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交部就中國和尼加拉瓜恢復外交關係等答記者問

2021-12-11 08:53:00
來源:外交部網站
字號

  2021年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經中法雙方商定,第八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將於12月13日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與法國經濟、財政和振興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將共同主持對話。對話將積極落實兩國元首在經濟財金領域達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識,就全球經濟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經貿、農業、航空航太、民用核能、科技創新、金融、第三方市場等領域合作展開討論。

  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機製成立於2013年,是中法兩國就經濟財金領域重大問題進行磋商協調的重要平臺,為深化兩國經濟財金領域務實合作,加強雙方在重大國際經濟財金議題上的溝通協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華社記者:今天上午,中國和尼加拉瓜恢復外交關係。請問當前形勢下中尼復交有何意義?

  汪文斌:今天上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尼加拉瓜外長蒙卡達舉行了視頻會晤,並視頻會見了正在中國訪問的尼政府代表團。雙方正式確認了中尼復交聯合公報中的所有內容。中方歡迎尼加拉瓜政府作出同臺灣“斷交”、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的政治決斷。尼加拉瓜由此成為第181個同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國家。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已經成為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尼方作出重要決斷,與中國恢復和發展正常關係,同絕大多數國家一樣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中尼復交完全符合雙方根本和長遠利益,必將得到兩國人民的歡迎和支援。中尼要築牢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共同擘畫兩國關係的發展藍圖,有序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創造福祉。

  尼方表示,尼中交往源遠流長,兩黨兩國之間有著革命友誼和兄弟情誼,尼中復交得到全體尼人民的支援。尼方對兩國復交滿懷誠意,將完全履行承諾,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支援中國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和行動。

  會見前,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同尼政府代表勞雷亞諾奧爾特加舉行會談並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加拉瓜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尼方不設任何前提地同中國復交,站在歷史正確一邊,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讚賞。尼加拉瓜是中美洲重要國家,中尼復交開啟了兩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開展各領域友好合作的嶄新篇章,我們相信兩國關係發展必將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中方也將繼續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

  中尼復交再次表明,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大義,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

  香港電臺記者:美國總統拜登在“民主峰會”首日發言稱,過去十年間,全球民主和普世人權水準不斷倒退,獨裁和專制政權企圖擴大對民主國家的影響力,試圖為壓迫政策和行為辯護,試圖煽動社會分裂和政治兩極化。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推進地緣戰略的工具。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地位,將民主公器私用,打著民主旗號煽動分裂對抗,破壞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是徹頭徹尾的反民主行徑。

  實現民主要講平等,而不能高人一等;要講法治,而不能霸淩脅迫;要講團結,而不能對立對抗。自封為“民主燈塔”的國家,恰恰是民主病態盡顯、民主赤字高企的國家。對全球民主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別的地方,恰恰來自那些打著民主旗號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任意施加單邊制裁、到處進行軍事干涉的國家。

  事實早已證明,把一國的民主模式強加給世界根本行不通。美國試圖按照美式標準把世界劃分為“民主”和“非民主”兩大陣營,公然挑動分裂和對抗。這種行徑只會給世界帶來更大的動蕩和災難,必然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反對。

  路透社記者:在中尼復交之際,中方是否將與尼加拉瓜展開經濟合作或給予經濟方面的援助?如果有,金額或規模有多大?

  汪文斌:首先我想告訴大家,中尼復交是政治決策,絕不是交易籌碼。尼加拉瓜決定同中國復交,是出於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是一項政治決斷,沒有任何經濟前提。中方高度讚賞尼方立場。

  同時我也想指出,中尼復交為兩國關係發展開闢了廣闊前景。兩國將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全面開展互利合作。雙方將加強各層級交往,不斷增進互信;積極開展抗疫合作,同時充分發揮互補優勢,積極推進務實合作和各領域交流,增進兩國人民福祉;雙方也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人民日報》記者:近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言人稱,古特雷斯將出席2022年北京冬奧會。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奧林匹克運動不應被政治化,“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意義不大,僅具象徵效果。俄羅斯副總理車爾內申科表示;美方企圖將北京冬奧會政治化,但奧林匹克運動不會受此影響。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北京冬奧會是全球冬奧運動員和冰雪運動愛好者的盛會。不久前,第76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北京冬奧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173個會員國共提該決議,這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北京冬奧會的大力支援。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和國家奧委會公開表態支援北京冬奧會。國際奧會主席巴赫也明確表示,舉辦奧運會是為了團結世界。政治勢力介入奧運會將導致奧林匹克運動的終結。奧運會如果被用來加劇世界衝突和分歧,將違背國際奧會的使命。

  我們歡迎各國運動員及相關人士來華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願同各方一道踐行“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為促進奧林匹克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今日俄羅斯記者:第一,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本週,俄羅斯總統與美國領導人也舉行了視頻會談。中俄領導人是否有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舉辦視頻峰會?第二,在中方看來,目前中俄雙方認為對雙邊關係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

  汪文斌:元首引領是中俄關係持續高水準發展的根本保障和最大優勢。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已會晤36次,為兩國“背靠背”戰略協作掌舵領航,對兩國全方位務實合作作出頂層設計,也為世界和平發展事業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主席已邀請普京總統明年2月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普京總統愉快接受了邀請。在此之前,兩國元首將繼續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密切交往。有關具體安排,請大家保持關注。

  香港電臺記者:當前仍有一些國家同臺灣保持所謂“邦交”關係,你對此有什麼評論?

  汪文斌:剛才我已經介紹了中方關於中尼復交的有關立場。我想再強調一點: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也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世界上雖然還有那麼幾個國家仍然和臺灣保持著所謂“邦交”關係,但這是臺灣當局大搞“撒錢”外交,不顧臺灣民眾的福祉,也是由於美國不斷向這些國家施加各種各樣的壓力。相信這些國家遲早會遵循五十年前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精神,同中國建立或恢復正常的外交關係。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更是時代大勢,不可阻擋。

  澎湃新聞記者:今天是世界人權日。個別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狀況提出關切。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人人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偉大夢想,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奮鬥目標。誰對一國人權最有發言權?誰才是一國人權事業的評分者?答案只有一個:本國人民。一種人權保障模式行不行,關鍵看它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一國人權事業好不好,關鍵看它能否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中國高度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中國共産黨的100年,就是爭取人權、尊重人權、保障人權、發展人權的100年。我們實現了近14億人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被世衛組織列為婦幼健康高績效的10國之一,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社保、醫療和基層民主體系。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兩大勝利,7億多人擺脫貧困,14億多人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這是中國人權事業巨大成就的最好注腳。

  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身於人類發展的坐標係中,始終致力推動世界人權事業不斷發展。我們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完善全球人權治理髮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主張、作出中國貢獻。當前,中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意氣風發地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中國人權事業必將在更高水準得到保障,中國也必將為國際人權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在人權問題上,沒有高人一等的“山巔之國”,也沒有誰有資格自詡為“人權判官”,更沒有誰可以揮舞“人權大棒”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中方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同各方開展人權對話與交流,但我們不接受人權“教師爺”。個別西方國家動輒對別國人權狀況指手畫腳,卻對本國疫情中漠視生命、草菅人命的現象視而不見,對歷史和現實中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置若罔聞,甚至以保護人權為由對他國霸淩制裁、窮兵黷武,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也是對國際人權事業的踐踏和破壞。我們敦促個別國家改改老毛病,切實反省自身在人權方面的劣跡,正視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值此“世界人權日”之際,我們呼籲,各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在人權領域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堅決反對人權政治化和“雙重標準”,共同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中國新聞社記者:有評論稱,美國在長達數個世紀的時間裏對印第安原住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但美國政府不僅從未真正反省改過,還對別國人權指手畫腳。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美國歷史上殘忍殺害印第安人,對其強制驅趕同化,通過立法系統性侵犯印第安人的人權。美國對印第安人實施的反人類罪行罄竹難書,早已構成事實上的種族滅絕。

  歷史上,美國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從肉體上實施種族滅絕。從建國到二戰結束的100多年的時間裏,美國對印第安人系統性種族清洗,導致印第安人口從15世紀末的500萬驟減至20世紀初的25萬。其中裴奎特、莫希幹、馬薩諸塞等10余個部落完全滅絕。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內戰時期的北方將領謝爾曼等均表示,“有必要滅絕全體印第安人部落”,“將印第安人趕盡殺絕”。美國還通過強制遷徙和保留地政策擠壓印第安人生存空間。美國1830年通過《印第安人遷徙法》,以武力驅趕、欺詐脅迫等手段強制約10萬印第安人遷徙至偏遠狹小的保留地,造成大批印第安人途中死亡。上世紀末,美國通過欺騙、強迫方式,將核廢料、工業垃圾等危害健康的廢棄物埋入印第安人保留地,引發嚴重環境污染,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連印第安人保留地都要“滅絕”。

  文化上,美國對印第安文化實施同化政策和文化上的種族滅絕。1887年,美國政府頒布《道斯法案》,徹底粉碎印第安人部族關係、傳統經濟來源和文化價值觀,使印第安人淪為底層無業遊民。從1869年到1978年的100多年時間裏,美國350多家寄宿學校試圖用基督教、英語和西方傳統取代印第安人的價值觀、語言和生活方式。寄宿學校大量印第安兒童因饑餓、疾病、體罰、性虐待死亡或不堪淩辱而自殺。

  當前,在美國所有族裔群體中,印第安人的預期壽命最短,貧困率和青年酗酒率最高,社區醫生與患者比例最低。不久前,聯合國少數群體問題特別報告員表示,“幾個世紀以來,美國原住民一直經歷著剝奪、殘暴甚至種族滅絕。”美國一些州、城市、社區、街道的名稱來自印第安人詞彙,印第安人形象和元素也廣泛出現在電影、廣告甚至車輛名字中,但現實中的印第安人依舊深陷歧視,不過是從“被滅絕”到“被遺忘”而已。

  美國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不僅是一個歷史問題,更是一個延續至今的系統性、長期性種族主義問題。美國一邊標榜所謂“人權楷模”,一邊在人權問題上玩弄雙標,將人權作為維護霸權的工具。我們奉勸美方,放下傲慢與偏見,正視、檢討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並採取切實措施加以改進,而不是對別國指手畫腳。

  彭博社記者: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稱,拜登政府希望在明年與亞洲國家簽署一項可能“非常強大”的經濟框架協議。你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作為全球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經濟體,一直積極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堅定不移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美方一再濫用國家力量,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意識形態化,針對特定國家人為設置貿易和投資壁壘,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割裂全球市場。美方此前曾迫使臺積電、三星等企業向美國提供晶片供應鏈的數據,是不是也是你剛才提到的美方有關框架的一環呢?在全球經濟深度交融的背景下,美方破壞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舉措純屬逆潮流而動,不得人心,最終必將以害己告終。我們敦促美方端正心態,順應時代潮流,摒棄零和思維,切實維護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環境,停止做損害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的事。

  《中國日報》記者: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歷史上和現實中存在嚴重侵犯人權問題。有評論認為,近一個時期,這些國家屢屢上演“道歉”戲碼,但鮮有糾錯和彌補等實際舉措。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我注意到,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嚴重侵犯人權問題受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及有關專家的強烈關注。英國歷史上瘋狂進行海外殖民,在世界各地犯下無數屠殺罪行,人權劣跡罄竹難書。近年來英國種族主義愈演愈烈,針對少數族裔的系統性歧視、暴力挑釁和仇恨犯罪顯著上升,排外現象和仇恨言論氾濫,難移民權利遭受嚴重侵犯。英國軍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國濫殺無辜,實施酷刑,而肇事者卻受到英國政府包庇,依舊逍遙法外。

  澳大利亞歷史上推行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將10萬土著兒童強行帶離家庭,給“偷走的一代”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時至今日,澳大利亞土著人在生存條件、執法司法等領域仍遭受嚴重不公平待遇。澳大利亞離岸拘留中心長期羈押大量難移民,被羈押者身心長期遭受摧殘,非正常死亡現象時有發生。2012年至2013年間,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採取槍殺、割喉等方式殘忍虐殺俘虜甚至平民,引發國際社會公憤。

  加拿大政府歷史上公開宣揚“扼殺印第安血統從他們的孩子開始”,通過設立寄宿學校等方式對原住民實施文化滅絕政策。超過15萬原住民兒童被迫送入學校,其中被虐致死超過5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加社會針對亞裔群體的歧視、污名化和暴力事件明顯增多。今年以來,加拿大連續發現大量原住民兒童遺骸和無名墳墓,令人感到震驚和痛心。對於這些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和侵犯人權行為,加拿大政府基本上是“説多做少”,缺乏保障少數族裔合法權益的實質性舉措。

  有關國家一貫自詡“人權典範”和“人權判官”,對他國人權狀況頤指氣使,卻對自己在歷史和現實中侵犯人權問題輕描淡寫,仍不斷重復著曾經犯下的錯誤。他們的道歉看似“真心實意”,實則洗白脫罪,缺乏嚴懲加害者、作出賠償等彌補糾錯的“下回分解”,這種“障眼法”蒙蔽不了世人的眼睛。

  我們奉勸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在人權問題上真正思考如何寫好悔過糾錯的“後半篇文章”,不要成為黑格爾那句名言的悲哀注腳——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彭博社記者: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稱,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以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對美國造成的國家安全威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我們多次指出,美方一些人反覆拿所謂“中國威脅論”説事,這不過是為美國自己擴充軍力尋找藉口而已。我們敦促美方擯棄過時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把不搞“新冷戰”的表態落到實處,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多做實事,而不是相反。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