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五個一流”描繪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

2021-11-27 10:02:00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字號

  “這裡有一份考題,等你來挑戰。”11月24日,江西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期間,當地媒體策劃的一個創意産品在會場內外傳播開來。

  “面向未來,江西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優勢疊加的紅利釋放期和動能升級的轉型關鍵期。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____。

  A 全面建設‘六個江西’

  B 全面建設‘美麗江西’

  C 全面建設‘紅色江西’ ”

  這道題的答案就在江西省委書記代表中國共産黨江西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裏:全面建設創新、富裕、美麗、幸福、和諧、勤廉“六個江西”。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這是新一屆江西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乘勢而上,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奮勇前進的又一莊嚴承諾。

  如何建好“六個江西”?新一屆江西省委用“五個一流”為未來前行提出了“江西方案”——努力實現“一流生態環境、一流人居環境、一流營商環境、一流社會治理、一流發展態勢和成效”。新的畫卷已然徐徐打開……

  江豚為證 生態更優美

  翻滾、點頭、噴水,時而躍出江面,時而潛入水中……

  在南昌市東湖區揚子洲漁業村2.6公里的水域裏,憑江遠眺,不時能發現有江豚在此嬉戲覓食,在江面掀起陣陣浪花,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蹲守拍攝。

  漁民走了,魚兒多了,江水清了,環境好了。今年7月以來,隨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江西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政策全面啟動,江豚時隔40餘年再次現身在贛江揚子洲段。

  “禁漁”政策啟動後,揚子洲鎮從事贛江捕撈的600多位漁民“洗腳上岸”,140艘捕撈船及所有捕撈漁具集中回收,漁業村贛江捕撈史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60多歲的漁業村村民郭細根,在贛江捕魚捕了幾十年,贛江禁捕退捕後,他也“洗腳”上了岸,如今還加入了村裏的護魚隊。

  “小時候從大人那裏聽説過江豚,可過去從沒見過它長什麼樣。現在能這麼近距離地看到江豚,真是高興。”郭細根説。

  江豚的再現,見證著江西省生態環境的顯著提升。

  5年來,江西PM2.5濃度下降33.3%,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提高5.3個百分點,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提高6.2個百分點,消滅了劣V類水斷面,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隨著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建設向縱深推進,未來的贛鄱大地,必將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

  農村顏值與“氣質”雙提升

  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人居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的江西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從九江市柴桑區的做法中可見一斑。

  過去,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房屋破舊是柴桑區農村環境的真實寫照;而現如今,柴桑的鄉村不僅風清氣爽、煥然一新,還留住了“老家”的味道。

  在農村人居環境改造伊始,柴桑區就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而且發掘鄉村物質文化,蒐集整理民俗風情,建設村史館,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農村的顏值與“氣質”雙雙得以提升。當地獅子街道還將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鄉鎮目標經濟考核,打造出了岷山鄉張官嘴、城門街道高洼、新合鎮江山下屋等100余個各具地域特色的精品亮點村莊。

  顏值提升後如何“駐顏”?長效管護是有效方法。

  每天,柴桑區新塘鄉青山村65歲的村民張貴儒都要到村裏“巡視”一番,長雜草了、溝渠不通……他都要“管”。張家新農村點已建成3年有餘,如今依舊庭院整潔、公廁乾淨、環境優美。在村莊長效管護工作中,柴桑區還印發考核辦法,將村莊衛生保潔、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等納入管護範圍,並且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等評比活動,一考核一獎勵,讓家園美麗永駐……

  為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這一重大民生工程,江西制定規劃:至2025年,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96%以上,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全省農戶庭院普遍達到整潔庭院標準。

  營造穩定、公正、透明、可預期良好營商環境

  不久前,九江市贛鄱實業有限公司賬戶上突然多了一筆1.74萬元的資金。公司財務部門負責人幾經打聽後得知,這筆錢原來是九江市就業部門發放的一般企業穩崗返還補貼資金。

  為了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今年初九江市就業局在全省率先實施穩崗返還補貼“免申即享”政策,利用大數據比對失業率等資訊,讓符合政策條件的參保企業應享盡享。

  由“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讓惠企政策精準易享、發展機會公平可及,是江西省努力營造穩定、公正、透明、可預期良好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就是競爭力。把企業的“痛點”當成政策的發力點,將刀刃向內疏通企業辦事“堵點”。

  “以前需要多個部門來回跑,現在是一窗受理、只跑一次,真是太方便了。”今年7月份,江西康佰家大藥房有限公司新餘地區負責人陳祖欽,來到新餘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市場監管綜合窗口,同時辦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及二類器械備案表等多項證照。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陳祖欽登錄新餘市“一照含證”平臺提交相關電子資料,全程不到半小時辦理完成。

  以“放管服”改革為牽引,江西聚焦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對標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和企業需求,率先在全國推行“一照含證”改革,辦理證照“一鏈提交、一網通辦”,企業辦事時間縮短80%以上。

  用紅色基因浸潤基層社會治理

  于江西而言,紅色,是其最亮的底色,秋收起義,更是盡人皆知。

  “1927年,時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的盧德銘率起義部隊經過在山口岩時遭到敵軍伏擊,為掩護部隊撤退,盧德銘不幸壯烈犧牲……”在江西萍鄉山口岩村,每個村民都會講這段關於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犧牲的革命故事。

  蓮花縣位於江西西部,境內革命舊址遍佈全縣,紅色文化氛圍濃郁。當地活用紅色資源,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在擁有革命故事的村和社區,建立了88個村級“紅色文化”陳列室。其中,102個“龔全珍社區輔導員工作室”整合了便民服務中心(站)功能,設立各項為民服務窗口,全面推行“360”便民服務機制,集中受理、解決群眾訴求。2013年以來,工作室為群眾代辦各類民生實事9萬餘件,現場解決或轉交轉辦群眾訴求8萬餘件,辦結率達93%,全縣鄉、村兩級受理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萬餘起,調處成功率達98%。。

  一個個革命舊址、一件件歷史文物、一樁樁英雄事跡,江西的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在提振幹部群眾精氣神的同時,也轉化成紅色基因,流淌進人們的身體,滌蕩著人們的心靈,浸潤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

  用創新支撐現代經濟體系建設

  秋冬時節,行走在南昌高新區,目之所及,一派繁忙景象——招商引資馬不停蹄,創新創業熱潮涌動,項目一線建設正酣,生産製造爭分奪秒……

  前不久,南昌高新區企業晶能光電成功製備了硅襯底紅光Micro LED,成為國內率先攻破硅襯底GaN(氮化鎵)基三基色Micro LED的企業。

  這是繼該企業開闢出全球第三條藍光LED技術路線之後,在LED領域又一次關鍵技術的突破,推動著南昌向點亮LED“中國芯”加速邁進。

  在南昌高新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滯,一項項領先技術,讓高新區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2020年在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列第26位,實現“六連升”,站穩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陣”。

  南昌高新區的發展是江西發展的一個縮影。過去5年,江西省GDP年均增長7.6%,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保持全國第一方陣,經濟總量由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千億産業增至13個,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七連進”。

  面向未來,江西正處於動能升級的轉型關鍵期,用創新支撐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成為完成發展轉型升級任務的不二法門。

  2016年和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到江西視察,為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5年來,4500萬贛鄱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聚焦“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重要要求,加快推進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如期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昂首奮進新征程,接續奮鬥再出發。

  如今的江西,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已經重新整裝,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繼續前進。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