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交所開市:資本市場改革又一標誌性事件

2021-11-16 11:18: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時評】

  作者:鐘超

  11月15日,備受關注的北京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當日發行的10支新股早盤全線大漲,截至午盤休市,在開盤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的新規制下,這10支新股漲幅均超過100%。北交所的“開門紅”,反映了首批參與市場交易的投資者的積極態度,這有助於引導更多機構投資者進入,形成市場的正向良性迴圈。

  北交所開市,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又一標誌性事件。今年9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宣佈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從宣佈設立到正式開市,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可謂蹄疾步穩。相較于20世紀90年代初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之初的反覆試探與各方博弈,可知當下合理利用資本力量促進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正如當年從無到有建立證券交易市場,是為將社會閒置資金引入經濟迴圈體系、緩解企業資金匱乏的局面、助力企業擴大再生産一樣,今天在上交所、深交所之外再設立一個北交所,同樣承擔著為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融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特殊使命。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大背景下,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促進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集聚效應,這是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培育壯大創新發展新動力的重要舉措。

  在國內幾大證券交易所中,上交所立足主機板,重點服務的是各行業各地區的龍頭骨幹企業,深交所立足中小板,主要服務中型企業和初創型企業。但總體上看,這兩個市場的上市門檻都較高,對急需資金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説難以起到融資平臺的作用。此次成立北交所,其方向是將新三板交易平臺發展為規範化、標準化的融資平臺,這對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豐富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意義不言而喻。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國人對資本的態度和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就資本市場而言,如今還將其視為洪水猛獸的人恐怕已經是鳳毛麟角,但如何促進資本市場規範發展,防止因制度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結構不合理而造成的市場失靈,如何讓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方向的市場主體能夠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援,從而實現經濟體系的自我優化和提質升級,這是我們應當著力思考和改革的方向。

  北交所的開市,也是向國內外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中國對資本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中國歡迎資本而不是打擊資本,國家倡導和鼓勵更多的資本進入與國家宏觀政策相吻合的軌道,優化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生態,增加它們成長為“小巨人”“獨角獸”的機會,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風險更高但收益更豐厚的市場機會。

  北交所還是一個初創的平臺,雖然有國內外的許多有益借鑒,但其發展成熟仍需要一個過程。從北交所快節奏的設立和開市,我們可以看出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使命和任務非常清醒,態度清晰而堅定。讀懂此中真意,就讀懂了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楊永青]