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實體超市轉型要關注“精益化管理”

2021-11-19 10:43:00
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
字號

  近年來,在電商平臺化與垂直化不斷深化的基礎上,社區團購、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層出不窮,加上疫情的影響,中國實體超市正在經歷著極大挑戰。但是,行業企業並沒有停止創新與探索的步伐,新的模式不斷被嘗試,好的管理技術在不斷被應用。

  11月18日,“CCFA新消費論壇”系列峰會——2021超市發展戰略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實體超市行業重量級掌門人齊聚一堂,探討實體超市的堅守與突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表示,“現在是超市發展20多年來一個非常艱難的轉型期。超市如何轉型發展?什麼樣的經營模式、發展方式能夠更加適應未來的消費、市場、經濟新環境?當前超市企業轉型發展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內涵式發展核心是‘精益化’,通過精益化管理和運營,培育企業增長的新動能。”

  精益化表現在很多方面,如精細化的選品、更接地氣的餐食和生活提案、更貼心的服務、更有吸引力的超性價比産品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精益化管理之後,形成的一種對顧客的吸引力,也是超市能夠讓顧客再回到線下的核心競爭力。

  裴亮表示,精益化就是讓現有的經營資源創造更多的銷售和利潤。門店不僅要吸引和服務線下客流,還要成為全渠道的履約中心。加工和配送中心不僅要滿足2C的服務,還要滿足2B的服務,不僅要滿足門店的需求,還要滿足線上的需求。人員不僅要扮演促銷員和理貨員的角色,還要扮演揀貨員和廚師的角色。

  實現精益化,背後是一系列能力的打磨和積累支撐起來的。裴亮會長表示,從當前行業發展的趨勢以及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看,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短板,也是關鍵能力:商品能力、全渠道能力、以及最核心的組織能力。

  首先,商品能力。業內人士討論最多的是通道費模式的變革。商品能力的形成,第一就是從供應商管理商品到零售商管理商品。商品能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就是供應鏈的能力。

  第二個能力,全渠道化和數字化能力。目前線上消費佔比不到30%,但還在持續增長。政府部門也加大了規範管理力度,進一步規範社區拼團的發展。從大趨勢來看,無論是社區拼團、即時零售,還是直播帶貨,將來還會有一系列分流的新渠道。傳統線下企業面對這一新的趨勢和新領域,在基因、做法上還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第三個能力,也是最核心的能力,組織能力。很多企業組織有著充分授權式的門店決策系統,員工共用利益分享,員工激勵方式的匹配等一系列組織運作特點,從而讓員工能夠發揮更大潛能,能夠創造出更多價值。因此,組織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超市不僅是門生意,在抗擊疫情中,超市為保供應保品質保價格,為社會正常運轉作出貢獻,承擔了社會責任。現在面臨的困難和競爭,未來還會存在,還會有新的競爭。超市的轉型創新永遠在路上,將來的超市也許會長成不同的模樣,只要做到消費者需要,消費者喜歡,超市就會發展,超市企業就會發展。”裴亮會長表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