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四面八方的幫扶資源向基諾山匯聚,2019年基諾族成為雲南率先實現整族脫貧的“直過民族”之一。隨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基諾山鄉繼續攜手社會各界,在培育産業、提升基礎設施、開展技能培訓等方面做文章。
統計顯示,從2016年至今,已有財政專項、滬滇協作等各類資金近1.4億元投入到基諾山的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工作中。
基諾山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叫“特懋克”節,基諾語意為打鐵節。如今,基諾山的年輕人已不再打鐵,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他們新的生産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